分享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江山携手 2015-12-04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回忆自己上小学,面对教师时,心思多复杂!有时候希望老师看到自己,有时候希望老师看不到自己;有时候希望自己是神仙,有时候希望老师是神仙。坐在座位上,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眼里;我们的一举一动,在不在老师的眼里呢?

 我走上讲台,又开始想八九岁时的问题;我教了半辈子的书了,我还在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的心里能装下学生的心,学生的心里也能装下老师的心,教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

 每次改学生作文,对必须要打不及格的,我都有些不安,我甚至有些下不了手。学生作文用稿纸写,分数批在首页右上,多年来我习惯这样做,因为这样记录得分、准备讲评资料时很方便。但是,在发还批改好的作文时,课代表会看到这位学生的分数,其他同学也有可能瞄上一眼。这个习惯总得改一下。虽然有些麻烦,虽然作文不及格的人不多,我还是考虑要改变方式。至少可以把不及格同学的分数批在文末,这样他会庆幸同学们没看见,也许可以让他心里平静一些。

 美国一些学校,学生试卷发回时要对折(有的学校还有封套),不让其他人看到分数。我们这里一个班五六十人,大学科教两个班,小学科要教五六个班,检测又特别多,要做这样的工作,教师就太累了。能不能想些办法,保护那些学习有困难学生,我经常思考这些细节。要培养学生的私隐意识,否则他长成之后会这样无意识地去对待他人。

 我在倾听学生发言,我想弄清他的思路,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而不那样想,或者他的发言为什么和我想的竟然一个样?每当学生发言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我比学生还要苦恼。作为学生,他发了言表示了个人意见也就算了,我却得绞尽脑汁,寻找他发言中的合理成分、同时要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意见的不足,同时,还要启发更多的学生来呼应。——不要以为这样的事不重要。我问过许多学生,他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认真地作了思考,鼓足勇气发言,却因为教师的不置可否或是同学们的反应冷淡而尴尬。

 每教新班,我都注意看一下学生的民族背景。1999级,我教的一个班,学生来自5个民族,在江苏,这样的情况不多见。我上课时特别向学生作了介绍,告诉大家:非常难得,这是大家的荣幸啊。同学们也很兴奋,彼此更加亲热。有些事,最好尽早用这样的方式表明一种态度,因为学生年纪小,尊重、敬重的意识要从小培养。以前有过教训,有些同学喜欢打听少数民族同学的习俗,由于无知,偶尔也会出言不当。有一届直到毕业大家才知道班上有位同学是少数民族,而他在班上从不说自己的民族,仅仅担心同学产生过分的好奇心。

 单亲家庭多了。教师要特别注意,因为你讲课或者讲话时很可能不经意地触痛学生。有一回学习材料的内容涉及“离婚”,想到班上有好几位同学是单亲家庭,我便就文本稍作发挥,说“其实离婚率上升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这种看似无意的分析,至少可以让这些学生知道,有些事不是耻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自然情况,比如,有的同学失去了父亲或母亲,个别同学家长患有特殊疾病,有的同学家庭经济困难,等等,教师如果不了解,无意间的一些话语会让学生尴尬。

 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若非特别情况,尽可能不要当着第三人的面训斥学生,不要让其他人对你的学生产生误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也要注意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掀老底”。——我刚刚开始在这所学校工作时,前辈教师这样告诫我。我一直努力这样去做,现在,我也到了前辈当年的年龄了,想了想,这些话仍然是正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