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原美味】化稍营驴肉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5-12-04

傍晚,霞光满天飞舞,路人行色匆匆。此时的阳原县化稍营驴肉馆,已经坐满了食客,正在大快朵颐。大厅一侧坐着几个年轻人,面前的大个圆盘里堆满了大块带骨驴肉。他们一边啃着骨头,一边饮酒,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水浒里的情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饭馆大厅南侧就是灶台,两口一米多宽的大锅热气腾腾,煮肉的师傅正在往出捞肉。大块大块的驴肉就堆放在一边的大铁箅子上,上面飘着肉香,下面滴答着肉汁,令人垂涎欲滴。
在化稍营驴肉馆,倒回皮的销售方式颇为吸引人。倒回皮指的是,吃前称一次带骨肉的重量,吃后再称一次骨头的重量,二者相减得出的重量就是消费的重量,按此数交费。
据说,化稍营明代建村。名称来由据说是取宣化的末梢之意。七十年代末,化稍营村的李彩和另两位村民率先开起了肉铺,持续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化稍营是一个大村,因为村大又分一、二、三、四4个行政村,有固定人口7000多人,是阳原县东部最大的村庄。这里与宣化、怀安、蔚县、涿鹿等县区接壤,商贾云集,道路四通八达,驴肉馆也因此十分兴隆,有13家之多。
据李彩驴肉馆老板、李彩的儿子李文军介绍,化稍营驴肉出名由来已久。解放前,村里就有一家远近闻名的驴肉作坊,后停业,但煮肉的传统并没有因为驴肉作坊的停业而中断。70年代末,李彩等人就率先将这一传统美味发扬光大,并一直延续至今。
李彩老师傅的儿子李文军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经营驴肉馆。他说,每天宰一头驴,自己雇有屠宰工,驴一般都是农户家耕地的驴,购自宣化、怀安、蔚县等周边县区。

李文军说,一头驴的肉和下水正好煮两锅,即一锅下水,一锅驴肉。每天晚上8点开始下锅煮肉,一直到次日早上8点来钟出锅,要整整煮一夜。

三十年老汤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可见驴肉味道之美。
驴肉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猪肉高,而脂肪含量比牛肉、猪肉低,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具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化稍营驴肉风味独特,被很多大城市人称为 “五香驴肉”,具有香气浓郁,色泽鲜明,嚼之柔韧筋吃劲、食之嫩爽不见腻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赞誉。

化稍营驴肉香,这是有口皆碑的。当然要煮出味道非常鲜美的驴肉并非易事。首先是当地的水好,好水煮出好肉。煮之前要长时间地浸泡,泡的时间长了煮出来是红嫩的;泡的时间短了,煮出来发黑,因此当地人常说:好驴肉不是煮熟的,而是泡熟的。煮的时候火不停,而且必须是慢火,这样煮出来的肉才够味儿。配料虽然是常见的花椒、大料、茴香、桂皮、砂仁、白芷等,但要搭配得当,取舍有度。

煮出来肉香不香,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煮肉的那锅老汤要足够老。汤越老肉越香,这是内行都熟知的简单道理。

李彩驴肉馆是当地最出名的驴肉馆,他家煮肉的老汤已经三十多年。一年煮肉365次,三十年就是上万次,这样经过上万次反复煮过的老汤,想不香都难。

据介绍,加工驴肉制品的肉驴一部分来自周边县区,有一部分来自于保定一带。驴贩子会主动送货上门,每家驴肉馆一次性存驴10多头,一个驴肉馆一年下来能消耗200多头驴。

站在煮肉的大锅边,挑选自己看中的肉块、骨头,让人食欲大增。我们平常到饭馆里吃驴肉,是切好直接盛到盘里的,当然没有这种切身体验的感觉,以至于驴肉的滋味都受到了影响。



驴肉馆的消费者不仅有本地人,更不乏驱车几十里、甚至数百里慕名而来的食客。除了在饭馆食用外,买上带走的驴肉占了一大部分。

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其出类拔萃的品质,化稍营驴肉早就为远近食客所津津乐道。(王瑾涧 )


请看小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