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颤麻痹 (震颤)——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wyfx100 2015-12-05


震颤麻痹是现代医学概念,属锥体外系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震颤,手指呈“搓药丸动作”,肌强直、运动障碍、慌张步态及“面具脸”等。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多属于手颤、头摇范围。常见于老年人。亦可见大量饮酒之人。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年老肾气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荣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风、颤之症均与肝有关。肝以阴血为主,賴肾阴充濡,谓之肝肾同源。肾阳不足,肝失濡养,为根本病因。阴血不足,虚风扰动,肌脉失荣,而发颤动。肝阴不足,失于疏泄,或横逆犯脾,中焦不运, 湿痰内生,经络受阻,亦可发病。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及运动障碍。震颤表现为手、膊、头、舌、唇等部位。手的颤动表现为“搓药丸动作”,多为一侧发生。 肌强直表现为肌张力增强,扳动困难,呈“铅管样强直。”运动障碍上肢做精细动作、书写困难,表现为“书写过小症”。下肢为“慌张步态”。 面部因运动减少表现为“面具脸”。

【治则】滋阴补肾,养血祛风,疏风通脉。

【取穴】气海、中极、列缺、听宫等。

【刺法】均以毫针刺法,施以补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或稍长,隔日治疗 1 次。

【病案举例】

例1 夏某某,男, 51 岁。

主诉:右上肢震颤 1 个月。

病史:1 个月前突发脑血管病,偏瘫,诊为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形成。 经治偏瘫好转。渐出现右手震颤,颤动呈捻药丸动作,紧张时加重,静坐时加重,入眠则止,醒后即发。一般情况好,纳尚可,二便调。

望诊:行路尚可,舌质暗,苔薄白。

切诊:脉沉。

辨证: 阴虚风动, 血虚于内,筋脉失养。

治则:养血荣筋,祛风定颤。

取穴:列缺,听宫。

刺法:以毫针刺法,施用补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隔曰治疗 1 次。

初诊仅用双侧列缺,效果不明显。考虑单穴效力不支,2诊时加用听宫。针剌后病人感到颤动减轻,上法不变,共针治4 次,颤动消失, 情绪紧张时亦不复发, 告愈。

例2 刘某某,男,35 岁。

主诉: 右上、下肢不自主颤动 1 年余。

病史:1年余前因疲劳过度,夜间突觉饥饿、胸闷、心慌,右侧头部发胀。随即出现右上、下肢不自主抖动,后渐加重,行路、写字困难。 抖动时轻时重,每日发作数次,短则 10 分钟,多则数小时。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寝安。

望诊:面黄少泽,舌梢有卷缩,舌苔白。

切诊:脉弦细。

辨证:阴虚于内,劳伤心脾,筋失所养。

治则:养阴益气,濡养筋脉。

取穴:气海、中极。

刺法:以毫针刺法, 施用补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隔曰治疗 1 次。

3 诊后患者诉颤动始见好转,抖动次数及幅度均有好转,5 诊后颤动已明显好转,每天仅出现 1-2 次,每次发作数分钟则止。约 8 诊后诉颤动基本消失,患肢活动自如,已无行路及书写困难。又诊数次,诸症消失,疗效稳固,告愈。

【按语】

震颤麻痹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由于本病的发病年龄、性别、症状表现的特殊性,因此,治疗本病不能仅用治疗一般颤抖症状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 治疗原则来认识,应究其生理病机变化,进一步深化认识。

笔者认为,震顫麻痹发病的几个特殊性构成了认识本病、治疗本病的特点。首先发病的年龄及性别为老年男性,症状表现为不随意运动的增多和随意运动的减少, 形成肌肉运动的不协调。《素问-上古天真论》 云:“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 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说明男性至老年,肾脏衰竭天癸将尽,肾精亏耗不能荣养肝阴而至肝气衰, 筋不能动而出现不随意运动增多,如头摇、唇颤、舌抖,肢动等。天癸将尽,脑髓不足,气血亏虚,肝阴不荣经咏,而出现随意运动减少,如面具脸,写字过小症、慌张步态等。其运动的不随意增多与随意动作减少,均由天癸将尽而致。只是临床表现不一样,故调补先天则为重要的一部分。

治疗本病不同于治疗一般的风症,治疗一般风症多从肝人手以养血荣筋熄风之法。震颤麻痹虽然与肝、血有关,但在治疗上以补调正气肾精为主,兼以养血祛风之法。就病机变化而言,阴精气血不足必致经洛不畅或瘀滞不通。因此在临床上需将肾亏、血虚、经络不畅综合考虑加以认识,相互参照,认真辨证选其适当的治疗方案,或以补益 为主, 或以通经活络为主,其法并非一成不变。

例1 男性患者年愈六八,因脑中风发作 1 个月而致震颤麻痹。考虑虽为肾气始衰,但发病仅 1 个月余,仍属风动于内、经脉不畅、筋失所养之症。故以疏调经脉为主,选用列缺以金克土通畅经络;听宫为手太阳小肠俞穴反克于木,与列缺合用数诊而愈。本病例以疏通经络而治愈震颤麻痹,确有意味深长之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例2 男性患者 35 岁,震颤麻痹已 1 年余。考虑患者虽正值精充体强之年,但其病已 1 年有余, 且渐加重,实为阴亏于内,劳伤心脾,正气已衰之象。故应以调补正气,益肾充精之法为上。选用气海、 中极行补法。10 余诊后各种症状消失,临床告愈。

此2例虽然均为震颤麻痹,但病因病机不尽相同,选用不同的治则、俞穴均取得良好疗效,说明临床辨证论治取穴对治疗震颤麻痹是十分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