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治疗“热”证临证探微 ——张英栋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乐山有大佛 2015-12-06

金匮肾气丸治疗“热”证临证探微  


金匮肾气丸治疗证临证探微

张英栋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介休  032000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结石  便秘

临证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征象中辨清本质的寒热,是治疗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医学的精微所在,笔者临床以金匮肾气丸治疗通常被误作“治疗的疾病,取得满意疗效,详述如下:

1  泌尿系结石案

张某,男,32岁,06315初诊。主诉:排尿不畅约15年,尿道淋漓涩痛半月。已在某医院B超确诊多发性泌尿系结石,双肾、输尿管、尿道内均有结石。患者十余年前上高中时已有排尿不利症状,未予注意。素喜食寒凉,然服食凉物易出现胃脘不适腰困房事后加重并有少腹发空的感觉小便易黄,大便不干形体偏胖,久立后有足跟疼痛因减肥间断服用数月防风通圣丸无效,诊断泌尿系结石后已服3剂八正散、三金之类的治疗结石通用方,立法以清利下焦湿热为主,服后少腹觉凉。刻下面部肤色略黑,语音清亮,双手脉浮滑有力,沉取不足。舌质红,舌中有深裂纹,舌下红润。从素体肥胖来分析,瘦人多火,肥人多湿阳化气,阴成形患者属于阳虚,而食凉物易出现胃脘不适、服清热利湿药后少腹觉凉可以佐证;腰困、足跟疼痛应该责之肾虚,因腰为肾之外府,足跟为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地,肤色略黑为佐证,肾在五色属黑,面色黑为肾虚本色外现之象。《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肾气虚,气化不利,表现于外是小便不利;表现于内为下焦气化不及,水湿郁而为热,故小便易黄,湿热日久煎熬而成结石。肾气丸为阳加于阴,于真水中化生肾气,恢复肾之气化,故可从根本上解决小便不利和湿热结石。喜食寒凉也是本案中极易被认作“热”的症状《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消渴……肾气丸主之”, 此处消渴是由于肾水上升,上焦虚火而致。结合前文对于肥胖、小便不利、腰困、面色黑的分析,此患者喜食寒凉应作肾阳不足、上焦虚火解。试用桂附地黄丸接近古之金匮肾气丸治疗,2周后腰困、少腹凉改善,继续服用则小便较前有力、涩痛大减,服药至今,不仅结石症状很少发作,体质亦较前大有改善。

2  月经提前、量多、色深,尿黄案

贾某某,女,35岁,2006520初诊。主诉:腰困,易乏数年。不喜上火,大便不干,小便色黄如茶,曾经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1周无效停服带多清稀如水色黄,每次月经完服定坤丹1丸则带少几无月经提前6—7天,量多,色深红,持续6—7天。刻下身高体瘦,面色青白,左脉细滑,右脉弱,舌苔腻,舌质淡红,舌下略瘀。从服药情况看,龙胆泻肝丸是清利下焦湿热的代表方定坤丹鹿茸、鹿角霜温补元阳为主,辅以大量补气养血活血药,为妇科温补的代表方,患者用龙胆泻肝丸无效,用定坤丹效佳,属虚寒无疑。以李东垣脾胃理论解释患者诸症颇为合拍:中气不足,水谷无力化为精微则可出现乏力、脉弱,舌淡等一系列上气不足的症状;而升提不及,湿邪陷入下焦郁而为热,可出现月经提前、量多、色深,尿黄等一系列下焦湿热症状。腰困带多清稀如水提示肾阳不足,综上所述,脾肾阳虚升提无力,参考“补土法”及定坤丹法治疗,处以肾气丸方及升阳益胃汤方加减,服5剂,腰困、神疲乏力及尿黄症状均减,效不更方,继服7剂。后桂附地黄丸1丸晨起空腹服1次,补中益气丸1丸早饭后1丸日一次,定坤丹日1丸分两次服,每次月经完连服一周善后,嘱连服3,随访效佳。

3、便秘、口臭,舌苔黄厚腻案

张某 ,男,56岁,主诉:便秘十余年。初起大便难解,二、三日一行,干结不爽,偶尔口中有哕气脘腹痞闷。自行服用果导,初有效,后需加至数片大便方解,停则便秘较前更甚;后改用三黄片、复方芦荟胶囊等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服则大便通泻,停药或和减药又复秘结如故。如此往复施治数之久,愈见便秘,甚者便意消失,大便4--5日一行刻下胖肤色微黑,精神可,口气微臭,双手关滑尺脉沉取无力,舌苔厚腻。患者年高、尺脉沉取无力,加之“长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肾之阳受戕,脾气虚弱,无力运化,肾气不足,难以化气生津,气机壅滞,胃肠传化失司,遂成便秘。当以温法,务使枢机运转,腑气自能通达。[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患者以便秘为标,肾阳虚为本,遂以桂附地黄丸每日晨起一次隔2日递增1丸治本,以硫酸镁(接近于中药芒硝)适量递增至大便通畅治标,便通后硫酸镁逐日递减。5日后便通,20日后停用硫酸镁,桂附地黄丸1丸增至一次5丸维持服用2月,可自行排便,后间断服用2—5/日巩固数年,体质增强,便秘未再发作。

人作为一个整体,疾病中每个症状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每个症状都是病之“本”从各个侧面表现出的“标”,临证找到这个“本”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每个“标”可以从“本”进行合理的解释,然后立法处方, “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才能效如桴鼓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3]《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中,中医的祖先已经反复告戒,不厌其烦,惟恐后之学者,不识标本先后,“妄行”针药。试观本文3案,实际都是救误案,初治只顾其标,不思其本其然,探求其所以然,所以治疗失败,后找到肾气亏虚为病之根本,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治疗,不仅疾病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体质也得到增强,达到既治已病,又“治未病”的目的。前车之鉴,足以为戒!

参考文献

李克光 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72.

吴佩衡 吴佩衡医案[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9,61.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4.

 

 

已发表于 《基础医学论坛》杂志

来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