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暨临证经验学习班

 清茶清清 2015-12-06

一、论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所以肾被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中真阳——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肾中真阳”就是先天真火,亦即生命之火,它是人身生化之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根据“阳生阴长”的规律,命门真火盛衰,对机体发病、疗愈及生殖、发育、老衰等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密切的关系。
    
命门学说
    
“命门者,谓精水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六难》
    
命门者,先天之火也,心得命门而神有主,始可应物;肝得命门而谋略;胆得命门而决断;胃得命门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传输;肺得命门而治节;大肠得命门而传导;小肠得命门而布化;肾得命门而作强;三焦得命门而决渎;膀胱得命门而收藏;无不借命门之火以温养之。“清·陈士铎《石室秘录》。
    
肾中真阳——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命门为真阳,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的功能得以正常运转,都有赖于命门真阳的温养煦绾;命门火衰,真阳不振,不仅将出现一系列阳虚证象,而且还会影响整体病变。因此。“肾中真阳”是人体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对生命和健康的维护时非常重要的。
    
阴阳互根
    
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根”乃是生命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在重视“肾中真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肾中真阴”的另一方面,这是辩证的统一,也才符合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原则精神。
    
二、立培补阴阳大法
    
肾为先天之本,是调节各个脏器功能的中心,平衡维系机体矛盾统一的主宰;而肾中真阳,更是生命活动的生化之源,肾阳振,肾气足,则精神充沛,百病不生;肾阳衰,肾气虚,那就精神涣散,百病丛生。
    
慢性肾病及他脏久病,体气亏虚,传变及肾,也必然耗损肾之阴阳,所谓“穷必及肾”、“久必及肾”。因此,许多慢性病在治疗上,都与肾阴阳的亏损有关;而培补肾之阴阳,往往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
    
培补肾阳大法
    
在许多慢性久病处理上,如果“从肾论治”,特别是肾阳不振,使用“培补肾杨”这一法则,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在临床上遇到不少劳倦内伤之症,从辨证上来说有阴虚的一面,如专事滋补肾阴,则恢复甚慢;倘以培补肾阳为主,佐以滋阴,则阳生阴长,奏效殊速。
    
所以“培补肾阳”法在某些病的治疗上,有其比较显著的作用。
    
“肾阳不振”的肾脏表现
    
肾主水,肾阳虚则水气泛滥为肿胀,水邪上泛,水气凌心则心悸怔仲,水气凌肺则喘咳;肾司二便,肾阳虚则小便频数、清长、遗溺、失禁、大便溏泄;肾阳虚,肾气失于固摄而为滑精、早泄,甚则精清、阳痿;或为带下绵注,或为经行量多,淋漓不净,或为滑胎不孕;肾主骨,腰乃肾之府,肾阳衰,精气不充,故腰背酸冷而痛,两腿痿软无力;肾者做强之官,技巧出焉,肾阳虚,则思考力、活动力即显著减退,稍劳即疲不能兴;同时性欲减退,性情淡漠;命火衰微,则真阳不能温煦周身,因之祛寒肢冷。
    
“肾阳不振”的他脏表现
    
火能生土,脾土赖火以温燠而运化转输,命门火衰,则食少腹胀,甚则大便溏泄,完古不化;肾主纳气,肾阳虚不能纳气归元,而发为喘逆气促;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肾阳虚,脑海亏损,则头眩欲仆,耳鸣耳聋;命门火衰,脏寒之极,则发展为寒证,进一步则转为厥逆。
    
三、“肾阳不振”的辨治
    
阴阳互根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
    
阳主阴从
    
离照当空,阴霾自化;天运当以日光明。
    
创培补肾阳汤
    
仙灵脾10g  仙茅10g  淮山药10g  甘杞子10g  紫河车6g  甘草5g
        
仙灵脾君药。
    
《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补肾壮阳,驱风除湿之功甚著。近世证实它有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促性腺肾功能的作用,增加精液的生成和分泌,能强壮性机能。
    
仙茅:君药。
    
《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壮筋骨,消食。温肾阳、壮筋骨之效甚好,善治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腿冷痹,并能开胃消食。
    
紫河车:臣药。
    
甘咸温,入心、脾、肾三经,其成分较复杂,胎盘蛋白制品中,含有多种抗体及脑垂体激素,在临床上常作为被动免疫,还含有干扰素,有抑制多种病毒对人细胞的作用。并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酶。
    
《本草经疏》称其“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反本还原之功”。
    
行虽温而不燥,对虚损羸瘦,劳热骨蒸,咯血,盗汗,遗精,阳痿,妇女血气不足等症,均有显效。
    
淮山药:佐药。
    
《纲目》称“益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补肺、健脾、固肾、益精之功,是很全面的,为理虚要药,慢性杂病,历代医家多用之。
    
甘杞子:佐药。
    
《本草经疏》载:“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所以肺、脾、肾阴虚者均适用之。并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二者同用,有育阴以涵阳之妙。故毋虚虑二仙温壮助阳之力俊。
    
培补肾阳汤功效
    
综观全方,以温肾壮阳,培补命门为主,助以滋养真阴之品,使阳强阴充,合和绾照,则诸虚百损,自可揆复。
    
随证加减
    
肾阴不足较重者,加生熟地黄各15g、女贞子10g、川百合12g;肝肾阴虚者,加生白芍、生熟地各12g,女贞子、潼沙苑各10g;浮肿者,加熟附片、炒白术、茯苓各10g;腰剧痛者,加炙蜂房、炙地鳖虫、炙乌梢蛇各10g;遗精或小便频数者,加山萸肉、菟丝子各10g;阳痿早泄者,加巴戟天、露蜂房、淡苁蓉各10g;虚阳上扰,血压升高者,加生牡蛎30g、紫贝齿15g、元武板30g

   经方治肾  运筹帷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此方仲景原为治湿热内蕴兼感外邪的发黄而设,为表里双解之剂。朱老常用以治急性肾炎证属“风水相搏”湿热兼表者。
    
方中用麻黄、杏仁疏风宣肺,疏风重在解表发汗,宣肺亦可通阳利水;麻黄善能开宣肺气,肺合皮毛,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麻黄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本草正义》说:“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连翘、桑白皮清热肃肺行水;生姜以散水气,并配合清热渗湿利尿。合用汗、清、利三法,表里分消,每取速效。
    
根据《类聚方广义》以本方用治疥癣内陷一身瘙痒,发热咳喘肿满的记载,以此方移治肾炎合并皮肤湿疹,通过宣达透泄湿毒,亦获效机。
    
朱老亦用此方合甘麦大枣汤加生地、紫草、女贞子、旱莲草等凉血止血之品,治疗紫癜性肾炎。
    
越婢加术汤
    
急性肾炎往往症见汗出恶风,一身尽肿,小便不利,多属风水而有郁热者。朱老指出本方发越阳气,清热利水,是治疗“风水”证的主要方剂之一。
    
对急性肾炎辨证为肺热内郁,通条失职,水湿内滞者,朱老认为投之颇宜。
    
防己黄芪汤
    
朱老每以本方治急性肾炎属肺脾气虚,卫表不固之风水症;亦可加减治疗肾炎后期蛋白尿。并认为黄芪用量不应小于30g,坚持服之有效。
    
方中防己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为治风之主药;黄芪行肌表之水,白术与黄芪合用健脾化湿,合姜枣以调和营卫。
    
若肾阳素虚者,附子、杜仲亦可加入。肾炎后期蛋白尿虚证为主常加石韦、芡实、金樱子等。
    
五苓散
    
朱老用于脾虚不健,水湿泛滥之肾炎浮肿,或兼外感发热,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桂枝应用本方有2个特点:遵照仲景制方,最好用散剂(泽泻120g,茯苓、白术、猪苓各90g,共为细末,每服4.5~9g)。
    
桂枝灵活应用:有外感发热者用桂枝,若无表证则用肉桂。
    
章楠氏亦云:“若无表证,宜用肉桂,则其化气行水之功胜也。”
    
猪苓汤
    
朱老以本方治肾盂肾炎、膀胱炎以及尿路结石的尿痛、尿急、尿血等湿热侵及下焦,阴亏水热互结者。对改善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有显著疗效。
    
应用本方治“淋病”为中外医家所重视,如《方极》云:“猪苓汤治小便不利、若淋漓”。《方函口诀》亦云“此方为下焦蓄热,利尿之专剂……故治淋病或尿血。
    
猪苓汤、五苓散异同
    
猪苓汤、五苓散同属利尿之剂,但同中有异,朱老对此辨析甚明。他说:“猪苓汤以疏利泄浊所长,而不留其瘀滞,亦可滋润其真阴而不虑其枯燥,虽与五苓散同为利尿之剂,一则用术、桂暖肾以行水,一则用滑石、阿胶以滋阴行水。
    
真武汤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出现水肿、尿毒症,肾阳衰微,无以蒸腾气化是关键,朱老每用此方来温阳化气行水。朱老指出,肾为胃关,职司开阖,从阳则开,水肿、尿毒症而属肾阳式微者,法当温扶肾阳,以从其开,而使病机得转。
    
肾气丸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见阳虚证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多用肾气丸。
    
朱老指出,肾气丸六味滋阴,具有状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作用;桂附温阳,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作用。
    
此方组成是寒热并用,水火兼补,不温不燥,一开一合,使水去而阴不伤,扶阳而水不升。朱老强调本方是在有补阴药的基础上加桂附以温阳,所谓补水中之火,是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配伍的。
    
三、肾科诸病  各有建树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双重诊断  一重治疗
    
慢性肾炎  慢性肾衰竭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结石
    
慢性肾炎病因:
    
病因: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内因:脏腑功能亏虚。
    
外因:湿瘀浊毒。
    
慢性肾炎病机:
    
正虚:肺、脾、肾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邪实:外邪、瘀血、湿浊。
    
肺脾肾功能失调:上不能治节水源;中不能运化水湿;下不能通利水道。
    
慢性肾炎病因病机认识:
    
发病之本:气虚湿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
    
进展之基:气虚、湿浊、络瘀。
    
加重之因:湿瘀互结是本病进展和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
    
慢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正虚为本:
    
正虚:肾虚为先,气虚为主,气阴两虚,注重阴虚。
    
邪实:外邪侵袭,水饮湿浊,湿热瘀血,诸毒积聚。
    
治则:标本兼顾,补泻并施,益气化瘀,通腑泄浊。
    
慢性肾炎的治疗大法: 
    
益气化瘀泄浊法是慢性肾炎的治疗大法。
    
益气:即维护肾气,扶正固本。
    
泄浊:即泄湿热,通腑气,利浊毒。
    
化瘀:即流畅气机,彰显肾气。
    
扶正固本:温补脾肾法。
    
补肾气为先,勿忘护肾阴,温肾阳是关键。
    
关键性的药物——附子、仙灵脾、黄芪。
    
附子、仙灵脾不仅可以温肾,而且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黄芪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兼能利水,均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附子运用经验:
    
“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
    
附子温肾阳,即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
    
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贵肾气丸)。
    
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之功。
    
先从小剂量(3~6g)开始,可以逐步加大剂量,一般30g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方式,慢慢减下来。(一定剂量范围内“量”、“效”成正比)
    
常用制附子,如需生用者,必须先煎一小时,煎时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入蜂蜜一匙同煎更好,以口尝不麻为度。
    
经验方:益气化瘀补肾汤
    
生黄芪30g,地龙10g,全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丹参30g,川续断10g,怀牛膝10g,仙灵脾15g,石韦20g,益母草120g
    
加减: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继发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金银花、连翘、漏芦、菝葜各15g,地鳖虫10g,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蝉衣5g。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8g
    
临床辨证: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霜、巴戟天;肾阴虚者加生地黄、龟板、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脾虚者加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太子参30g;肾关不固加金樱子、芡实、益智仁;浮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2g(研末,胶囊装,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尿者加琥珀3g(研,分吞),茅根30g;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g、广地龙15g
    
慢性肾炎水肿治疗经验
    
“水肿的消除,温阳、益气、化瘀、泄浊、渗湿、养阴均可利水。”常用生黄芪、制附子、石韦等,特别是大剂量的益母草,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屡用得效。如尿少短涩者,另用蟋蟀20g、沉香5g,共研细末,装胶囊,每服6粒,每日2~3次,有较好的利尿之功。
    
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经验
    
肾之闭藏失职,经气外泄,导致大量蛋白尿。除辨证论治外,可重用石韦,一般可用30~60g,因石韦有消除肾小球肾性病变和抑制过亢之卫气之功。近代研究,也认为有抑制免疫反应之效。仙鹤草、益母草对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或用生槐米、土茯苓各45g,菝葜30g亦佳。
    
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
    
慢性肾衰竭,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
    
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有抑菌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解除肾小动脉痉挛,增加肾血流量,抑制或减轻变态反应性损害等作用。因此在温肾、补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
    
慢性肾衰竭:中药灌肠疗法
    
在肾衰竭的尿毒症阶段,由于尿素氮和肌酐持续升高,浊阴上干,出现频繁呕吐,症情危笃,服药困难,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说是“中药的肠道透析法”。
    
部分药液可在结肠内吸收,部分则直接发挥作用,它对呕吐、厌食、乏力、高血压及防止感染与出血,有明显作用,并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使此等毒性物质从肠道排出,还可降低血钾,减轻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量,有利于肾功能之恢复,促使症情好转。
    
灌肠方由泄浊、解毒、化瘀之品组成:
    
生大黄10~20g,蛇舌草、六月雪各30g,丹参30g
    
有阴凝症象者加熟附子15g、苍术20g;血压较高或有出血倾向者,加生槐米45g、广地龙15g;湿热明显者加生黄柏20g;阴虚者加生地黄、川石斛各20g
    
全方煎成200ml,每日1~2次,保留灌肠。
    
同时推注“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4支,加10%葡萄糖注射液40ml,缓慢推注,每6小时1次。一般次日神识即清,呕吐亦止,即改为每日2次,继用3日。
    
并予温肾解毒、化瘀利水之品,如熟附子10~20g,生白术20g,姜半夏10g,紫丹参、六月雪、扦扦活各30g,党参15g,绿豆、蛇舌草、半枝莲各30g,黄连2g,另用益母草120g煎汤代水煎药,每日1剂。
    
加减法:
    
肌酐和尿素氮不下降者,加白金丸6g(包煎);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30g;血压较高有出血倾向者加生槐米45g,广地龙15g。症情稍见稳定后,即重用生芪90g、仙灵脾30g,以温肾助阳,益气利水。若尿量少者,另用蟋蟀10g、人工牛黄1g、琥珀4g,共研细末,胶囊装,每服4粒,每日2次,有解毒、化瘀、利水之功。
    
慢性肾炎治疗好转的情况下,必继续治疗、膏方以巩固疗效,偏阴虚者可选六味地黄丸,偏阳虚者则用金匮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巩固疗效体会
    
冬虫夏草不仅可以巩固疗效,而且有改善肾功能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尿素氮和肌酐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对其以外的中分子代谢产物可起到某种调节作用,是治疗慢性肾脏病和巩固疗效之佳品。每日用1g,研末装胶囊服用。
    
亦可使用人工虫草制剂:白令胶囊、金水宝,至灵菌丝胶囊等,
    
尿路感染
    
淋证病因病机:“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治疗大法。
    
朱老论治淋证,结合湿热的轻重、病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辨证论治。
    
淋证急发,清淋凉血
    
痛或尿血等症状,治疗在清热利湿的同时,须用凉血之品。
    
自拟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大青叶、半枝莲、蛇舌草、白槿花、飞滑石、甘草)
    
生地榆、生槐角为治淋要品,生地榆凉血清热力专,直入下焦凉血泄热;生槐角入肝经血分,清泄血分之湿热。淋乃前阴之疾,足厥阴肝经循阴器,绕腹里,肝经湿热循经下行,导致小便淋漓涩痛,生槐角泻肝凉血利湿,每建奇功。
    
二者配伍治淋,能迅速缓解尿频、急、痛等尿道刺激症状,并有明显的解毒、抑菌、消炎作用。
    
临证迁延,通利兼顾气阴
    
临证迁延日久,均属慢性期,此期除了湿热留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外,往往存在气阴的暗耗。
    
患者出现头晕神疲,胃纳不佳,小便频而不爽,排尿不畅,或伴低热反复。
    
治宜甘淡通淋,佐以益气养阴。
    
选用:土茯苓、白槿花、鸭跖草、蛇舌草、葎草、虎杖、石韦、飞滑石、车前草等淡渗通利之品。
    
配伍:生黄芪、太子参、淮山药、女贞子、生地黄、川石斛等益气养阴之品。
    
临证后期,益肾泄浊化瘀
    
淋证迁延日久,致肾气虚弱,正虚邪恋,出现腰酸乏力,小便淋漓不尽,时发时止,过劳即发;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或神气怯弱,手足不温。
    
只当益肾固摄,泄浊化瘀。
    
常用仙灵脾、淡苁蓉、炙蜂房、菟丝子、潼沙苑、配伍生熟地、淮山药、女贞子、山萸肉,益肾固本,阴阳并调。佐以粉萆薢、生薏苡仁、茯苓、丹参、败酱草、赤芍泄浊化瘀。
    
阴虚内热者,加知母、黄柏,阳虚者加鹿角霜、附子、肉桂。
    
泌尿系结石
    
属石淋、血淋
    
病机:“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辨虚实,分为:湿热型、肾虚型。
    
“既要抓住石淋为下焦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又要注重湿热久留,每致耗伤肾阴或肾阳。故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抓住肾虚,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杂质日渐沉积形成结石之病机。”
    
湿热型
    
肾绞痛突然发作,伴肉眼血尿或发热,小腹痛,尿频、急、涩痛或尿中断等急性泌尿系刺激征,舌红,苔黄或厚腻,边有瘀斑,脉弦数或滑数。
    
治以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通淋化石汤(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六一散、桂枝、云苓)
    
通淋化石汤
    
鸡内金、金钱草,一以化石,一以排石,金钱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破积止血,大剂量使用,对泌尿系结石的排除尤有殊效。
    
海金沙甘、淡、寒,淡能利窍,甘能补脾,寒能清热,故泌尿系结石有殊效,石见穿苦、辛、平,健脾胃,消积滞,能助鸡内金攻坚化石,亦助金钱草通淋排石。石韦、冬葵子,通淋而排石,又伍以芒硝、六一散利六腑之涩结,亦有通淋利水排石之著效,配伍桂枝、茯苓通阳化气行水,清利之中辅以温阳,提高利水排石的疗效,顾护肾气,使命火旺盛,气化蒸腾有利,水液代谢复常。
    
肾虚型
    
病程日久致肾阴虚、阳虚。
    
肾阴虚:头晕、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畏寒、腰膝酸软、便溏溲长、自汗、舌淡胖质润、脉沉迟。
    
治以扶正固本。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肾阳虚:济生肾气丸。
    
合并肾积水者: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
    
四、临床用药  别具匠心
    
附子  白槿花 桑螵蛸  地榆 台乌药  葎草 益母草  生大黄 刘寄奴  蟋蟀
    
附子:
    
“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
    
附子温肾阳,即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
    
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匮肾气丸)。
    
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之功。
    
先从小剂量(3~6g)开始,可以逐步加大剂量,一般30g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一定剂量内“量”、“效:成正比)
    
常用制附子,如需用生药,必须先煎半小时,煎时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入蜂蜜一匙同煎更好,以口尝不麻为度。
    
桑螵蛸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束带的常用药。
    
《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
    
《别录》作了补充:“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瘦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
    
《本经》“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则系指肾气不充而致者,肾阳得振,气化则能出矣;故既能缩尿,又能通淋利水。
    
遗尿:朱老常取本品配合缩尿丸(乌药、益智仁、山药),有较佳疗效。成人因肾阳亏虚,下元失固而致之遗尿失禁者,亦可配合仙灵脾、覆盆子、金樱子、蜂房、益智仁等同用。
    
阳痿:肾阳亏虚而致之阳痿,可取本品配合温阳益肾、振痿固摄之品如熟地黄、仙灵脾、巴戟天、淡苁蓉、蜂房等。
    
遗精、虚劳盗汗:二者均需由阳虚引起者始能用之;如系肾阴不足者,又当滋肾养阴,不可予此温肾助阳之剂也。《外台秘要》用桑螵蛸、白龙骨等分,研极细末,每服6g12次,身为合拍。
    
肾虚腰痛: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故肾虚腰痛,配合补肾壮腰之品如熟地黄、补骨脂、淡苁蓉、蜂房、鹿角霜、紫河车等,疗效较佳。
    
台乌药
    
解痉排石,温肾缩尿。
    
朱老用此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肾绞痛,取乌药30g,金钱草90g煎服,有解痉排石之功,屡收显效。乌药常用量为10g左右,但治肾绞痛需用至30g始佳,轻则无效。此乃朱老之独到经验。
    
乌药伍益智仁、山药为“缩泉丸”(《夫人良方》),乃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之名方,对老人尿频、小儿遗尿而偏阳虚者,有温肾祛寒、固涩小便之功。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长于活血祛瘀,为妇女经事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
    
朱老常用于降压、利水消肿及治疗急慢性肾炎。
    
主要适用于肝阳偏亢之高血压病。朱老曾制“益母降压汤”,药用益母草60g、杜仲12g、桑寄生20g、甘草5g。头痛甚者加夏枯草、生白芍各12g,钩藤20g、生牡蛎30g,阴伤较著者加女贞子12g、川石斛、大生地各15g
    
如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量。曾验证:若每日用30~45g时,利尿作用尚不明显,用至60~120g(儿童酌减),始见佳效。
    
刘寄奴
    
刘寄奴由于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利水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瘀阻溺癃症,尤适用于前列腺肥大症引起之溺癃或尿闭。
    
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常用于老年患者,其时阴阳俱损,肾气亏虚,气化不行,瘀阻逗留,呈现本虚标实之症。若见小便不利,即予大剂淡渗利尿,不仅治不中鹄,抑且伤阴伤阳,诚为智者所不取。
    
朱老治此症,抓住肾气不足,气虚瘀阻这一主要病机,采用黄芪与刘寄奴配伍,以益气化瘀;配合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益精;琥珀化瘀通淋,沉香行下焦气滞,王不留迅开膀胱气闭,组成基本方剂,灵活化裁;如瘀阻甚者,加肉桂、丹皮和营化瘀;阳虚加仙灵脾、鹿角霜温补肾阳;下焦湿热加败酱草、赤芍泄化瘀浊,收效较著。
    
白槿花
    
白槿花又称木槿花,《本草纲目》云“利小便、除湿热”。朱老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常以此品配合生地榆、生槐角、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每收捷效。
    
若肾盂肾炎,则以滋肾阴、泄湿热为主要手段,采用知柏地黄配合白槿花、生地榆、生槐角、血余炭等,因症活用。
    
至于此证久延,阴伤及阳,而湿热未清者,需把握主次,明辨标本,其制方一面用仙灵脾、仙茅、生熟地、山药等陪补肾阴肾阳,一面用白槿花、白花蛇舌草、茜草根、乌贼骨等泄化下焦瘀浊,其效可操左券。
    
基于白槿花能泄化下焦瘀浊这一特定作用,朱老恒用其治疗肾炎,辨证确切,应用得当,即可见效。
    
治疗肾炎白槿花常与龙葵并用,朱老指出:“二物性皆滑利,滑可去着,能祛肾间湿热,排泄瘀浊毒素,邪去则正自安也。”二物祛邪又不伤阴,非淡渗之属所可同日而语。
    
地榆
    
朱老治淋常用生地榆,并视为常规要品,他将这味善治下焦血分湿热之药,扩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淋证,实为一大创获。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盖缘其能解毒抗菌消炎,一也;善入下焦除疾,二也;性涩可缓尿频,三也。本品通中寓涩,祛邪而无伤肾耗阴之弊,诚非其他淡渗清理之品所可比拟。凡遇急性泌感或慢性泌感急性发作,皆相适宜。热淋者,可配合八正散;血淋者,可配合小蓟饮子;劳淋者,可配合知柏地黄汤等,随症活用。
    
以本品为主自拟“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蛇舌草、大青叶各30g,白槿花、飞滑石各15g,生甘草6g。上为1日量,煎成合剂100ml150ml,日服2次),疗效颇佳。
    
葎草
    
味甘苦,性寒,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不仅是热淋之效药,而且可以用于肾炎的治疗。急性肾炎相类于“风水”,在疏风宣肺剂中加用葎草,能促使浮肿尽快消退,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朱老治疗慢性肾炎选用葎草,必具备肾阴亏虚、湿热逗留之见症。斯时尿蛋白长期不消失,既有肾虚不足之“本”。又见湿热逗留之“标”。治本固为要务,而祛邪亦不可忽,盖湿热留恋,必然伤阴,病之淹缠,良有以也。
    
生大黄
    
生大黄是一味攻下结毒、通利湿热之品,故《本草正义》谓其“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因之世人咸目之为俊历之剂,而不轻用之。朱老盛赞杨栗山评价大黄之功:“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苦能泻火,苦能补虚。”可谓大黄之知音。大黄善于推陈致新,降阴中之浊阴,邪去正安,定乱致治。
    
大黄对多种原因所致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大黄即可内服,又可灌肠,屡用得效。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肌酐、尿素氮久久不降,病情严重,又无条件血透者,朱老每于辨证方中加用生大黄15~30g内服,灌肠方调整为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g,制附片10g,丹参20g。煎取汁200ml,点滴灌肠每日1次。
    
蟋蟀
    
蟋蟀性微温,味辛咸。朱老指出:本品不仅有较强的利尿消肿作用,对膀胱麻痹之尿闭及慢性肾炎之尿少均有效,而且具有温肾壮阳之功,对阳痿、遗尿恒奏殊功。因其能对抗碱性药和水分输入引起的液体潴留,所以对尿毒症亦有助益。
    
用量一般汤剂每日用1~2对,研细末吞服,每次1.6g12次,其效较胜。
    
尿毒症如尿少者,常另用蟋蟀、琥珀各2g,沉香1.2g,研细末,分作2包,每服1包,日2次,有利尿、消胀之功。
    
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小便短涩不利,面肢浮肿,合并腹水者,用蟋蟀、蝼蛄(去头、足、翼)各30只,共研细末,分作30包,每日1包,分3次服;并以黄芪30g煎汤送服。阳虚患者,加熟附片、仙灵脾各12g同服。寓功于补,相辅相成,收效满意。
    
阳痿:凡肾阳不振引起之阳事痿而不举者,用蟋蟀一对,熟地黄、仙灵脾各12g,锁阳、淡苁蓉各9g,紫河车、甘草各5g,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6g12次,亦佳。
    
五、要对种种,相得益彰
    
附子、仙灵脾、黄芪    黄芪、地龙   黄芪、益母草    大黄、大黄炭   水蛭  生大黄   乌药、金钱草   鸡内金、金钱草    生地榆、生槐角   白槿花、白花蛇舌草
    
附子    仙灵脾    黄芪
    
朱老师指出脾肾阳虚是慢性肾炎主要证型,因此温补脾肾是强肾葆真的重要治则。临证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外,均可以此为主药随症加减。附子、仙灵脾为对,不仅可以温肾,而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又用附子、黄芪为对,以促助固表益气、培本,解毒利尿,改善微循环,且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黄芪    地龙
    
多年来,朱老致力于“慢肾”治疗的研究,确认益气化瘀为行之有效的法则。在药物筛选上,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启示,筛选出黄芪与地龙相配物的方法。
    
黄芪每日用30~60g,地龙每日10~15g
        
补气以黄芪为主要,尤其能充养大气,调整肺、脾、肾三脏之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兼有利尿作用。化瘀以地龙为要品,能走窜通络,利水降压。
    
两药相伍,具有益气开瘀、利水消肿、降低血压等多种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两药为主组成方剂,药后往往可使浮肿消退、血压趋常、蛋白阴转的效果。
    
黄芪    益母草
    
【用量】黄芪30g,益母草60g
    
【功效】益气活血停水。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者。
    
【按语】黄芪补气,益母草利水,两药配伍,可治气虚血瘀水停之证,若消水肿,益母草用量至90~120g
    
大黄    大黄炭
    
【用量】生大黄3~6g,大黄炭15~30g。。
    
【功效】泻下排毒。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按语】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如服后便次在3次以上者,可酌减生大黄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为宜。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生牡蛎各30g、石韦20g,可提高疗效。
    
水蛭    生大黄
    
【用量】水蛭100g,生大黄50g
    
【功效】活血散瘀、涤痰泄浊。
    
【主治】肾病综合征。
    
【用法】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服5~8粒,每日2次。
    
【按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两药,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脂质代谢异常,消退水肿,对改善肾功能颇有帮助。
    
乌药    金钱草
    
【用量】乌药30g,金钱草90g
    
【功效】解痉排石。
    
【主治】肾及膀胱结石绞痛。
    
【按语】《本草从新》云:“乌药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朱老以之与金钱草配伍,可解痉排石,治疗肾及膀胱结石绞痛,屡收显效。
    
鸡内金    金钱草
    
一以化石,一以排石。金钱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破积止血,朱老大剂量使用,对泌尿系结石的排除尤有殊效。
    
自拟“通淋化石汤”(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六一散、桂枝、茯苓)
    
生地榆    生槐角
    
生地榆、生槐角为治淋药对,生地榆凉血清热力专,直入下焦凉血泄热;生槐角入肝经血分,清泄血分之湿热。淋乃前阴之疾,足厥阴肝经循阴器,绕腹里,肝经湿热循经下行,导致小便淋漓涩痛,生槐角泻肝凉血利湿,每建奇功。
    
二者配伍治淋,能迅速缓解尿频、急、痛等尿道刺激症状,并有明显的解毒、抑菌、消炎作用。
    
白槿花    白花蛇舌草
    
白槿花轻清解毒利湿凉血,且甘补淡渗,气血两清。白花蛇舌草甘寒微苦,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为治淋要药
    
上述四药为主,自拟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大青叶、蛇舌草、白槿花、飞滑石、甘草)
    
六、虫类药治疗肾脏病的经验
    
虫类药具有攻坚破积、活血化瘀、熄风定惊、疏风泄热、搜风解毒、行气和血、壮阳益肾、消痈散肿、收敛生肌,补益培本等作用。作用独特,疗效显著,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疾病。
    
急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肾阳虚馁,夜尿频多  前列腺增生 阳痿
    
急慢性肾炎
    
多以浮肿、蛋白尿、纳呆、腰酸、神疲及肌酐、尿素氮升高为主症,单方蜈蚣蛋疗效较好。蜈蚣一条,去头足,焙干为末,纳入鸡蛋内搅均,外用湿纸及黄泥土糊住,方火上煨熟,剥去外壳取鸡蛋吃,每日吃一枚,7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好转,少数4~6个疗程始稳定。此法对消退水肿,控制蛋白尿,有较好疗效,肾功亦可改善。但要注意如服后有肤痒不适者,乃过敏反应,应予停服。
    
慢性肾炎时肿时消,肾功能损害,蛋白尿持续不消,日久不愈者,用“海马健肾丸”(海马、砂仁、茯苓、山萸肉、党参各30g,熟地黄90g,淮山药60g,薄荷叶15g,共研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7g,日二次)有较佳疗效,能补益脾肾、温阳利水、固涩精微,一般服2周后,蛋白尿逐步控制,1~2月后,精神振奋,体重增加,肾功正常,继后阴虚以六味地黄丸,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巩固之。
    
肾病综合征
    
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加用活血散瘀、涤痰泄浊的“蛭锦胶囊”(水蛭100g,生大黄50g,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服5~8粒,一日二次),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紊乱及脂质代谢异常,消退水肿,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肾功能,颇为帮助。
    
肾阳虚馁,夜尿频多
    
肾阳虚衰,而致脬气不固,夜尿频繁,常见于老人、虚人,用熟地黄15g,桑螵蛸、金樱子各10g煎汁送服海马1.5g(研末,分二次吞服),一般多在3~5剂见效。海马温肾助阳,滋补强壮;地黄、桑螵蛸、金樱子补肾收敛,缩尿固下,顾收效较佳。
    
前列腺增生
    
多为湿热夹瘀,阻于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小溲不爽,余沥不尽,甚则癃闭(尿潴留),伴有结石者,常合并血尿。治当化湿热、消瘀结,取蛭蟀散(水蛭4g,蟋蟀1对,共研细末,分2次吞),用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各10g,刘寄奴、王不留行各15g,败酱草30g,生地黄、鸡内金各15g,甘草6g,煎汤送服,每日1剂,连服7~14剂,多收佳效。
    
阳痿
    
肝肾虚而致之阳痿,偏阳虚者当温肾助阳,以振其痿,偏阴虚者,又宜补养肝肾,以复其损。下列数方,可选用之。
    
①蜘蜂丸(花蜘蛛30只,炙蜂房、紫河车、仙灵脾、淡苁蓉各60g,熟地黄90g,黄狗肾2具,共研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6g,日二次),宜于体虚较甚者。目前花蜘蛛难觅,可以蛤蚧1只代之。
    
②温肾起痿汤(仙灵脾、熟地黄各15g,炙蟋蟀1对,锁阳,淡苁蓉各10g,紫河车6g,甘草4g),水煎,每日1剂,连服1~2月。
    
③阳痿汤(蜈蚣3g,全当归、生白芍各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或作散剂(蜈蚣30g,当归、白芍各60g,甘草40g,共研细末,每服3g,一日二次)亦可,有温养肝肾,开瘀通络而治阳痿之功。
    
④补肾丸(蛤蚧一对,熟地黄、菟丝子、金樱子、巴戟天、淡苁蓉各45g,紫河车30g,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g,日二次)对肾阳不振,下元不固之阳痿、早泄有效。
    
⑤对肾阳虚衰较甚者,面色晄白,形瘦,怯冷倍于常人,舌质淡,脉沉细之阳虚患者,可用蛤茸散(蛤蚧、鹿茸各等分,研极细末,每晚服2g)以温肾壮阳,如有口干、舌红即应停服,勿使过之。
    
预防及调护
    
预防为主: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治未病:未病先防,防止疾病发生。
    
即病防变:防止疾病进展。
    
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
    
以平为期:
    
带病延年:生命与疾病共存状态。
    
阴平阳秘:疾病状态下的阴阳平衡。
    
病情稳定:延缓进展,长期稳定。
    
保肾:
    
静中寓动;预防感染;生活调摄。
    
加强对病人宣教
    
长期治疗:A认真、淡定、坚持。B带病延年。C佛家心态。
    
结语: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真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培补肾阳”在治疗肾脏病及慢性久病有重要之作用。
    
注重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发掘专病专方专药,多途径、多剂型给药,提高临床疗效。
    
虫类药在治疗肾脏病及疑难杂病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