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像“老师”的老师:凌性杰《教学现场的爱与怒》

 江山携手 2015-12-06

不像“老师”的老师:凌性杰《教学现场的爱与怒》

“我总觉得自己很不像一个老师,没有太多强烈的“人之患”,有的只是想把美好事物带给他人的一股冲动。

——凌性杰

这里的“人之患”,应该是人人都明白的意思:因为考试而带来的全社会的焦虑。所有的人:家长、学生、老师,全社会的人,都在拼尽全力地追求分数、升学、文凭。至于这些到底能不能代表一个人真正的水平和能力,能不能带给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于是,这个社会开始失衡;于是,悲剧不断发生……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凌性杰跟学生说起,希望他们主动赈济灾民,没有想到有一个学生回应他:“干吗去救?”学生的麻木让凌性杰愤怒到一时语塞;

一个孩子的公共服务卡没有盖印章,孩子的家长询问另一位家长怎么办,这位家长的给出的意见是:直接拿去给里长盖就好了。家长带头作假,教育孩子作假已经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一位父亲强迫自己儿子一定要考取台大,没有考到台大就必须重考,直到考到台大后才和儿子说话。他的小儿子因为没有考到建中高中,从此父亲就没有正眼瞧过这个儿子;

某所小学举办《白雪公主》的舞台剧表演,因为家长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他们通过电话威胁、骚扰等方式终于使校方妥协,结果造成台上没有一个小矮人,而白雪公主却有25个;

一个学生为了课业为了感情而穷途末路,最后选择了一处高楼,坠向死亡;

……

这些原本值得整个社会,值得家长、学生、老师去关注的问题,现在在分数、考试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而这些,恰恰是凌性杰所“患”的东西。

凌性杰,台湾诗人、作家,现在在台北建国中学任教。2008年,他担任导师,陪伴一群大男生经历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因此深切感受到了考试所造成的变相,深切体会到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在这一年中,他看到了在升学体制下,孩子被分数主义压抑而不快乐,家长因过度希望子女功成名就而一再失去陪伴、沟通与教养的机会,教师的职业和语文教育不断被社会工具化。

在教学之余,凌性杰不断反思自己身处的教育体制;在课堂课后,他尽一己之力为孩子带去快乐、感动、思考、反省、艺术的欣赏以及生活的感悟、人生的成长。

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凌性杰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特地跑到台北车站的微风广场买了八十几个甜甜圈,再搭计程车回到建中;

学测成绩发表的时候,几家欢喜几家愁。K母亲是一个焦虑型的人,而儿子却是一个内向的人学生,母子二人因为成绩的原因关系已经很紧张。凌性杰很担心她责备儿子,就主动打电话给这位母亲;

在紧张的复习迎考期间,凌性杰依旧坚持给学生上文学创作课,组织文学龙,带理工班学生参观“惊艳米勒——田园之美画展”,带学生参观故宫和张大千故居……

凌性杰有着不同于一般老师的“患”!

“学语文最重要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真切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获得感动”;

“一个好老师必须能够让学生真诚地面对自己,从而怀抱着对世界的善意”;

“懂得生活的滋味、做人的道理,是比升学考试更加重要的事”;

“对这个世界,对爱与美可以深刻地感受,就是人生至福”;

“高中生如何学好国文:对自己生存的世界有感觉,对自己使用的语言有感情。广泛而深刻地阅读,厚植自己的语言品味。

拨开如今社会的怪相,凌性杰其实比一般教师更像一个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