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放射防护误区知多少

 panyunbo 2015-12-06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开通医学影像系列自动学习功能的微信平台,目前上线有数百例影像典型征象、数百例影像病例、影像解剖、影像讲座、国外精品讲座、影像医事以及三基考试、上岗证考试等内容。


动动手指即可享受知识大餐,热爱学习的同行朋友们快来加入我们吧。


加入方式:微信公众号内输入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投稿邮箱:yxfw8436@163.com
版主微信号:yxyxfwzx

介入放射在现代医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放射损伤的危害却并不为人知,或者在防护中有一些误区,你知道吗?


1、个人剂量监测你做对了吗?
个人剂量监测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监测与保护,不能马虎,它可以在达到伤害阈值前提前做到知晓及避免发生确定性损害。
放射剂量笔如果是一个,放在防护铅衣内吗?如果是二个,应该如何放置? 因为介入工作人员面对的辐射多来自正面,个人剂量监测一般放在铅衣里面(左胸前),而当受照剂量较大时需要铅衣外面另带一剂量计。


2、未生育的男性员工,在接触射线时应穿上铅短裤三角,在要小孩前要隔离射线三月,这是必需的吗?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不能在导管室工作,这是正确的吗?

放射防护的三原则是:时间、距离与屏蔽。放射防护的三原则之一的屏蔽,它的要义是是防护辅助设施,如铅衣、铅眼镜、铅围脖。因为眼睛晶状体、性腺、甲状腺、乳腺是放射敏感器官,尤其要注意保护。晶状体的阈值是0.5Gy,超过此值会出现白内障。因此铅眼镜一定要戴。而铅短裤三角则不必,此时铅衣完全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在要小孩时要隔离射线三月,这也不必,因为只要防护得到,精子接受的射线量完全是可接受水平,不会产生畸变及产生遗传性疾病。同样的理由,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并不一定不能在在导管室工作,只要防护得到,它不会产生更多的损害,当然由于导管室工作的工作强度较大,穿上铅衣会影响透气及脊柱负担,可能会导致孕期相应不适,则是另当别论。


3、一体式铅衣与分体式铅衣的差别?铅眼镜为什么一定要戴呢?
分体式铅衣的优势是可以将衣服的重量分担在肩及腰部,减少脊柱的负担,同时铅围裙通过前部交叉可以使生殖器部分(性腺)得到更多的保护,因此分体式铅衣较一体式铅衣有优势。


4、你做侧方成像时球管在右侧吗(右利手,病人的右侧操作)?
放射防护的三原则之一是距离,它的要义是尽可能离开射线源(远距离操作),剂量率与距离平方呈反比。

X

做侧方成像时因为要穿透更大的人体,放射强度要增加,如果球管在患者的右侧方,此时散射较大,而用铅玻璃防护效果较差,源离操作者越近,辐射强度较大,反之如果球管在患者的左侧方,此时源离操作者较远,辐射强度呈明显衰减。

5、影像增强器应该是越低越好吗?放大倍数不增加放射剂量吗?缩野放射才是正确的吗?
影像增强器较低时,这时可以在低辐射条件下获得高质量影像;而影像增强器较高时,在高辐射条件下获得图像质量仍不高。同样,如果采用放大倍率成像时,视野面积减少一半会使剂量率增加4倍。此时应行缩野放射,将非靶区范围屏蔽掉,减少无效射线量。

放射防护的三原则之一时间,应尽可能减少照射时间,同时应充分准备,熟练操作。随时使用最终影像回放技术,而不用电影采集图像,在困难操作时用上一序列行Blend路图,同时可以通过机器记忆床与机架相对位置,减少照射时间。


6、对患者的防护你考虑了吗?
对患者的X线下诊断与治疗,应充分考虑: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约束。这个检查是否有充分的理由,是否可由非放射性项目来代替,应该逐例判断。对于可能的伤害应在检查治疗前充分告知,尤其是对怀孕妇女(可能怀孕妇女)、儿童、及陪伴家属要注意防护,保证防护的最优化。如果要经历长时间的照射,在多角度投射时要避免皮肤病同一区域重复曝光,一段时间后应偏转角度,保证个人剂量约束在一定水平,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同时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


7、对肥胖病人的困难仅仅是穿刺困难吗?

对肥胖病人的困难,有时会出现穿刺困难,但事实上这仅仅是其中困难之一,隐性的是由于体重与体积的增加,放射剂量会显著增加,此时的防护应更加注意。


8、身高低的员工被拒之门外是职业歧视吗?

目前DSA机大多设计成床下球管,这样可以使射线散射较小或较易受屏蔽,而床下球管会造成床下方区域的射线强度较大,而通常铅衣是将膝以下是曝露的,身高偏低的人接受射线辐射的几率较身高偏高的人接受射线辐射的几率要大,防护的难度要加大。因此在入门之前,有人提出用身高来限制一下,未必是职业歧视,而恰恰可能是一种保护。


9、放射损伤如果做得好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达到无害,这是真的吗?

一般认为一个人一年的背景辐射量是2.4mSv,而实际平均放射工作人员的每年增加辐射量为0.24mSv(有效防护条件下);目前规定工作人员的个人安全剂量标准是:连续5年的年平均剂量介入放射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那么这样是不是就表明,放射损伤如果做得好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达到无害呢?其实并不能这么说。上述的安全剂量标准更多的是指确定性效应,对随机效应则不能完全避免,它包括:辐射致癌和遗传效应。

本图指一对同孪双生兄弟,遗传背景完全一致,后者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其DNA受损较前者要明显增多。

来源: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