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MIT周刊 | 介入辐射防护全攻略——转给身边每一位介入人员

 zhaoeliteD 2017-08-25


导读

1. X-射线的照射方式和损伤?

2. 辐射相关疾病有哪些?

3. 介入工作人员每年的受照剂量?

4. 介入工作人员如何做好辐射防护?

5. 复杂介入术中如何减少辐射损伤?

6. 介入工作人员备孕注意事项?



1

Q1:X-射线的照射方式和损伤?



X-射线照射方式分为直射和散射。直射即X线对物体表面的直接照射,是导致患者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散射是X线照射检查床或患者时向周围放散的现象,是对医务人员损害主要根源。


部分射线被人体吸收,部分穿透人体到平板探测,部分以散射线反射出来。X线真正透过人体由探测器接收射线只占全部射线0.1%,在球管侧的散射量占辐射的绝大多数。

散射线的产生


X线辐射损伤分为必然性和随机性损伤。


必然性损伤:射线量累积达到剂量阈必然引起的病理性改变,如皮肤、晶状体损伤等,其损伤严重程度与射线量密切相关。


随机性损伤:其发生和严重程度与X-射线剂量无相关性,任何射线剂量均可能导致损伤,如肿瘤等。



2

Q2:辐射相关疾病有哪些?



脑瘤


在介入过程中,颅脑是保护最差的器官之一,电离辐射是少数已确定的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的病因之一。此外,85%的脑瘤发生在左脑,不符合一般人群的发病特征。


晶状体损伤


一项大型法国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发现,介入心脏病学家的白内障发病率升高。对导管室护士及技师的独立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果。


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报告,单次照射剂量超过2 Gy或累积超过5 Gy就可引发白内障。


甲状腺


辐射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射暴露量与良性及恶性甲状腺瘤的进展之间存在线性增加关系。


生殖系统


电离辐射能够降低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但未发现该风险受到职业影响。


常年接受低剂量辐射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些辐射相关乳腺癌似乎也存在左侧易感性特点。


组织反应


辐射引起的脱发及皮肤、皮下组织损伤统称为“组织反应”,是长期介入操作的罕见并发症。



3

Q3:介入工作人员每年的受照剂量?


重庆西南医院心内科仝识非介绍,不同介入中心医生的受照剂量差异较大。


 心导管诊断:0.02~30.2 uSv;


 PCI术:0.17~31.2 uSv;


 强度高、技术精、防护好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年辐射剂量约2~4 mSv

辐射剂量限值范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



4

Q4:介入工作人员如何做好辐射防护?


心脏介入专家观点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万征从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介入人员的距离、时间、屏蔽防护三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1. 球管与患者保持恰当距离


患者距离球管越近,受X线剂量越大;将手术台升高10cm,患者体表皮肤辐射量减少15%~30%。

手术台不要太低,尽量使患者不要太接近球管


2. 影像增强器与患者保持恰当距离


影像增强器距患者远,影像将变模糊,X线剂量自动增加以获得清晰影像;增强器尽量与患者皮肤保持在5cm以内,故“大平板”不适合心脏科。

在投照角度允许下,尽量降低平板距离贴近患者


3. 准直校正


安装机器的时候需要跟工程师密切沟通,做好准直校正,我们平时要做好检查工作。

准直校正减少工作人员散射剂量


保持远距离


X线是一种电磁波,辐射能量传播符合平方反比定律,即随距离增加,射线能量以平方比例衰减。


介入人员操作应尽量与放射源保持远距离


减少时间


辐射剂量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能满足诊疗需要应尽量减少透视和采集


应充分利用影像自动回放功能,透视前将影像增强器对准靶部位,不要持续透视观察下操作。


做好屏蔽


1. 个人防护


操作者一定要穿好铅衣,围紧铅脖套,戴上铅帽、铅眼镜。铅衣里、外均应佩戴辐射卡

辐射卡佩戴方式


2. 防护屏


防护屏紧贴患者和术者防护效果好,可屏蔽80%散射辐射。

美国一项防护试验结论:上身防护屏的位置及其防护测量:e点紧贴患者身体表面,且正好位于股动脉入路的头侧,防护效果最佳


3. 新型防护装置


新的国产“加强防护设备”将大幅度降低介入医师的长年受辐射剂量。

XT100型一体式床旁加强术者防护(左),注意床与防护屏间隙要严密屏蔽(右)

XC 100型X线防护舱,或免穿铅衣



5

Q5:复杂介入术中如何减少辐射损伤?


心脏介入专家观点

1. 选择恰当影像采集频率

每秒帧数越多,影像应越清晰。冠心病介入诊疗,12.5或15FPS已满足影像质量,增至25或30FPS,但X线剂量却增加一倍。复杂PCI或CTO术中,建议术前调低采集频率。

相比于15FPS,7.5FPS的X线剂量减少一半,但图像质量却影响不大


2. 了解穿刺入路:经左侧桡动脉比经右侧桡动脉辐射少


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输送导管过程中,锁骨下动脉迂曲,导管操作比较困难,因而暴露剂量较大。


经左桡动脉入路比经右桡动脉入路受照剂量少


3. 控制投照体位:能右不左


LAO位易发生辐射损伤,应避免长时间照射。在满足临床诊断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小角度,能右不左。

不同投照位置的散射线的范围

LAO位球管距离患者皮肤近,且需要的剂量大

投照体位:左前斜受照剂量最大,后前位受照剂量最小


4. 减少单次照射时间


研究提示,每次幅射剂量低于单次阈值时,辐射损伤的几率要低于单次剂量超过单次辐射阈值。术中需要长时间X线照射时,可通过变换投射角度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照射。


5. 关注体型较大患者


体型较大患者或较厚身体部位会引起射线剂量增加,术中可以通过尽可能的小角度造影,减少X射线穿过患者的体厚。

患者体重指数越大,暴露剂量越大



6

Q6:介入工作人员备孕注意事项?


肿瘤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张照辉介绍,性腺是人体对辐射较敏感的器官,成熟的卵母细胞对辐射最为敏感。两侧卵巢受照剂量超过0.65~1.50 Gy时可引起暂时不育。受照剂量未超过2~3 Gy时,存活的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尚能恢复。女性永久不育的急性照射剂量为2.5~6 Gy


宫内照射效应

植入前期(受精后0~10日)和植入期(受精后10~14日):低于100mGY的情况下,致死效应是非常少见的。


受孕后3~8周:主要器官形成期,受照可导致畸形、白内障和生长缓慢。


妊娠第8~25周:中枢神经系统对辐射特别敏感,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智力迟缓(SMR)。第8~15周的危险大于第16~25周。


辐射工作人员备孕


对于备孕而未怀孕者,如果工作期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防护,则没有影响


对于怀孕者,建议前半年离开放射工作场所


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为20 mGY,怀孕后受照剂量不要超过100mGY


妊娠期铅防护服的含铅厚度至少为0.5 mm,妊娠人员(着防护服状态下)应每月进行胎儿剂量监测



  近10多年前,冠心病介入治疗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缓解心绞痛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辐射对介入医生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呼吁相关部门对介入医师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和调查,希望医院对介入医生的放射假和补助进行强制性的规定。

  作为术者,应该加强防护意识,尽量保护自己。最简单的方法是:尽量减少持续踩射线的时间!

——万征教授总结道      



要点总结

守护健康:介入诊疗长期辐射致病风险不可忽视


暴露剂量:强度高、技术精、防护好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年辐射剂量约2~4 mSv


辐射防护:体外照射防护三大原则是保持远距离、减少时间、做好屏蔽


生殖备孕:对于备孕未怀孕者,规范防护,没有影响;对于怀孕者,建议半年前离开辐射工作场所


整理:郭淑娟

审校:冯斯婷

美编:易木

监制:蔡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