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本健康|健康

 自然_爱 2015-12-06


健康是福 闫学晶;林傲霏 - 在线热搜(华语)系列81


我本健康,特别是心理,始终保持着一份矜持,一份超然,一份睿祥以及一份冷艳,其间,似乎还有一丝的麻木和伤感,不管如何,我自认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然而,时有朋友会点击其认为的软肋,以此来证明我的灰色中难保心理的平衡以至健康,对这种警醒和关注,我时常在无语中深表对朋友的谢意,缘由是这种朋友式的提醒充满了善意的元素和意会,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思。

人生的变数通常与两个条件有关,一是所处的时代乃至环境;一是自生天成的性格。两者间互为关联及其互动的结果,对自我人生的轨迹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封闭式的社会形态中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不彰显,不受制于这种制约的结果通常会是十分惨淡,比如改革开放前的那个时代被打成所谓右派、反革命等的人群,这个群体中不乏时代的佼佼者。而在当下逐渐趋于开明(哪怕是表面的)的时代,使自我选择的方式、种类等相对条件相对宽松,从而导致自我选择的可能大大增加,这种增加实际上也会使变数不断加大。对于没有更多社会资源和自我附带先决条件的人来说,这种变数在不确定中充满了极大地风险,也就是说推进自我轨迹调整和前进的动源中的燃料或是推进剂全部或部分的靠自己解决,自我前进的小车能否经得起道途蜿蜒崎岖的颠簸以及缺乏燃料的尴尬会成为时常袭扰的问题,这种变数中又包裹的无数变数,将会成为想自我奋斗者的羁绊,当然也可成为激发要素而转化为动能,尽管如此,许多人的自我暗示虽然不愿选择这种个人奋斗途径来诠释自我,但由于处于社会下端的无奈,也别无选择。然而,拥有一定社会资源和附带相应条件的人无论在何种社会中都是少数,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历史渊源及其社会体制,故而绝大多数人被社会或者是被称作“命运”的动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抛向自我寻求发展的不归路中,而这种被动者成功的几率是十分的渺小,绝大多数的人将在自我假定的目标中漫无目标的长途跋涉,饱受饥餐露宿的苦痛和磨折,进而了此残生。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由于社会变革而导致的人员阶层身份的转换,使座上客为阶下囚,而使落魄者步入天堂,中国历史演变的历程告诉我们,这种几率也是少之又少,而能够获取这种待遇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在变数叵测的人生历程中,倍受人们推崇核心理念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种人生观,放在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诠释,我不想对此发表议论。

我们习惯于将人的贫富比形容为两头尖而中间大,这种比喻实际上不能完全和客观的反应我们的社会现实,这是由于富庶阶层永远都是小的占比,这个通常难以改变,而中产阶层与贫穷阶层的占比,却永远处于一个动态性极强、变数极大的区域,至少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形态呈现的几乎都是一头和中间小,而占有社会绝对数的贫穷阶层弱势群体占比数永远庞大,社会财富的绝大多数永远都是被人口占比数小的富庶和中产阶层所控制和垄断,也就说,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永远都是被人口占比小的富庶和中产阶层所控制和垄断,由此,大多数人追求的小康生活形态可能将成为永远的话题,除非是社会向真正的公平社会所转化。

由于自己的不慎而使其不幸掉入了那个属于人口占比绝对数的庞大群体无以自拔,严重的失落感和失意感猛烈地撞击着自己的神经中枢,不出现短暂地休克或是失忆已然幸运,一个性的神经分裂有时在所难免,其间的狂躁不安从而导致的胡言乱语情有可原,正如一架失事飞机腾空而降撞击大地所产生的剧烈爆炸,而其中一人索幸逃生而短暂失常,实在是可以理解和同情。人的可塑性极强,除了少数人难逃厄运外,大多数人都具有极好的自我调节机能,能在一定的时空内走出幻觉,回复昔日的特性和本能,进而去应付命运赐予的客观现实,由此而时常看见的乞丐作为一个群体而出现的帮派,在衣衫褴褛中其乐融融;背篼汗流浃背后的街边积聚小赌的刺激,也显得愉悦非常。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对心怀天下而虎落平阳者的心智,也无疑是一道抚慰的风景。

人的悲哀有时是自造或自找的,比如改变环境的情由,人改变环境的可能微乎其微,而改变自己虽然十分困难但相比之下,改变自己通常才是最佳的途径以及最安全的方式。与时空所抗衡,绝大多数人皆是以卵击石而粉身碎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时候读一下老子道德经这段话也许会有些善悟,其实,中国的文化在对逆境中不气馁的勉励词语有很多,比如有:激流勇进、劈荆斩棘、逆流而上、卧薪尝胆、百折不挠、忍辱负重、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苦卓越、坚持不懈、奋发图强、奋发有为、奋发蹈厉、奋发进取、奋起直追等等,如此多的激励之句其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逆境不矢志,而这个不矢志中却颇有说辞。

所谓不矢志,一定不要与适时的政治结构、形态、理念以及方向所连接,至少在未成气候之时节不要如此,否则,很可能将会落入——未了志愿身先死的结局,这在我们历史长河中呈现的范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从我们的现代史中我们遗憾的看到,政治主张的阶段性十分凸显,昨日的贬损之政见,也许又是今日之极力推崇,而个人为之奋斗的代价也许会相当的沉重。这时我想起一首有名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人的悲哀通常表现在人生过半时的感悟,这种感悟又向两端而延伸,一是人活得越明白就越显沉重,这是一种负重感和责任感;一是人活得越明白就越显轻松,这时一种参悟感和释怀感,这与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取向及其胸怀志向有关。沉重的忧怀,参悟的宽和,责任的希冀,释怀的深邃,蕴含着人生的逻辑命题核理和价值取向内涵,人的阶段性和阶层性决定着其思辨和走向。

假如还有另一种情结的话,那就是一切如过眼云烟,不管是富贵和贫穷,淡化自我守恒,青云自我标识,卸载自我价值,模糊自我认同,哪怕只剩下粗茶茅屋,也能清心寡欲恪守清贫,以一个健康的心态以及健康的体魄,来观赏和品味事态炎凉,也不失为一件人生快事!

当我们回眸往事,马上引入眼帘的是保尔·柯察金那个至高无上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当然也充满了一个时代的豪情和烙印,这是我们年轻时的坐标和楷模,可是,时至今日,这种情节已然脱变,这种时代的差异和比对只能是心里落差而出现的一片苍凉和茫然,而那种饱含的激情荡漾挥斥方遒已成湮灭,替代的是另一种人生情结及其价值,不知道这是时代的前进还是倒退……

还是回到开篇的话题吧,活着并且保持健康,也许才是重要的,健康的活着涵盖了两个要素,即,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身体健康是前提,心理健康是保障,要确保这样的状态,就要做到:该舍去的即舍去;该放下的即放下。优化整体结构,整合现有资源,将生活的乐趣最大化,将幽怨的情结虚拟化,燃放岁月的烟尘,绚丽人生的清纯,把控当下,着眼明天,充分享受生命的赐予,开心轻松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