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中里巴人,尘世中的修“心”人

 zhangshengli86 2015-12-07
    5月,我带着家人和一位年轻朋友到一处旅游景点散心,乘船绕峡,借船力漂浮在碧色的水面上,有一种滑翔水上的感觉,那些烦恼事也像长了翅膀,飞得不见踪影。河面上的风,清清爽爽的吹上面颊,也吹进心里,人一下子开朗了。
    这一条水路,两岸风景极尽秀美,层层叠叠的山峰穿插着,错排着,任由生命力顽强的绿植披挂,每一层的岩石都藏着一个侏罗纪的故事。
    船的终点,是一座小岛,听导游说岛上有座寺院,我们便欣然而往。不是人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是靠得近了,心就无法控制的被召引。
    寺庙不大,院墙上围着一圈叫卖小玩意儿的商家,说不上清静。还没进寺门,一个小和尚拦住了我们和其他游人,说是先对寺庙做番介绍,也请大家尊重佛门净地,摘帽前行。小和尚样貌普通,有双不太清亮的眼睛,尽管话语中,尽是劝善之词,我却迟迟感受不到一分发自内心的虔诚。
    也许是他袖口、领口的油污,难免让人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几番话语过后,小和尚终于领着一干人等进了这座不足百坪的小寺院。
    入门,如来携文殊、观音并排而坐,佛像崭新,粉面金装,天然的一派肃重、详和。小和尚说:今天正巧赶上为我佛重塑金身,各位施主有缘,我们的法师正宣讲法事,请各位先往这边参加,等下从另一边出来再行拜佛。进去之前请各位施主双手合十,道一声法号“阿弥陀佛”。
    就这么顺理成章,尚未拜佛,一行人被领近到右手一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齐齐合掌道了声“阿弥陀佛”,掀开门上的黄布帘子走了进去。
    到此为止,至少看上去气氛是庄严的,小和尚是佛心虔诚的,我们是幸运的。
    一位穿海青,披袈裟的大和尚出现在房间尽头,这位法师相貌硬朗,有那么点儿扔掉屠刀后才立地成佛的感觉。
    也没讲什么佛法,只点了几句佛偈,问了下大家今天来是否是求平安,便把一屋子二十余人分三队分配了出去。两队拿着大和尚赐的“符”进了另一间“包厢”,一队手捧蜡制莲花直接发回座着佛像的前庭。
    我和老公、孩子就是前往“包厢”这队,我那位年轻朋友被分配到手捧莲花那组。
    “包厢”里坐着位老和尚,也穿海青。我和家人坐在和尚面前。这回真的是宣扬佛法的“圣地”了,只是这佛法有些不同,老和尚两句话说得最多的,除了“阿弥陀佛”就是“结缘”二字。这“结缘”的涵意尤其需要深思。
    和尚一再强调是否愿意与佛结缘?言下之意却是你想拿多少钱与佛结缘?我也稍稍试探了下,捐献多少钱才能结下这份善缘?也不曾想和尚张了法口就是:十几、二十万都行,任凭施主。
    这“施主”当得太贵,我还是心里有佛就好。当下带着老公、孩子离开了这块“净土”。当然,那张据说可保平安的“符”也被不心软的门卫和尚收了回去。
    出门恰巧遇同来的年轻朋友,看见我们,十分感叹的说:199元的蜡做莲花,说是众僧祈祷了七七四十九天所得,有缘人才能点燃它放在佛前。可惜我兜里就剩100块现金,不够跟佛结缘,那和尚二话不说把莲花收回去了。或许,当时我该问问,此处可接受刷卡……
    回程的船上,朋友还对这事儿念念不忘,她深深觉得,这个庙的和尚,绝对经过正统的营销培训,不但将顾客的“心理”把握得恰如其分,也对自己的“产品”特点善加利用,深知怎样将朦胧的“将来时”渐变为有序的“现在进行时”。
    她的话,又让我想起小和尚衣领、袖口的油污,对了,还有那一嘴的油渍。虽然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在没有到达这种境界之前,“时时勤拂拭”又何尝不是随时拂去心灵尘埃的好方法?如孔子所说,每天都要“自省”。
    这样想来,那位大和尚,估计也还没有扔下屠刀,如今甭说成佛,连站在佛殿前面,也该心里有悔吧?
    比起扮演面慈心善的这些和尚们,尘世中笑谈的中里巴人倒更像是六根清净,清心寡欲之圣林高手,不同的是于市井闹市里面洒洒脱脱,演绎圆融人生。
    语毕,端酒,一饮江湖!
    中里戏称自己是“真小人”,去了小字,可不就成真人了……果然聪明不绝顶。百度一下,道家的真人是说“成仙”之人;佛家的真人是“证真理”之人。中里呀,当然还是凡人,但是已经为自己的心境寻了一处至高之所,尘埃无处可落,心,也就自然清亮无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