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遇见“耙耳朵”

 圆角望 2015-12-08


余 平

  

  今年秋天我去成都旅游,一到成都就听说当地有一种人力自行车名字很怪,叫做“耙耳朵”。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了加了“耳朵”的自行车,这种搭上偏斗载人的“耙耳朵”,成了成都市井文化中一道独特而温馨的风景线。因为最初是丈夫骑车妻子乘坐,丈夫表现得非常顺从,让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故而“耙耳朵”在四川方言中又被引申为怕老婆的男人。四川人如果说一个男人是“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的表现。

  如今的成都,大街上高楼鳞次栉比,主干道车水马龙,已经见不到“耙耳朵”了,不过在成都的背街小巷、犄角旮旯还能经常见到这种车,现在的“耙耳朵”不再是成都人的出行工具,而是主要用来供外地游客观光用的。

  我在美食街祥和里享用了成都美食糖油果子、钵钵鸡、三大炮、龙抄手后,真切感受到了天府之国的那份惬意和随性。在回酒店的路上,正好遇见一辆“耙耳朵”缓缓向我驶来,车的成色较旧,行驶时带着吱吱呀呀的异响,不过“耙耳朵”的偏斗看起来很新,上面还装了红色的塑料顶棚,这样方便乘客乘坐,避免日晒雨淋。我朝车夫挥了挥手,他停下车,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问我:“老板,你到哪间儿?”我坐上车笑着说:“我去锦里古街。”“要得。”车夫说完两脚一蹬,“耙耳朵”就行驶起来。

  车夫三十多岁,个头不高,宽脸膛,皮肤黝黑,有着四川人的健谈和开朗。他说他的这辆“耙耳朵”,是用一辆载重型自行车改装的,已经骑了将近十年,而那个搭载的偏斗是前偏斗的“升级版”,不仅加装了顶棚,还配上舒服的靠椅、椅垫,为方便外地游客,他还在偏斗上放置了成都旅游地图、旅游手册、纯净水。我问他每天收入怎样,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爽朗地说:“我每天只要挣够了150元钱,不管接下来生意多么好,我都收工。”“你完全可以每天多赚一些钱,比如节假日!”我有些遗憾地说。“除了做生意,我还要陪我的婆娘,还要打麻将、喝茶、吃串串,日子‘巴适’得很,钱是赚不完的,急个啥子嘛!”他说。

  我们就这样一路聊着,当到达目的地时,他取出一套精美的竹编茶具递给我说:“老板,如果你到专门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买这套茶具至少要120元,我可以优惠价卖给你。”我接过茶具仔细端详,茶具包括一个茶壶、四只茶杯,都是以瓷器器皿为胎,外饰以纤细的竹丝、柔软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茶壶和茶杯都做得很小,但非常精致,让人一看就喜欢。早听说成都的“耙耳朵”车夫会利用载客机会干点“副业”增加收入,看他一脸的真诚,我于是用80元买下了这套茶具。他高兴地帮我从车上取下行李和购物袋,又一再感谢我照顾他的生意,他还乐呵呵地说:“我打算把卖旅游纪念品赚的钱都攒起来,到了明年遵照我家婆娘的‘旨意’为她买条项链。”成都男人怕老婆、爱老婆果然名不虚传,我还真遇到了成都的“耙耳朵”呢!

  离开成都前,我特意逛了逛武侯祠附近的购物街,这里汇集了许多成都旅游纪念品。我真看到了当初买的那套茶具,明码标价120元,没有还价的余地,看来那位可爱的“耙耳朵”大哥果真是给了我优惠价,我当初购买茶具时略微忐忑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心里对他生出一份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