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上好作文课 写作难吗?不少老师以为,真正难的不是写作,而是教写作! 还别说,这上好作文课确实是没那么容易的。教师费时费力教作文,成果却总是甚微,有木有? 不过,小编也没见过,哪个学生能上了一节作文课,然后一夜开窍,就会写作文的。所以,老师们,还是别急,慢慢来。作文课虽难教,但这硬骨头还是得啃的! 今天,咱就来啃啃作文课这块硬骨头吧!
说起写作,有些学生都有固定的写作套路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每种文体都有对应的谋篇布局。所以,咱老师一定要打破学生的这种“八股”思想,解放他们的思想。 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引导他们拓宽思路。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最有效的途径。比如:围绕话题“钱”,可以自问“谁在赚钱”、“他是怎样赚钱”;“谁在用钱”、“他又是怎样用钱”;“钱的作用有多大”、“钱是不是万能”;“学生在花钱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等。多角度解读话题,才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 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我们常说从小见大,以微观衬宏观,小和微是好的切入点,但是小事是琐碎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跳出琐事,深入挖掘。
想写好作文,自然得先看看好作文! 且不说依样画葫芦,而是要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好作文是有一个创新的想法呢,还是标准又严谨的论证呢?这个我们不好说。但是就像写字,先从模仿做起,应试作文也是有范文可研究。 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文。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完成对文章的分析,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落实到实处。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领悟“怎么写”的方法,然后将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规律和写作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中,这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写作也能在模仿中创新。还可以以课文为载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片段练习的迁移,然后在作文中拓展。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先培养他们看!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那些平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要知道,这些都将会为写作提供素材和内容的哟! 其次,要培养学生会想。上课时,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的想象力,引发学生作文的动机,激发创造欲。 比如:通过学生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一幅图时,就能想象出图中的背景、人物、动作、心理、故事情节。再把看图作文的观察方式引向社会、自然,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的真善美丑。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写出的作文才既有生活内容,又有真情实感。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基本字数,这要求看似简单,然而我们的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束手就擒了!所以,这作文,还真得当堂来练练手! 上作文课,首先应对学生习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生明确目标和方法后,就规定学生完成的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种强化训练,切断了一切不必要的外界干扰,情绪、意志、活动内容融为一体,文章一气呵成。这样不仅作文质量高,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很多老师可能觉得课上教教作文怎么写还好,但是课下改作文才是真真折磨人!一个老师要批改全班的作文,一篇作文怎么也得看几分钟吧! 不过,谁说作文只能老师改啦!咋就不会动动脑筋,多尝试一些方法呢?
学生自改,激励积累。 都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忘了!而且,学生自改作文,省时省力,没准会更有效果呢! 虽然反复强调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但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大,能学以致用的就更不多了。追其缘由,主要是学生没有认识和真正感受到积累词汇对他们作文所带来的帮助。所以,在写作时,让学生用红笔圈划出自己作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由自己打“积累分”。一个好词的运用加1分,一个好句的出现规定加2分。这样做,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稍一努力他们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了,一股“积累竞争风”便可在班上形成了。
同学互改,取长补短。 俗话说,三年一代沟,老师和学生之间往往是隔了不少沟。所以,有时候不妨让他们同龄人自个儿改作文,或许他们能改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让同学们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修改方法。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适当提出批改要求,循序渐进,让学生或在小组内进行互换,或以组为单位与其他合作小组交换。这样相互交换会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教师评改,促进发展。 当然,作为老师,亲自给学生改作文这一关你是想躲也躲不了的! 不过,一篇文章,经历了以上两个环节的批改后,学生对作文的要求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老师再进行整体评议,就能事半功倍了。在评改过程中,可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言语评价,或者画上一个大拇指或几颗星来给予鼓励。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形式可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之所载者实质,而文之所成者方术也。”只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想、去做,并指导他们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想、如何做,这样不断观察,不断积累,作文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内容.这样学生写作文还难吗?老师上作文课还头疼吗?
参考资料 | 港南区桥圩五中 《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中国大学网 《怎样上好作文课》 实习编辑 | 吴乐 责任编辑 | 方艺芬 |
|
来自: dongbeileife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