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王脉学-陈建元,文摘(七)

 清茶清清 2015-12-10
说得极好!方证对应乃方便民间百姓而设!而非医生所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药王脉学医理医论补遗 3:
方证对应的迷惑
「方证对应」〈套方、拣方治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用药方式,迷惑了很多学中医的人,虽然我们在部落格中很多地方都有解释过这个问题,但发现有问题的人还是很多,所以在这边特立一篇,再把其中的一些概念写清楚。
何谓方证对应?

证对应不是特定指经方这些东西,而是经方、时方都有这种现象。所谓的方证对应,就是不再深一步的去探讨疾病的病机(本质、病源)为何,只核对表面的「症
状」或「特定的中医症状群」(证候),即建议用某个方子来医,这样叫做「方证对应」。伤寒论本不是这样来理解的书,但很多大师却是这样用,把它变成方证对
应,时方的〝方书〞中,这类的信息更多,譬如你有证候:心悸、神疲、多梦、健忘、失眠的时候,就给天王补心丹;譬如你有胃脘疼痛、泛酸嗳气、胁肋胀痛、纳
呆腹胀、腹中嘈杂的时候,就给逍遥散,这和你核对伤寒论的条文,看到几个症状对上之后,就用上建议的方剂是一致的,都是方证对应,也是套方。
又譬如在电视广告成药中,
我们看到〈核对〉声音沙哑、喉部不舒服、喉痛、喉肿,就给〝龙角散〞;痰多咳嗽、喉痛声沙、喉咙干燥,就给〝川贝枇杷膏〞,这些一样都是方证对应,并没有什么不同。
方便的民间用法

证对应是一种方便的民间用药法,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之处,这是需要的,所以很多的〝方书〞都有这类数据,当生病的时候,核对察看书上所说的各种症状,如果大
半吻合的话,就先这样吃吃看,如果不行的话,再去找医生,这种现象,不用说在古代,早期台湾也盛行「寄药包」方式,譬如小病肚子痛先自己试试正露丸、六神
丹之类,不行再找医生。
只适合于民间方便用药,但不适合真正的习医者或医师

什么方证对应不适合医生呢?因为方证对应越过「病机」,直接对应上症状,这样子来用药,将导致时灵时不灵的现象,这是因为症状并不代表一定就是病机,而不
同的病机,也可以都表现出相同的一个症状,所以这样用药有其危险性和不确定性,譬如头痛,病机有外感、内虚、血瘀、痰阻、风阳种种病机之不同,今天若仅方
证对应而不明辨病机,是没办法每次都顺利医疗的。方证对应只适合于民间方便用药或应急用药,但不适合真正的习医者或医师,因为它不是一种理法结构过程交代
清楚的用药方法,而医师若误以为中医学就是长这个样子,学中医
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还以为中医只是一场骗局或一堆某证〈症〉用某秘方而已,毫无内容或什么深奥学术可言。这样的中医是泡沫,学医者若是把中医建立在这样的架构上,终究是沙上筑城堡,海市蜃楼而已。
方证对应的有效率
方证对应的方式,并非全然无效,大抵有效率在3成左右。
方证对应是化繁为简?

多大师渲染说方证对应就是化繁为简,把中医学简化到极致,是中医的最高学问和最极致学问,这种说法是不对和误导的,方证对应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复杂,不会让
问题单纯化,看历代的方剂学就知道了,越来越多,到了清代何止数十万,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最原始的伤寒论按证拣方就会完全有效的话,后代就不必持续一直在
创造新方了,就是因为按证(症)套方的模式不稳定,时灵时不灵的,灵的时候就用,不灵怎么办?大家因为要方证对应,所以只好修改一下,于是又再造出一方来
对应,然临床过几年的人都知道,临床千变万化,这千变万化要套到每个都有一个刚刚好对应的方子,历代只好猛造方,所以你现在才会看到那么多的方子。这种学
中医的方式是错误的,只会流散无穷,哪里会化繁为简?以「病机」为中心,这才是化繁为简的方式,今天不管你是伤寒论初起的百来方,还是到清代的数十万方,
通通都是30余字病机这几个字变化出来的,所以只要你会拆解病机,数十万方自能归为30余
字所收摄,这才是化繁为简的方式,学中医是学一个「理」字,学一个「法」字,虽然不死背公式,自然能推导出答案,若不是如此学中医,而是死背每题的答案而
希望悻中,这实在不是办法,更无法化繁为简。而执迷在经方、时方谁比较好的人,更是胡涂,经方时方,如果这么用行的通,后代又何必一直造方,诸代医家早就
试到不要试了。
「病机」才是重点

中医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训练自己不管对于疾病、症状,都有分析病机,拆解病机的能力,这样你才能看到疾病的本质,看到本质,然后又经由使用药物的经验
回馈得到连接,于是药物和病机之间你就得到了连接,如此学来则日起有功,实力也会越来越坚强,如果不这样学,根本连疾病的本质是什么都摸不清楚,也就是说
敌人在哪里都不知道,那你的药物经验也就无法固定成「规则」,依「方证对应」学来的中医,虽然有3成左右的有效率,却无法稳定的归纳出一再可复制效果的「规则」,时灵时不灵的,没办法去掌控,这样的中医是空心的。

另外,有人说我只要明辨病机,然后我再选方,这样就不算套方了,这种说法也不对。不对在哪里?不对在你若能明辨出病机何在的话,基本上你就不会去选方,而是会去自行组方。只要能明辨病机,就能抓住整个方的重点药味,所以往往自选1~2味
药〈不一定是方里面的药〉,就能替代掉一方的组方目的和精神。譬如桂枝汤证,只要抓住中心病机是「诸脏气血虚(主要是肺脾),然后兼有轻微风寒在肺」;麻
黄汤证是「诸脏气血不虚,兼有风寒在肺」,只要知道病机是什么样子的组合,自行选几味药,效果并不会比仲景建议的方剂差。经典的学习,要抓其中心的概念,
不是抓其外围的肢节。

迷惑的学子,走不出来的中医
很多的学子,都是
带着非常崇高的期望来学中医的,数年之后,常常是带着失望离开。方证对应不是中医的究竟办法,正确的中医也不是凭猜测在看病的,正确的中医是要脉证并用,
在脉证完整严谨体系的操作下,才能有所本,才能稳定的呈现出「固定的规律性」和一再可复制出现的「疗效重复性」。而当一票大师教授掌权中医教育龙头,却又
只会方证对应时,这是可怕的双面刃,当以方证对应为中心观念,向世人大力宣称中医的疗效时,不管当初的宣传广告多会包装,最后只是砍伤自己。纸包不住火,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本质是「空心」的方证对应,只能在枱面上讲,较高程度的疗效终究是拿不出来的,像夏天的胖大白萝卜一样,外表白亮胖旺好看,里面却是空心的,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买空卖空不是办法,悲情宣传民族大义来包装中医不是办法,把中医包装成宗教也不是办法,再多的广告宣传,终究是蜂拥而来,一哄而散。就像你大力宣传〝龙角散〞〝川贝枇杷膏〞可以包治百种咳嗽一样,它们本来就不是、不必、也不能。而当你心虚里面的理法架构空洞,于是又加入宇宙洪荒、天地玄黄等乱七八糟的玄理进来胡乱解释喇滴赛一通,以遮掩心虚的不安,结果中医就是你今天看到的这种迷魂阵了,这种名实不符的宣传,不但无法发扬中医,只会造出诸多迷惑的学子,走不出来的中医。
作者:陈建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