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作文写不好?(魏智渊)

 ZMXXX995 2015-12-10

我们会有一种自然的印象,那些写作水平高的孩子,都是喜欢阅读的孩子。反过来,喜欢阅读的孩子,写作水平一般也差不了。但是,确实有些家长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读了许多书(甚至非常多),为什么作文却写不好,甚至会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

通常,在小学阶段,尤其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孩子的阅读数量似乎与写作水平不成比例。个别孩子,到了中学,写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么,原因究竟在哪里?

1

遇到这种情况,缺乏经验的老师通常会指出,您的孩子读书很多,但是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加强的办法,当然是增加写作的数量。例如,更多地写作文,或要求孩子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老师和家长会认为,孩子多练习写作,多模仿别人的写作,那么,久之,熟能生巧,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提升了。甚至,许多家长会送孩子去作文辅导班,孰不知,绝大部分的作文辅导班,往往是摧毁孩子写作能力的地方。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不甚了了,我们关于孩子的学习模型,是一种机械的,积少成多的线性发展模型。这种模型将学习简单地看成一个不断堆砌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仿佛堆砌到一定程度,一个丰富而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就形成了。这种观念,已经在校园里造成了无数问题,也是语文学习,乃至于所有学习少慢差费的重要认知根源。 

真实的发展,比这要复杂得多,充满了非线性的断裂乃至于跃迁。即在学习领域,孩子从一个水平跃升到另一个水平,常常是经历了漫长的准备,然后在某一刻突然完成的。

2

那么,对写作而言,漫长的准备是什么? 

可以说,孩子的全部有意义的生活,都是写作的漫长的准备。但在学校生活环境中,阅读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这里的阅读,主要的和首先的是指海量阅读。 

阅读量太少,对写作根本不起作用。有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读书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在于把一本书反复读精透。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只有在自动化阅读完成(四年级)以后才是正确的,而且这个所谓的“正确”,其实还要加许多限制条件,作出许多必要的说明。 

缺乏足够数量时,仅仅面对有限的阅读材料,无论孩子如何精读,老师带着孩子如何咀嚼文本,孩子都无法真正地习得阅读能力。万一习得了什么,那只是机械地模仿例文而形成的僵化的作文模型。 

为什么缺乏足够数量,孩子是无法习得写作能力呢?因为写作过程同时包含了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而决定性的部分,是无意识过程,即孩子对于话题、主题的丰富理解,以及对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语法、文体风格、词语运用等)的敏感,而这种敏感的形成,有赖于海量阅读。就好像任何一个专家的形成,有赖于在相关领域里接触和解决大量问题一样。敏感性的本质,是穿透无数的异质情境后,对相应的原则、规范的活的领会。而孩子对词语的领会,对篇章结构的领会,也自然而然地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形成的能力,是潜在的、默会的、直觉的、自然的、本能的。

3

如果缺乏足够数量的阅读,又进行大量的加工,或写作上的强化训练,结果会是什么呢?

结果是,孩子无东西可写。无东西可写,不是真的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乏对丰富的生活的敏感性,海量阅读原本是训练这种敏感性的最好的方式。 

另一个结果,是孩子在被迫写作的情况下,会形成僵化的写作套路,从而损害写作能力,甚至损害思维和大脑本身。就像一架缺乏谷物的机器,在近乎空转地加工极少数的谷子,最终机器本身受到了损伤,甚至永久性地丧失了深度加工能力。 

许多作文教学就是这样的,作文辅导班尤甚。他们训练孩子的作文,实际就是把孩子的思维,装入有限的几种模式中去。包括词语的运用,也被训练得非常僵化,“好词好句”的思维方式,就是这种训练的结果。最终,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貌似能写出中规中矩的作文,但是缺乏深刻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而一旦这种写作持续下去,孩子将丧失或彻底丧失生动地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僵化的写作,反过来会塑造孩子的思维。这是一种可怕的格式化或体制化,是对孩子敏感的脆弱的大脑的严重伤害。 

这种伤害更严重的后果,是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使得写作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而不是一种享受。如果说孩子在写作中有成就感的话,那么往往来自外在的评价:老师或家长的表扬,或作文分数,而非写作本身带来的愉悦。 

老师和家长的短视或急功近利,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很容易被忽略。

4

海量阅读使得丰富的语言文字,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组织方式在大脑中不断地场景化,刺激了大脑相应神经元的无限生长。这种丰富性,仿佛是在语言中不断地建立联结或修筑高速公路。 

然而,高速公路的修筑,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先修筑无数的局部地区,然后再将无数的地区公路联结起来,直到有一天联结成一个整体。从出生开始,孩子就不断地在建立这种联结,因为这种联结首先是主题的、情感的、逻辑的,而后是语言的。到孩子开始写字后,又是文字的。这种联结,在小学低中段是一个高峰,尤其是在三四年级,当孩子通过了一二年级的学习,掌握了相当的可运用的文字后,需要海量阅读,将全部的高速公路相互打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公路网络。这样,当孩子要表达思想或感情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重重阻碍。 

未来,孩子的任务,是穿越高速公路去各种知识的景点去旅游,但在旅游之前,孩子先得修筑道路,这道路,实际上指的就是基础的学习能力。基础的学习能力,核心的就是读写算的能力,在其中,阅读能力是居首要地位的,其次就是写作能力和基础的计算能力。 

显然,如果公路的修建没有初具模型,孩子就很难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并不代表阅读没有意义,而只是说,阅读的数量,还不足以使孩子流畅地表达。孩子必须继续阅读,继续修路并建立联结,直到某一刻(或某一个时期),孩子突然间发现,自己的表达力提升了,而且不是一点一点地提升,是整体地提升了。 

这一个转变时刻的到来,说明孩子迎来了写作自动化时期。

5

什么叫写作自动化? 

先说说阅读自动化。当孩子结结巴巴地读一本中等难度童书的时候,说明孩子没有完成阅读自动化,不能摆脱语言的障碍,直接地穿越文字去领会意义,去感受文字所欲表达的喜怒哀乐。 

阅读自动化的本质,就是一种速度训练。就像练习打字一样,必须练习到根本不必考虑怎么打字,就能自由地表达思想,这就说明完成了阅读自动化。如果总在想怎么打字,思想就会受阻,许多孩子学习落后(远不止语文),根本原因就是自动化阅读的水平不够导致了理解力障碍,甚至根本没有完成自动化。在没有完成自动化阅读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一味地填鸭或补课,自然孩子就越学越辛苦了。 

同样,写作自动化的含义,就是孩子能够“我手写我心”,自由地表达思想,而不必过分地受到表达本身的限制。如果写作自动化没能完成,孩子自然会出现书写上的“结巴”现象。 

而写作自动化,必然是以阅读自动化完成为前提的。没有阅读自动化,根本不可能有写作自动化。通常而言,写作自动化,会滞后于阅读自动化一年左右。假如孩子通过海量阅读,在四年级末完成了阅读自动化,那么在合宜的教学(甚至未必需要教学而能自然完成)下,孩子将在五年级末完成写作自动化。

6

所以,在阅读自动化完成之前,孩子不喜欢写作,或阅读的成果不能在写作上体现出来,是非常正常的。 

在这一时期,拔苗助长是非常有害的。 

例如,盲目地(而不是适量地)加大孩子的作文训练量,会导致孩子严重受挫甚至厌恶写作。而如果频繁地让孩子写读后感,那么不只是摧毁写作,同时也在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 

想想看,孩子本应该贪婪地阅读,结果家长和老师却逼孩子把阅读的时间拿来训练作文,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如果这时候再让孩子去模仿所谓的范文,那么后果会非常严重。 

实际上,老师,尤其是家长的焦虑,往往是因为心存恐惧,总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忽视了,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以前,孩子主要是在习得基础的学习能力。如果这时候不重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一味地往孩子大脑里面塞未来可以轻松掌握的知识,那么同时将同时伤害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自信心。 

更何况,不妨自问,现在,有几位语文老师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 

包括那些课外作文辅导班的老师,写几篇文章让大家看看? 

一个自己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的老师,居然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并且能教出写作水平高的孩子,您真的相信吗? 

而那些少有的写作高手,会有几个赞成现在学校里语文老师的作法? 

作家舒婷曾经写过文章,说自己成年后,花了许多精力,才一点点地把学生时代那种好词好句式的作文训练排除出去了。这真的是在排毒啊。 

孩子还小,咱就别让他吸毒了。让写作成为一个自然的、快乐的过程吧!

7

这并不是说,小学阶段,不要让孩子练习写作。 

低段的读写绘课程,就是一种意义优先的生动的写作(当然,读写绘项目现在流传甚远,但也有老师把读写绘变成了孩子的灾难)。写作训练渗透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不是只读不写。 

但是,本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必须重读轻写,尤其在自动化阅读完成之前;一个是必须重视自由写作,而不能过早地进行作文训练。 

所谓自由写作,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先自由地写,充满兴趣地写,不要把孩子的写作限制在一种套路中。写错字了不要紧,语无伦次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喜欢写。那么,孩子经过这种不断的有内容的表达,会逐渐地形成对于写作本身的敏感,并习得生动的写作能力。等到了高段,再对孩子的写作本身进行聚焦,进行生动的作文训练,那么,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会趋于自觉化。 

当然,如何教写作,是另一个话题了。

8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有些孩子喜欢读书,但到了初中甚至高中,作文都不好。 

这种情况通常比较少,原因也较为复杂。通常可能的原因有: 

第一种,孩子读的书有问题,而且非常单调。 

第二种,孩子是理科类型,读的书也以科普类为主,而对文学作品缺乏足够的兴趣,他的兴奋点不在语言文字上,而在别的地方。 

第三种,孩子并非缺乏写作能力,只是厌恶写作文,尤其是命题作文。但孩子在给朋友写邮件的时候,在另外自由表达的时刻,写作能力是相当好的。这时候,就不能说孩子缺乏写作能力,只是不喜欢写作文而已。 

孩子明明拥有写作能力,却写不好作文的情况(类似韩寒),实际上是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利用自身的写作能力,去完成必要的应试作文训练。但这就与本文无关了。

总之,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是遗憾的是,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包括中文系学生,是缺乏写作能力的,而其根源,就在整个应试教育体制上。错误的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伤害的,岂止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觉醒的老师和家长们,真得好好想想,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