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总裁的五条高效看书方法(干货收藏)

 罗ja 2015-12-10

一位昨天在石油大学听过我讲座的学生昨天给我微信留言:刘兴奇老师,我经常看书,也看各种各样的书,但我有几个问题,就是我看完就忘了,而且老是这样。看的时候有点感觉,可是看完就忘了,也没用上,是真的忘了。当然我也知道,多少还是有收获的,可是我知道这样效率很低。而且我发现,不仅看了就忘了,而且通过看书只是了解到了一些东西,并没法深入去认识。刘老师,您平常看书也是这种感觉吗?还是,您有什么更高效的技巧使得自己更快地吸收书里面的东西?


做软实力六年来,很多学生都问过我这个问题。虽然我在《异类》这本书里写过这个知识,但每年依然那么多人在问题这个问题。我知道现在这个大部分人都处在只喜欢看剧追星和玩游戏的社会,爱看书的人已经是星星之火了,为了让大家能保持看书的兴趣,所以我还是决定再写一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一些读书方法。


这是一篇很实在的文章,可能有点点长,但如果你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肯定是不会嫌长的。


一.不知道读什么书?


这是一个很多学生都问我的问题。一般来讲,兴趣明确和行业成型的人不会有这种困扰。有这种问题的多半是对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尚未探索明确的人。


确实,如果你读了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或者一本东拼西凑的烂书,就相当于你兴致勃勃地想吃水果却不小心往口里塞了一个烂苹果一样的难受,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你接下来的读书兴趣。


我是这么找书看的:


其一,我会通过人来找书。即,如果我在某个场合听过某个人,或者了解到某个人,我知道他的风格、大致观点、所在行业、经历故事,我一般就会去找他的书看(如果他写了书的话)。这样的我找到的书,一般比较适合我,因为我之前是做过一遍工作的,可惜很多人不去做这个工作。而且,我一般只读在某行业资深人士写的或者干过实事的人的书,要是有些出版社或者专门帮别人写传记的人写的东西,我一般都不看的。很多细节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都是写小说一样地编故事。而且什么人热,就写关于什么人的书,他们写书的目的就是捞点版税赚钱。


第二,我会通过文来找书。现在是网络时代,你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读到很多很好的文章。一般写好文章的人,也会写书。一只经常下好蛋的鸡,肯定不只下了一个蛋。那么我就会“按文索书”,这样我也能读到很多好书。


第三,先大致确定自己要发展的行业或者兴趣方向,再去找书就比较容易。比如我是在软实力教育行业创业,我对教育、心理、人生规划,包括运营、策划、管理等读得比较多。但如果你是一个尚处在自我认识探索期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干什么,那没办法,那只能遍尝百草了。虽然这过程有点点浪费,但却是必要的,不然你永远都找不出你的口味。


还想跟你分享的是:我一般不通过别人来给我推荐书,这点跟很多人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文学大家推荐给我的书,我就未必喜欢看。这就像,问广东人说哪个菜好吃,未必适合我这个湖南人。



二.读书感觉没什么收获?


我知道很多人读完一本书,或者读了几个月的书,感觉自己也没学到什么。


其实是有这种情况的。


很大部分原因是,你对这方面的积累太少了,所以读起来没什么感觉和共鸣,自然也就不会记得或有什么心得体会。这就相当于,你恋爱都没谈过,有人总结了一堆婚姻经营和两性相处的经验,你看了也没什么用。


读书这东西,不能急功近利。我把它划分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个象限。它确实不紧急,没人说你今天不读书,就被穷死了、饿死了、蠢死了。但如果你长久不学习,那么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眼界见识下降,那么你就会做不好很多事情,那你就会要加班加点、气急败坏、焦虑失眠、甚至倾家荡产。我在创业这几年,其实很轻松,没有别人说的那么苦逼。我感觉创业这事,游刃有余,因为该想的策划我基本都能想出来,出现的问题,我基本都有解法;我的手机也不像别的老板那样整天响起、整天充当救火队队员的角色,这跟我平时做足了这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有关系。


书,分为技巧性的、操作性的,这类知识你一学就会,所以你会感觉很有收获的样子。就比如你按书学会了ps,按书学会了一个视频剪辑。但还有一些书,是基础性的,它就像中药,见效的时间会长一点。比如你看论语,很多人生态度、行为意识,都会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你看一个很有逻辑性的人写的书,那么虽然看完之后你不记得什么,但你看书的过程中就跟着他的逻辑把逻辑推演了一遍,这本身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我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人,我的说话、文章、管理风格都是如此,这跟我从小学起就看了很多不知道是什么书的书有关系。


.



三.读书感觉只是了解了,没有深入去认识


“读书感觉只是了解了,没有深入去认识”。这种感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不过这是正常现象。老祖宗就告诫过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没人说读完书就不要去做事了。但也不能因此说读书没用了。因为读书本来就是间接经验的传承。


一般来说,这样读书比较有效,就是“读书-实践-读书-实践”,如此循环往复。这就相当于,很多学医的人,他们学完理论,就去医院实习了,实习完再继续学理论。这样读书才有效。很多学心理学的人也是如此,学了一大堆理论没用,还得坐在心理咨询所里接见各种有问题的人,案例病例积累够了,才能成为良医。


至于,像我们做企业的,更是如此了。没人背了一堆销售知识,就会做销售。也没人背了一堆管理知识,就一定会做管理。所以马云比较不太喜欢有些MBA


.



四.读书后又忘记了咋办?


其实读书,包括学习后,又忘记了,这是正常现象。就相当于我也经常忘记很多知识,但我会自己又把它推出来。昨天看了一个故事,说一位数学家在辅助他儿子做作业,但做着做着,发现一个公式忘记了,于是他就自己花了点时间自己推出了这个公式。


学习就是这样,不在于背了知识本身,而在于你具备这样一个去认知的能力。有句话说得很好: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就是,把你所学的东西忘光了,你还会用的东西。


当然,如果读了书不忘,那是更好的了。


我自己读了的东西,我一般忘得比较少,我用的两种方法:


其一,我读完书后会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输入到一个文档里,形成读书笔记,出差、闲时都可以定期看一遍,只要几分钟。


其二,最关键的是,我看完了就用出去了。


这点可能是我跟很多人的区别。因为我有一个平台,就是我们软实力公司。我看完小米的营销案例,我会结合我们公司实际之后就用出去了。我看完华为公司管理方法,结合我们公司实际,我也用出去了。所以,知识在我这里都是有用的。


总之,我在各地做软实力讲座的时候,跟学生们经常讲一个观点:如果你学完不用,那就会烂在肚子里,然后就发霉了。


当然,很多人可能没有这样一个公司平台,让你把学过的东西都立马用出去。但你要尽量找机会去用。


比如我的几个总裁助理,他们成长就特别快。因为我不仅每天跟他们讲营销、讲管理知识,而且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上百个人的队伍。所以他们听我讲完就去用,用完发现问题之后,我又跟他们讲。我很羡慕他们有这样一个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的机会。


我们软实力的助教也是这样的,他们在软实力学习思维创新能力、领导力、组织管理能力,刚学完都觉得没地方用,有点虚,但回去都自己组建和带领了团队,那么他们就有练手的地方,所以也成长得飞快。


.



五.没必要去比谁书读的多


现实中,总有那么一类学霸或书虫,他们读书读得很快,并且经常在你面前炫耀他一个月读了多少本书,一年读了几百本书。其实你大可不必羡慕,也不必嫉妒。


这世界,不是看谁读书多了,谁的出息就一定大,谁的能力就一定强,谁的贡献就一定卓越。我就见过很多,整天埋头读书,迂腐不堪的。很多人都读成了孔乙己那么迂腐的人或者赵括那样纸上谈兵的人了。


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而且好书要读很多遍。我遇到一本好书,我可能读上十多遍。我遇到一遍好文章,我都会读四五遍,首先看大意,其次看立意,再次看结构布局,最后看词句。所以我收获很大,因为我会分解。


很多人囫囵吞枣,过而不知其味,其实是没用的。分解能力很重要,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屎壳郎都要分解了才能吃下去呢。



本文来自刘兴奇微信liuxingqi2015

人生发展问题交流QQ33981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