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群里亲子分享

 李孟雅_ 2015-12-11
  1【亲子分享】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教育。不幸的是,孩子从小就被期待做父母希望的样子,从而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慢慢的就和真实的自己失去了连接,灵性泯灭了,潜能阻滞了。越智慧的父母越少在孩子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不干涉,不代替,不限制。孩子做自己的过程一定不会符合父母的期待,甚至会惹得很多的麻烦。父母之所以会干涉孩子做自己,其实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而没有觉察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2【亲子分享】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当我学得越多,我反而越谦卑,所以我相信只要有爱和自由,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父母不是老师,父母就是看见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能力看见也没关系,至少不要打扰他。
  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爱就是“I see you”,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而不是出于焦虑,出于潜在的恐惧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
  3【亲子分享】
  引导孩子关注成功: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必须给予奖励,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奖励的方式以口头奖励为主,夸奖孩子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的孩子自尊心较低,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逃避各种成就活动而不是积极的参与。
  适当的评价孩子: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而且一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无法接受别人提供的合理建议,这往往造成停滞不前。
  适当的评价孩子要求父母真实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夸奖,如果不是那么好,就应该告诉孩子还需要努力。
  4【亲子分享】
  老师言教孩子知识,父母身教孩子爱。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家不是监督学习的地方,是让孩子恢复心力和精力的地方。
  自我教育,就是在搞懂自己的生命!我都搞不懂自己这条生命,都没活明白呢,还去监督和要求孩子?!别自以为是地觉得你说的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听,就应该照着做。那教育专家还说的都是对的呢,你听进心里了吗?你怎么没能照着做呀?
  作为父母,你躲不开,不如尽早面对的就是自我教育!当你懂了自己,你马上就会懂得孩子。
  作为父母,我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是一个稳定、温暖、安全的环境,孩子的自发性、主动性都能得以保“证。
  自我教育的结果能够让我们安然成为晴天。
  5【亲子分享】
  当你发现有一个地方,无条件地接纳你,你怎样说怎样做,都没有人评判你指责你,你接收到的都是温暖和支持,你真的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理由不去改变了。这就是人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谁不希望有个地方这样对待自己呢?真的,孩子对父母,对家的期许不过如此!温暖、接纳。
  勇敢地爱孩子吧,爱不坏的。我们越爱他,他越有力量去面对外界要求的学业和责任!
  家长的自我教育,既能成就自己的生命完整,又能成就孩子的生命绽放,何乐而不为?!
  孩子的成长需要干预,而唯有懂得生命的人才知道何时该给于怎样的干预!
  6【亲子分享】
  给孩子讲“大道理”的诀窍第一,讲道理也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自尊心和荣誉感其实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弱,如果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不照顾孩子的自尊心,总是当着别人的面指出孩子的不足,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在把自己所持的“大道理”灌输给孩子的时候,要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考虑孩子的感受,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让孩子明白道理的同时,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道理不要讲得太直接。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这么做不对,应该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即使这个人讲得再有道理,我们也很难一下子接受他的看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喜欢听表扬、夸奖自己的话语而不喜欢批评。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讲道理或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不要直接向孩子讲道理,这样孩子并不容易接受,采用一些婉转、隐蔽的方法会使孩子较为容易接受。例如,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故事中的人物“讲”道理给孩子听。
  第三,找到给孩子讲道理的最佳时机。
  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只有他们犯错误之后才能给他们讲道理,生活中还有很多既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又能使他们明白道理的好机会。例如,家长在带着孩子逛街或外出玩耍时,如果遇到别的小朋友因为种种原因而向他们父母哭闹或耍赖时,家长们就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自己去评判看到的行为,让孩子谈谈自己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怎么做。通过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问题,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重视,从而会客观公平地评价这些事情,这个时候也很容易接受父母对他相应的教育了。
  第四,用积极的逻辑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在成长的初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看待问题时容易产生片面的思维,因此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多注意事情的积极面,切忌以偏概全。例如,年幼的孩子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回到家就会向父母告状,这时父母就应该用“积极的逻辑思维”引导孩子:“是不是别的小朋友想和你一起玩,只是在游戏中无意中碰到或撞到你了,让你觉得他们是在欺负你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孩子从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会发生积极的改变。
  如果每位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能注意这4个方面,那孩子可能就会很容易接受父母的观点,也不会对父母所讲的道理或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厌烦了
  7【亲子分享】
  家长的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方法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和教师最热衷运用的。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少人会以此为镜,真正践行身教?
  活在虚荣中的家长不可能教给孩子踏实,刻薄的教师也不可能教会孩子宽容。为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你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现在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识:给孩子好的教育就等于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但到底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家长之间差别巨大。这个差别,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
  8【亲子分享】
  阅读可塑造孩子的智力、品质
  我相信,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具体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这种大目标,通过“教育”所能实现的就是:第一给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给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质。任何一部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都充满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也是正面的。这些东西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倾听了众多的智慧,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其思想会更成熟,人生境界会更美好。
  很多道德和意识问题,从根本上讲,都可以说是智力问题:有智力才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由此也可以得出阅读的第三层功效——修复心理创伤。一个从小建立了阅读兴趣的人,会有更好的自我治疗的能力。这一点,也是基于前面提及的阅读带来的智力和心理两方面良好的基础。
  9【亲子分享】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
  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也就变成了空话。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失去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自我认识和调整的信心。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的同义词不是放纵,而是选择力和判断力。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们更清楚行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而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其行为只是放纵,而非自由。放纵是压抑的后果,是选择功能的失效。这样的孩子内心软弱无力,因为他丧失了对自己的掌控力。
  无论都市或乡村,贫穷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
  10【亲子分享】
  爱是保护,也是给他力量做好自身情绪管理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中遇到一些教养困境时,往往会十分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情绪甚至让他们没有办法好好的工作和生活,面对这些困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这些当然也和爸爸妈妈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相关。这些家长习惯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但孩子对情绪的感知是很敏感的,每当父母极力隐藏的时候,反而会引发孩子更多的依恋。父母们想要帮孩子走出成长的困境,那自己就需要先解决好自己的情绪问题,这样才有能力去帮到孩子。
  爱本身没有错,只有不恰当的爱的表达方式才会伤害人。学会爱的教育去呵护我们的孩子,学会用爱的力量让孩子独立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11【亲子分享】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沟通交流的前提。
  当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当我们强迫孩子遵照我们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遭到破坏。
  1. 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
  12【亲子分享】
  学习是场马拉松,
  不是百米赛,
  一时跌倒了,
  没关系,
  爬起来再跑,来得及!
  不要让“考试”抹杀了
  孩子阳光般的心和笑容……
  13【亲子分享】
  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
  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
  老天的事,好好配合,正如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就得学会简朴生活。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所谓对他人的尊重,最基本的一点莫过于——不要以爱的名义去阻挠他,因为,你无法代替他去承担后果去后悔.
  14【亲子分享】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行李,只需要一样东西就够了,那就是爱!
  生命中没有爱,我们会怎样?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们都知道爱的重要,但却常常做着为追逐物欲而舍弃爱的事。
  你每天努力奋斗,只为了与心爱的人、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幸福生活,那么,既然如此,无论你多么忙碌,都记得留一些时间与爱人、亲人在一起。因为,这才是你所有努力所想要的。
  15【亲子分享】
  孩子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培养,但更需要示范,只有父母自己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满心欢喜地过好每一天,孩子才有可能真正拥有好的生活习惯。接纳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与培养好的习惯并不矛盾,甚至,只有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因此,当我们因为孩子一个小的没达到我们的要求的问题就慌慌张张焦虑无比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在紧张什么?我们在焦虑什么?我们内心又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说到底,教养孩子就是我们重新面对自己的过程,就是我们重新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只有当我们心中没有恐惧,能够坦然面对生活时,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养育才能成为富有诗意的旅程。
  16【亲子分享】
  幸福达人会选择做情绪的主人,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回应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而不会把情绪的责任丢给别人。因为把情绪的责任丢给别人,会造成一个致命的伤害,我们会期望改变别人,才能够改变自己。我们希望别人改变对我们的态度,我们才能从此变得幸福。说实话,我们是管不到别人的。别人用什么态度对待我们,我们毫无掌控。
  幸福达人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如果我因为你对我的态度而生气了,那是因为我决定要生气;如果我因为你对我的方式而伤心,那是因为我决定要伤心。当情绪的主人翁是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就豁然开朗。
  下次因情绪起伏而失去幸福感受时,请别忘了提醒自己,情绪是由我自己决定的!
  17【亲子分享】
  爱是保护,也是给他力量
  做好自身情绪管理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中遇到一些教养困境时,往往会十分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情绪甚至让他们没有办法好好的工作和生活,面对这些困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这些当然也和爸爸妈妈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相关。这些家长习惯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但孩子对情绪的感知是很敏感的,每当父母极力隐藏的时候,反而会引发孩子更多的依恋。父母们想要帮孩子走出成长的困境,那自己就需要先解决好自己的情绪问题,这样才有能力去帮到孩子。
  爱本身没有错,只有不恰当的爱的表达方式才会伤害人。学会爱的教育去呵护我们的孩子,学会用爱的力量让孩子独立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18【亲子分享】
  一个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父母要发自内心的真实的爱,是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他的依靠和支持。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去呵护,但同时还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面临困境,解决困难。
  只有给了孩子应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力量,这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
  爱是保护,也是给他力量。
  ◆
  做好孩子力量源泉
  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很容易和父母有很深的链接,进而产生依恋。前期良好的依恋关系会让亲密的亲子关系迅速建立,这有利于家庭教育的进行。
  但是往往父母习惯性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弱小的、需要被保护和照顾的。父母这样的认知投射给孩子的就是“我很弱小”这样的自我定义,孩子就会在遇到困难时候,需要爸爸妈妈的保护。
  每当遇到不适应,爸爸妈妈总是能在“我”身边替我去“适应和应对”,这种行为模式固定后,每当遇到不适,孩子就会表现出各种情绪反应,不能很好地适应。
  所以,学会去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是父母们很重要的功课,而不仅仅是知道保护孩子。
  19【亲子分享】
  皮克斯制作的最新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带你一瞥发生在人类大脑中的场景。从动画片中你也会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多的了解。
  1、你的所有情绪都有用处
  不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还是负能量满满,你的每一种情绪都不可或缺,他们保证了你的健康和平安。如同电影中提到的,害怕让你躲避危险,厌恶让你远离中毒,愤怒让你追求公正,所有这些情绪只要在正确的场景下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2、情绪不分好坏
  许多人会把一些情绪比如忧伤看成是不好或是软弱的象征。当悲伤来袭,成年人努力营造快乐的假象,孩子们则因为哭闹而被家长训斥。其实感到伤心并没有错,这部电影试图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悲伤会帮你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
  20【亲子分享】
  每天朗读《我坚信》
  1、我坚信: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2、我坚信:孩子是我命中的缘。她们的出生和成长是为了磨练我、激励我、提升我。
  3、我坚信:我是引发一切问题的根源,孩子是我的一面镜子。孩子表现的不够好,说明我的教育方法不够好,孩子有问题,说明我有问题。要想让孩子变,我也一定要变。
  4、我坚信:自己变得越好,孩子就会变得越好。
  5、我坚信:父母越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也就越理解和尊重父母。
  6、我坚信:自己越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也越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7、我坚信: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孩子的优点上,那一定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多的优点。
  8、我坚信:唯有我现在的孩子才适合我,因为只有他才能够激励我成长和提高。
  21【亲子分享】
  教育孩子需要知道的八种智慧
  智慧五    怀有“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 懂得自我怀疑的必要
  我们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缘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这并不总能靠得住。懂得自我怀疑,防止固执己见,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时时谨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会开辟全新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 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较有心计、企图心强,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为心事太重而承受压力,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注意劝诫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负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学会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个乐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这样的孩子获得快乐会很容易,也不用担心他会钻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将来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社会层次上;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进取心。很多父母常说:小孩子都一样,哪有这么复杂?这是一种“外行”的表现。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长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前提是先要发现孩子的所长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智慧八 懂得教育的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22【亲子分享】
  关于亲子教育的关键,我有一句话分享给所有家长,这句话是“重其志,轻其身”。何谓“重其志”,是指尊重孩子的志向,意愿,兴趣,价值,智慧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有多少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决定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多少家长相信孩子的潜意识里自有与我们一样的智慧?如果你相信,就是一个智慧的家长。所谓“轻其身”,是指不要太关注孩子的生存需要,让他有一些饥饿感,吃饭会更主动,更有胃口,而且头脑更清醒;允许他偶尔冻一冻,抵抗力更强,身体更健康;别怕他累着,多干活养成勤劳的习惯,能够自理的孩子更有自信心;不要满足他所有的物质需要,他会更有动力去争取;允许他犯错,失败,适当的失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不會太驕傲,將來更能適應社會。我們見過太多的心理創傷,並不是來自物質和生存條件的局限,即使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受傷感也不是來自身體的疼痛,最深的傷痛往往來自被忽略,被強迫,被羞辱等等,人和動物的需要最大的區別在於,我們人的價值感是最寶貴的,或許,貴過生命。
  23[亲子分享]
孩子们的很多问题,表达的是对父母的不满。
  一、亲密关系远比你的说教更重要。许多家长非常重视教导,相对蔬忽与小孩的亲密关系,因此教育效果并不好。与小孩关系是否亲密的一个表现就是小孩是否真正信任你,什么心里话都肯和你说。。。
  二、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小孩往往不能接受家长总抓住一点小事不放。
  三、过于抽象的道理对小孩是强大的压力。发展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小孩对道理的认知有一个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多讲身边具体的事物,从小事做起、从家长自已的起,效果会更好!
  四、那些看似很傻的错误是孩子们成长的资源。失败乃成功之母,对小孩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要允许孩子们犯很低级的错误,有时甚至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远远地看着他犯这样的错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当小孩看大人美滋滋地喝白酒时,他们也会跃跃欲试,以为白酒很甜美,你不管怎样说小孩不能喝酒,他们都很难真正理解,何不让他咪一小口?!这样的傻错误所积累的感性体验,很快会上升为一种理性认识,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了这些傻错误,更容易去接受别人传授给他们的间接经验和知识。
  五、孩子们的沉默不是对抗。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对长辈的教育持沉默态度是一种对抗,其实不完全是,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让步。当双方意见相左时,如双方都不沉默,一定会争吵不休。。。此时家长更应体会到孩子保持沉默的可贵,留给孩子更多接受我们观点的时间和空间,更何况我们大人的观点未必全部是对的。
        24【亲子分享】
作为父母,你的一部分职责是给出正确的信息,但是,更大一部分职责是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这可以通过学会用全新的耳朵去倾听来实现。倾听是父母最难学会的沟通技巧。
下面几点建议,将有助于你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的时候,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1问“启发式”问题
太多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应该怎么做。这种“告诉”,阻碍了孩子们发展自己的智慧、判断力、考虑后果的能力和负责任的能力,也阻碍了他们发展将错误看成是学习机会的才能。
告诉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是在教给他们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
重要的是要记住,只有当你真正有兴趣想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时,才适合问孩子关于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发生的问题。在你准备好并且愿意倾听之前,不要问孩子这些问题。
通过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你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你就能帮助孩子发展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25【亲子分享
作为父母,你的一部分职责是给出正确的信息,但是,更大一部分职责是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这可以通过学会用全新的耳朵去倾听来实现。倾听是父母最难学会的沟通技巧。
下面几点建议,将有助于你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的时候,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2练习反射式倾听
帮助你的孩子感到自己被倾听并把事情想清楚的另一个方法,是反射式倾听。你要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最好使用一些与孩子的用词稍有不同的词语,以免你听上去像个鹦鹉一样,但要准确地表达出孩子的意思。
3列一个感觉词汇表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了解他们自己的感受并培养情商,就要从倾听孩子的感受开始,而不是试图通过解释来否认孩子的感受,或替他们平复自己的感受。你的孩子会从中了解到,有自己的感受并将感受表达出来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通过行为表现出某种感受,而不是把它说出来,也就是说正在发脾气而不是谈论自己生气的是什么,那么,你可以通过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帮助他明确自己的感受。
技巧就在于使用表达感受的词汇。感受通常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快乐、伤心、舒服、害怕、饥饿、困倦、愤怒、难过、无助、绝望、恼怒、尴尬、羞愧、高兴,等等。
       26【亲子分享】
作为父母,你的一部分职责是给出正确的信息,但是,更大一部分职责是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这可以通过学会用全新的耳朵去倾听来实现。倾听是父母最难学会的沟通技巧。
下面几点建议,将有助于你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的时候,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4闭上嘴巴听
即便一个字不说,也能说出很多。当孩子跟你说什么事情时,你可以闭上嘴巴听,以避免说教或主导和孩子的交谈。你可以不时地回应“嗯”、“啊”之类的词,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你少说时,孩子会有多少话要说。
5使用“我注意到”句式
不要问圈套式问题。圈套式问题是指你已经知道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却故意给孩子设圈套:“你做家庭作业了吗?”“你刷牙了吗?”“你收拾自己的房间了吗?”
不要问圈套式问题,而要使用“我注意到”句式。“我注意到你没有刷牙,现在去刷吧。”“我注意到你没有做家庭作业。你计划什么时候完成?”“我注意到你没有收拾自己的房间。我们是要找消防队帮忙,还是用你的零花钱雇一个清洁工?”
如果你的孩子说:“我做过了。”你可以说“我弄错了”或者“很好,我想看看”。如果孩子是在欺骗你,你要努力解决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的问题。
        27【亲子分享】.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好教育?
1,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永远是最重要的

2,鼓励孩子看书,但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看什么

读书是很重要的,应该鼓励孩子多看书。读书能帮助一个人提高他的鉴赏能力。有这么一句话——读书可能不一定让你明白,但是你起码能知道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胡说八道。这就是读书最大的好处,不读书你可能永远是一个糊涂的状态。

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按照推荐书单来阅读,但事实上,别人推荐的书尽管很有用,但孩子可能看不下去。只有自己喜欢的书、感到有兴趣的书,孩子才会拼命去读它。

3,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能力,而非只是灌输知识

陪伴、阅读、真正培养孩子的能力,将会是对孩子很重要的。希望对家长有所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