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续记忆:老上海的老物什(2)过去的老物什你还知道多少?它带给我们的记忆你知道多少?这些东西现在己成永远回忆...气压式保温瓶 1979年,上海保温瓶一厂试制成功的气压式保温瓶,在八十年代流行于普通百姓家,泡壶茶叶茶不用每次去烧水了,但其保温时间不够长,有种保温瓶是长条按压式的,经常会断掉还要出去修理。 老式理发椅 这种笨重的铁质理发椅,客人坐在上面很适意,稳当,两只脚放在踏板上,铁椅向上升起,感觉一下就好起来了。 马桶 老城厢旧房子,石库门里弄都是倒马桶的。上一辈的人他们倒了一辈子马桶。每天早上“倒马桶!马桶拎出来!”,一股极刺激的阿莫尼亚气体立刻弥漫了整个老城厢大街小巷的上空。倒好马桶后,接着是几万个马桶随着竹制的马桶刷不停地鼓捣发出整齐的刷刷声,上演了老城厢早上的交响乐。 棕绷 “坏额棕绷修伐”,在很多上海人的记忆里,这句熟悉又亲切的吆喝声已经在弄堂里消失了。 棕绷床有极好的韧性,受力均匀,防潮通气,修理方便,尤其在潮湿多雨的江南,是很多老上海人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尤其颈椎腰椎不好的人,更加适合睡棕绷床。 后来,睡席梦思的潮流逐渐兴起,棕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用棕绷藤绷的人也越来越少。 顶针箍 “顶针箍”黄亮亮的像一只金戒指,上面有许多小小圆凹,旧时家庭必备之物,扎鞋底时,针扎不进去,就得请套在中指上的“顶针箍”来帮忙,把针尾顶在“顶针箍”的圆凹里用力一顶,那针头就进去啦。缝棉被、棉袄等厚棉织物也可使用。 老式熨斗 过去要想烫衣服,就只有用传统的铸铁熨斗,也就是被称之为“烙铁”的家伙,在火上先加热,再垫上毛巾,把洗干净的略微发湿的衣物,烫平整后凉干,那会最喜欢的就是把裤子,按照裤子的中线熨出一道笔直整齐的裤线来。 饼干铁皮罐 老上海人叫它为"饼干听头",家里买来的饼干,糖果都放置其中,还可放年糕干,爆米花。上面的盖一般是圆的,稍微盖得紧一点开起来还要用剪刀或其他硬物来帮忙,外观基本都是人物照,花草之类的当时流行图案。 油布伞 70年代之前出生的大多用过油布伞,或对此有记忆。油布伞是以竹条、棉布、桐油为原料,以土黄颜色为主的防雨工具。小菜里的摊贩下雨天撑把很大的油布伞,雨水一点也不会将东西淋湿,如今油布伞在人们的视野中已基本绝迹了。 竹壳热水瓶 小辰光每家人家侪用这种热水瓶,后来就用搪瓷和塑料的。现在有只竹壳热水瓶算老古董了。 钢盅锅子 钢盅锅子就是铝锅,以前没有不锈钢制品,家家户户都用这种锅子。后来有人讲铝锅烧饭菜对人健康不好,可我外婆一辈子都用它也活到九十多岁了。 追忆往事的一幕幕,伴随了我们上几代人的成长,而时至 今日,它们却渐渐地成为一段段历史的记忆。当您偶然从家里的角落里,发现一些尘封的老物什时,您会发现,在不经意间,您一直在不断地和过去告别,与之一同 消失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当聚焦这些物化的历史,关注那远去的生活背影,想起我们的上一辈,您将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发展的轨迹。重续记忆,下篇待续 ..... |
|
来自: 我爱祖国爱人民 > 《 社 会 历 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