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对方说『NO』时机会就来了:读《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

 昵称535749 2015-12-11
时间:2015-12-10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象,往往可以了解如何解决问题。

当我因为工作忙得分身乏术时,通常都会拒绝新客户。因为我真的没有时间,我相信不光是我,很多忙碌的人几乎都一样。这种时候,大部分的委托者都会说:“太遗憾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合作。”双方的交谈便画下了句点。但每当我看到一度遭到拒绝就放弃的人,都会感到不解,纳闷他们“为什么这样就放弃了?”

我自己拒绝别人,却有这样的想法,似乎有点矛盾,可能有人觉得我很矫情。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往往会很沮丧,觉得“原来对方并不是那种想和我合作的人”。因为,如果我拜托别人,即使被拒绝一两次,也不会认为自己“被拒绝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都认为“拒绝才是一切的开始”。

我很乐意听到别人说“NO”。当对方严词拒绝时,我会觉得“现在、这里才是真正的起点”。真正的沟通最好从“NO”开始。假设一分钟前我对认识的女生说:“我喜欢你,请你和我交往。”当她皱起眉头,用不悦的声音说:“NO”,我就有机会说接下来的这句话。“请你先了解我,再决定要不要和我交往。我们来聊一聊吧。”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说的话。因为我觉得对方了解我之后,再和我交往比较理想。

如果有奇迹发生,那个女孩子一口答应:“好啊,我也想和你交往。”双方之后的交往很可能变得表面而肤浅。我只是内心被她的想象所吸引,她也只是内心被我产生的幻想所吸引,这种关系固然浪漫,但就像细腻的甜点般容易变质。男女关系往往有例外,但如果是工作的场合,我可以断言,“‘NO’是一切沟通的起点”。

我相信你工作的职场,蔓延着没有“NO”的顺畅沟通。假设主管和上司建议了一个和之前不同的方法,“希望这次按这种方式执行”,不喜欢变化是人之常情,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会觉得“真麻烦”。但是,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皮包里藏着顺畅沟通的“成年人工具”,所以十之八九都会回答“YES”。即使不太理解也会回答“YES”;即使意兴阑珊也会回答“YES”;即使内心觉得上司的建议简直莫名其妙,也会回答:“YES”;如果对方是上司或前辈,更会毫不犹豫地说“YES”。

但是,这种表面肤浅的沟通能够让双方成长吗?真的能够一起攻克难关吗?如果立刻说:“YES”,等于剥夺了不同意见者说明、表达自己心意的机会,很可能在一知半解的状况下执行企划,最后很容易搞砸。这种结局未免太悲哀,太令人难过了。既然这样,干脆抛开所谓的“成年人的工具”。

向对方提出建议是,如果对方说:“NO”,不妨认为是机会,彻底说明白自己的心意。和对方深入交谈,直到对方认同你的意见。遭到拒绝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在提案前做好“NO才是起点”的心理准备,内心就会涌现勇气。相反的,如果对方提出不符合你期待的提议,或是莫名其妙的指示时,千万不要表面上很干脆地回答“YES”却在背地里抱怨,必须改正这种坏习惯。当然,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一个劲儿地说:“NO”,必须同时具备倾听的雅量,“NO”才能打开深入沟通的大门。(摘自松浦弥太郎 著《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

作者介绍:松浦弥太郎,著名出版人,畅销书作者,生活美学家。创立个性古书店“COW BOOKS”,并担任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他将“诚实、亲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关注让心灵丰富的生活方式。

他是极简美学生活大师,并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哲学影响了数百万年轻人。他的作品都是从自身经历中体验所得,在错误中学习成长,从智者身上学到重新认识自己的方法,经过自己的沉淀与经营,创造出一套唤醒内心,让心情很快恢复平静的“人生食谱法”。

著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100个基本》、“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等多部畅销作品。 

内容介绍:你是否为了让自己心安,在包包里塞进过多的东西,变得寸步难行。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与人之间的邂逅很相似。而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所有周遭物品和他产生“故事性”的连结,东西不必多,因为拥有少许“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种幸福。人生本应轻装上阵,丢弃不必要的情绪和欲望,留下真正需要的宝物,才能换得饱满而轻盈的人生。这本书,就是帮你盘点人生仓库,锻炼身心思绪,卸下物质与心灵包袱,重获轻快的练习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