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冲泡古树普洱——大合集(水、器皿、操作)

 茶墨幽香 2015-12-11

今天简单谈谈泡古树茶的问题,一款古树茶的表现和冲泡有较大关系,泡茶涉及到很多方面:水,器皿,温度,投茶量,手法,出汤时间等等,下面分别谈谈。


水篇

从陆羽茶经开始,水对泡茶的影响始终是个很大的课题,据说当年苏东坡用AB茶斗败了蔡襄的BA茶,可见水质的重要。但是现在往往重视不够,这个问题说来比较复杂,误解也比较多,微信里只能大概开个头。


什么样的水适合泡茶呢?总体来说软水好,这是因为硬水中的矿物质尤其是金属离子和化合物会破坏口感,而且会影响茶中内涵物质的浸出和溶解,这些都是有实验数据支持的。当年乾隆爷评天下水通过称轻重来评也是有道理的,他认为轻的水好,就是内涵物质低,最好的是玉泉山,当然雪水更纯净,但不容易恒得。


那是不是纯净水泡茶最理想呢?并非如此。因为现在的纯净水经过加工处理,内在结构有所变化,而且偏酸性,如果经常饮用,对身体并不好,这也是实验数据的。很多人说纯净水不好是因为没有矿物质,没有微量元素,这也是不靠谱的,因为纯净水的矿物质含量太小,一杯水不如几个米粒儿,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原因还是ph值和结构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有些比较软的矿泉水泡茶的效果比纯净水要好,这大概涉及到矿物质和茶内涵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因为不同地区的矿物质有所差异,这种情况也是可遇不可求,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历史名泉往往比周围的泉要软一些,这也说明了软质矿泉水的优势。茗寿堂的经验来看,也大抵如此,从口感来说,部分矿泉水好于纯净水,纯净水好于大多数矿泉水。



现在还有一个大问题是矿泉水的水质无法保证,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的这个污染状况,另一方面现在的桶装矿泉水品质是不敢放心的。俺们普通消费者就面对两难选择,谁让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呢,这里只能提供一些折中的办法。


在水的选择上,所谓的“矿物质水”第一个就被排除,因为矿物质水是人工纯净水加矿物质做出来的,保留了偏酸,结构变化等等所有纯净水的缺陷,同时加入的矿物质又破坏口感,还不如天然矿物质易被人体吸收。在纯净水和矿泉水的权衡中,可以说,矿泉水大部分泡茶效果不好,尤其是北方的矿泉水,硬度太高,不适宜泡茶,如果追求口感,饮用量又不大的话,纯净水是可以选择的。但纯净水根据技术又可以细分,这里就先不讨论了。如果有硬度较低的矿泉水,是可以选择的,而且不用担心纯净水的缺陷,但具体到泡茶上来说,还要具体看。



说到古树,从口感的柔和来说,纯净水有明显优势,从甜度、回甘和花果类的香气来看,纯净水也有一定优势,但纯净水泡出来的茶,层次感和饱满度相对较差,韵味较为直白,偏薄。如果从茶的口感层次来说,软质矿泉水的表现更好;部分比较软的矿泉水对古树的香气也有更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好的矿泉水泡出茶活力也更好;因为普洱茶不强调鲜爽度,在这方面矿泉水的优势也不需要过多考虑。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矿泉水会提升茶的苦涩度,破坏口感,较纯净水略逊,尤其是硬度高的矿泉水,并不适宜泡茶。以上说的是生茶,就熟茶来说,一般也是硬度越低效果越好一些。


或许有人会问自来水怎么样?全国水源的情况不太一样,不好一棒子打死,但绝大多数的自来水应该是不适合的,不信用电解器电解一次,相信你就会印象深刻了。


器皿篇

北村静香金壶


普洱茶冲泡的器皿,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煮水器,冲泡器,品茗器。篇幅所限,简单谈谈。


煮水器

煮水器相对简单一些,从陆羽茶经到日本传统,铁器都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以陆羽的观点来看,瓷器和石器不入选主要是因为易碎,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现在不太容易操作。如果单从煮水的效果上讲,金银器更好,唐宋的茶书一致推崇。从个人的体会来说,这还真不是拜金的心理作用,只不过银器普通人尚勉强可用,使用金器就非土豪莫属了。唐宋的茶书不看好其他金属器,这主要和当时的原料和工艺有关,现在的铜、锡、不锈钢基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和金银比还是有差距。陶器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应该选择较好的材质,不能影响水的味道,茗寿堂一般用作煮茶器。


砂銚是较好的煮茶器

冲泡器

冲泡器是冲泡的重点。因为我们现在的冲泡方式是明代开始普及的(之前登不了主流文化的大雅之堂),所以冲泡器的考察也要从明代开始。


紫砂

可以说,当供春,尤其是时大彬出世以来,紫砂成为文人泡茶的首选器,各茶书基本没有分歧。为什么选用紫砂,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从技术上来说,紫砂泡茶口感厚重,不夺茶香,茶和水相容性好(无熟汤气)。从艺术上说,选用粗朴的紫砂而有精妙的呈现,代表了明代文人高雅的审美情趣。紫砂泡茶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基本上各大茶类都是不错的选择,普洱茶无论生熟,都可以用紫砂壶冲泡。作为底蕴颇深的一种器皿文化,紫砂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不过近几十年紫砂的兴起,背后则有商业推动的因素,尤其是部分台湾同胞的贡献,所以整体的发展上有所偏差,带来市场的混乱。作为划时代大师的顾景舟作品在百万之上并不算过分,但所谓老一厂之类的概念则包含较多炒作的因素。这种盲目拉高紫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原料价格并非有多夸张,但市场上中低端产品原料普遍不佳。


紫砂泡普洱茶的效果也能够得到印证,基本上也就是历来所说的两点,不夺香和口感浑厚无水气。但是如果原料有问题则无法保证。另外一点是紫砂生壶泡茶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关于开壶养壶有很多说法,个人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不必过于刻意。


当然紫砂壶由于有吸附性,最好是一茶一壶,至少也是类似的茶用一把壶。


明代紫砂壶

其他名陶

因为紫砂的市场混乱和性价比下降,令其他三大名陶得到了更多机会。本来紫砂的优势并非紫砂独有,而更多的是好陶器的共性,所以选择其他陶器往往性价比更高。如果单纯比透气性和长时间闷茶不变质,建水紫陶的技术指标要更好一些,这还是和比较好的紫砂比,如果和同价位的紫砂比,那技术上绝对是完胜。对紫砂的尊崇更多的应该从文化上来理解,紫砂的兴起和处于明清文人聚集的江浙文化圈有直接关系,另外三大名陶都处西南边地,肯定认知度要差一些。


从泡茶者的角度来说,为文化买单并不过分,因为紫砂壶所蕴藏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本身就应该得到肯定。幸运的是,现在另外三大名陶也渐渐出现造型比较有内涵的作品,而且很多作品本身就是宜兴的师父去当地做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这三大名陶中,建水紫陶的作品相对较成熟,但价格也最贵;坭兴陶作品尚可,价格适中;荣昌陶作品有待发掘,价格存在变数。

当代坭兴陶茶壶

瓷器

瓷器的文化则更为深广,无法做哪怕粗浅的探讨。但从技术性的角度来说并不复杂,只要釉面的密度较高,除非质量有缺陷,否则对冲泡的影响差别不大,差异主要是器型和保温性的区别,这里不详细谈。当然瓷器当中也有釉面密度低,甚至工艺存在问题的,这个应该尽量避免。从这个角度说,当代的青瓷普遍比当代“汝窑”要更好一些,品茗杯也是如此,朴素的白瓷只要密度够也是较好的选择。


柴烧

近几年柴烧器逐渐引起茶人的关注。其实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创新。古代的窑基本都是柴烧,但是随着工艺的发展,很早人们就开始使用匣钵并且施釉烧制;现在所谓的柴烧则是裸烧,以不施釉或自然釉为主,并且追求自然窑变的效果。其实这种兴起于台湾的做法更多的承接的是日本的传统。在日本和朝鲜的陶瓷流派中有好几个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中国往往认为这种方式无法登堂入室,只在民间会有见到。


虽然这不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传统,但是这种艺术上的探索值得肯定,尤其是现代社会精致的东西很多,人们对返璞归真的作品往往更加向往,而窑变的偶然性更增加了柴烧的魅力。由于柴烧只是一种工艺,所用的泥料和加工过程都有所差异,很难一概而论。好的柴烧器留香比陶器和瓷器要好,但作为冲泡器不如名陶器口感温厚,市场上大多数柴烧器在品鉴香气细腻的茶时都会有影响。在选择柴烧器的时候也要注意,有些彩色窑变的器皿可能使用了含重金属或有毒物质的材料,因为没有釉面的保护,所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柴烧茶壶

金属器

和煮水器类似,泡茶器也可以用金属器,以金银器为佳,汤质较为柔和,香气清扬,综合表现较好。明代由滇料制作的锡器被广泛用做泡茶,和紫砂并列为两大泡茶器,受到不少人的推崇,也有人从阴阳五行的高度给予肯定,不过现在市面上锡器大多作为存茶罐或者大壶使用,合适的锡壶不太容易找到。虽然现在的工艺已有所提升,但铜器和铁器一般不适宜泡茶。

秦藏六银壶

器型影响

从器型上来说,主要分为壶和盖碗,壶又有不同的造型。壶的不同造型对冲泡效果有一定影响,主要是考虑到散热和陇香的因素,但也并非如一般人简单理解的那样什么造型适合泡什么茶,而是和投茶量,水量和空气流动线路都有关,不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不宜壶体过大,或者空间过大,那样不仅不宜陇香,也不宜聚气;太小的话出水太少,影响品鉴效果,一般都在200ml以上。


盖碗本来用来喝茶的,现在更多的用在泡茶,以瓷质的为主。如果没有特别满意的壶,白瓷盖碗其实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不会影响品鉴效果,也是茗寿堂常用的冲泡器。盖碗外面有彩或青花亦可,里面不可有;不要选用印花工艺的劣质盖碗。

盖碗

品茗器

品茗器的文化当然更加博大精深,这里不做详细探讨。对于普洱茶来说,品茗杯的容量最小不能低于50ml(实际饮用量不低于30ml),当然再大一点也可以,只不过太大的话如果壶的容量不够,泡茶时不好操作。在探讨普洱茶品茗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目前冲泡普洱茶的方式来源于台湾,更早其实是从乌龙茶的泡法而来,实践中并不一定适合普洱茶的冲泡。当然这里面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很多,最起码的一点是杯子容量不可过小,否则我们所说的茶气的体验,以及对身体保健方面的作用会打一定的折扣。


青瓷茶盏


品茗器的材质也有很多选择,基本和前面讲的冲泡器类似。就品茗的客观性来说瓷杯是比较好的选择,但也和釉面密度有关,前面冲泡器已经说过。陶杯一般不做推荐,那种带盖的大杯如果长期个人用可以接受。柴烧杯偶然性较大,还需具体甄别。


操作篇

操作大体包括,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和冲泡手法等,都放在一起讨论。


目前通用的普洱茶冲泡与品鉴方式来源于闽南乌龙,经由台湾同胞的努力而引入普洱茶领域。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更加细致,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一款普洱茶的大致轮廓,所以在未形成普洱茶独特的套路之前,仍是冲泡普洱的主要方式。但是这里面仍有很多细节没有经过推敲,未必适合古树普洱的品鉴。下面简单的谈一谈,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未来茗寿堂在这方面的专著。


水温

水温是一个影响非常大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


水温的选择和茶质的特色和品饮者的倾向都有关系。如果你关注古树香气的丰富层次,口感的饱满度,回甘的细腻和山韵的悠长,那么水温一定不能太高,大部分茶的适宜水温在80-85度,部分可以更高甚至超过90度,而部分则要控制在75度。如果温度低于70度,会影响古树的发挥,茶气的运行也会受影响。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温,这听起来有点玄妙,但这正是古树普洱的丰富性所在,这也是茗寿堂为什么每款茶会有不同的建议温度的原因。


很多人习惯用沸水冲泡,其实和乌龙茶的工艺香不同,普洱茶的香气细腻丰富,是山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除了少数茶勉强可为,这种方式对大多数茶来说都会掩盖很多特质。但是如果品鉴比较粗糙,只是注重所谓的霸气,那么温度的控制就不那么重要了。


相对生茶来说,老茶的水温可以更高些,但是需要有温壶的过程来慢慢唤醒其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我们看似玄妙的东西,背后都和水温有关。


比如有人说一款茶在昆明泡比在沿海地区泡花香更明显,这并非是空气中有什么玄妙,而是昆明水的沸点比沿海地区低大约7度,昆明的沸水只要稍稍放置,就进入适宜泡茶的温度。


还有人讲高冲的茶香气更好,这也和高冲时水在空中降温有关。同理出水沿着杯沿旋转也和水经过杯沿冷却有关。当然我不反对这些技术性的手法来丰富我们的茶艺,我只是希望没有这些技艺的人也能喝到好茶。


冲泡温度和适宜饮用的温度并不等同,单纯从口感的角度,50-60度的饮品喝起来口腔最为舒服,但我仍然建议大家适应更高的温度,来感受更丰富的体感。



投茶量

投茶量仍然是因人、因茶而宜,太低显然不利于品鉴,太高也会影响口感。按道理说如果单纯追求体感明显,加大投茶量应该没有问题,但实践中过大的投茶量,体感不一定更好,这正是中和的道理。


一般的古树110ml盖碗投茶5-7克,从口感的角度,苦涩度重的茶可以减量,苦涩轻的茶可以增加;老茶可以适当增加,一方面为了体验老茶的醇厚,另一方面老茶苦涩度下降,加量不会影响口感。如果不确定一个器皿的大小,可以根据泡开后茶叶所占器皿的空间比例来估计,新茶泡开后叶底占盖碗一半左右,老茶可更多至全部。以上只是从品鉴效果来看,当然每个人口味不同,没必要一致。


出汤时间

从古树普洱品鉴的角度,见到的大部分人的出汤时间还是过长。千万不要以茶叶评审的方式来泡茶,那只会掩盖云抗(台地茶主流品种)和古树的差异,再好的古树也会面目全非。


一般来说,古树散茶前几泡可以入水即出,或者5秒内即出。撬的饼茶根据撬的块大小可以适当加一点时间。当然也要看具体的茶,比较紧结的茶比松泡的茶时间要长。随着泡数的增加出汤时间也逐渐增加。


为什么出汤时间这么短,因为古树普洱是内涵物质最为丰富的茶品,浸出物比其他茶品多得多,你再按其他茶的出汤时间,就不合适了。


和投茶量的道理类似,苦涩轻的茶或老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苦涩重的茶则不能闷泡。


前几泡

前几泡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前几泡处理得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后面可以自由变化泡法。如果前几泡处理不好,后面就很难挽回,这就是“缘起”的道理。



节奏感

冲泡过程不应过急或过缓,过急品鉴得不充分,过缓人心容易涣散。一般品鉴一道之后,稍有停顿为佳。尤其两三人品时,过快会对品鉴造成很大影响。


品泉与茶点

为什么要在品茶中间喝一杯水?主要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清洗你的舌头和口腔,消除品鉴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你的生津和口腔活力,你会发现水是如此甘甜醇和。


一般来说,在品茶时不宜吃茶点,尤其是甜腻的东西,少量中性或微咸的无刺激性的东西无大碍,有时反而会激发一下口腔活力。在品茶之前不宜吃麻辣食品,舌面会迟钝,喝茶涩感更重。


手法

手法上可说的东西很多,这也是茶道课程教授的内容,茗寿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会开启这方面的因缘。我这里只提示两个方面:外在的形式和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要放松而专注,手法要流畅不要迟疑。能做到这两点,就足可以泡一道好茶了。


煮茶

茶泡过之后可煮,这并非是新发明,而是最古老饮茶方式的延续。煮茶时需要注意加水适量,控制煮茶时间,煮出来的茶会更加醇厚。不仅老茶可煮,新茶也可以煮。内涵丰富的古树在泡到味减之后,都可以煮三次以上。


其他冲泡方式

除了上面这些,古树普洱还可以有其他的冲泡方式,飘逸杯冲泡,保温杯闷泡,冷水泡等等,不一而足,大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只要理解了古树普洱的特质,便可以灵活运用了。比如我出门有时会用泡了十几泡的茶放在保温杯里,经过长时高温闷泡,也可能会出现盖碗和茶壶难以达到的惊艳效果,那正是无心成佳茗了。


加关注后,需要咨询的朋友可以向公众账号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