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于自招的体会
时凯成
我是今年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预录取学生。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进行着深化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自主招生已经成为进入理想大学的又一重要途径。我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之谈,特别是我对于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方面的切身体会。
首先需要我们去面对的就是复旦的千分考。千分考以200道选择题的形式,囊括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外加计算机,总共10门科目。那么如何去应对这一场3小时的挑战呢?我觉得主要是下面几点:首先,在学校的学习中主课副课要同样认真对待。建议考前几周内再挖出从前的副课书温习一遍。因为每道选择题的分值都是等同的——选对得5分,选错扣2分,不选不得分。而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注意点——不是所有格子都要填满,只拣你绝对有把握是正确的题目作答,否则宁可空着不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把握好时间。先做文科和不需要太大计算量的理科题,遇到不会做的要学会立刻放弃,有时间剩余再来攻这些题。
如果有幸通过了笔试的海选,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更刺激的面试。面试不再侧重于学科知识,而是考察你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有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涉猎面是否广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比如在我面试时老师就问到了我对于宗教的看法,还有如何让赈灾捐款中途不被挪用就送达灾区。像这类问题就不是一时半会儿靠死记硬背就有用的,必须要有很深的日常文化积累。比如像学校里的语文课上,若是老师扯到了当前的实事热点,或是一些独到的看法,那你就得竖起耳朵听着点了。像我在金成的语文班上学习时,老师会为我们总结上一周值得关注的事件,大家一同分析,最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样的过程对于面试的准备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要盲从大众的观点,更不要去背诵报纸的评论,面试的教授希望听到的是你自己的看法。
还有一个定位问题。各位要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若是觉得自己的实力能够冲击复旦交大甚至清华北大这一类院校就不妨一试。如果觉得这类院校希望不大,大可转向同济、华师大等院校的各类加分测试。总之要知己知彼,合理定位。不要因为被淘汰而产生心理阴影,或是院校达不到自己的心理标准而让院校的加分变成鸡肋。
最后,我在这里祝大家好运。
我的小建议:每届高三毕业后同学们都会有很多教辅书,留着意义不大,而弃之又不免有点可惜。建议金成是否可以组织一下,在表彰会之后,趁新高三的同学还在,举行一个旧书的售卖活动?
—以536分考取上海复旦大学(金山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