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煎饼与煎饼果子都不可辜负

 天边的朵朵白云 2015-12-12

总要吃它,总要懂它


文:小彤子


就跟青海人和兰州人为个拉面争执不下一样,天津人和山东人也为了谁的煎饼更加正宗而争吵不休。


这背后可能更多出于经济上的考量。


中国号称是舌尖上的大国,但事实上,这个国家的人民长期受困于吃不饱。于是很多可以用来抵御饥饿的食物应运而生。


煎饼也是其中的一种。将面尽量摊大,然后伴以一些鸡蛋、油条或薄脆,再佐以调料,吃完之后的感觉,饱饱哒~


这是食物不足时代最方便的解决方式。我们暂且不论谁更正宗,至少它成功地令你果腹。


但是在目前这个食物无限丰富的时代,谁的做工更精致原材料更新鲜味道更好,方能赢得人心。


为了证明你的爱,今儿吃煎饼了吗?


薄饼做纸,葱做笔。


唯煎饼与爱不可辜负。


关于煎饼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最浪漫的是和爱情有关。这些都无从考证。煎饼起源于山东,但不是所有山东人都吃煎饼,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南部的临沂、泰安、滕州、济宁、曲阜等地区,大约是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的鲁中、鲁东南地区。鲁西北的德州人很多都没见过煎饼,而青岛、潍坊更喜欢杠子头火烧。


制作煎饼的材料包括红薯面,玉米面,小米面等杂粮,也有地瓜面,高粱面等,根据各个地方的制作习惯,将各种面经过混合,和成很软的面团,类似春卷皮,也有部分地区和成面糊状。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从前,制作煎饼要全家老小提前一星期便开始准备食材,到了日子,天还没亮,几百斤的石磨就开始转动着磨面了。这边儿磨着面,那边儿也不能闲着。支起灶火(也有地区是直接将鏊子放在地上烧),将“鏊子(即生铁铸成的烙饼器具,平面圆形,中心稍凸,三根腿支撑。)”烧热,只能用麦秸烧,用木头烧“鏊子”热得太快——“来不及摊”。


摊煎饼的工具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面糊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


火候大小,煎饼薄厚,控制这个度可不简单。做煎饼是当年家庭主妇的一项主要技能。女儿家长到十二三岁母亲便要教其烙煎饼,“烙不好煎饼找不到好婆家……”,母亲总是这样督促女儿学习烙煎饼。


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能一边烙鏊子上的煎饼,一边用火棍拨拉鏊子下面的麦秸控制火候,一人顶俩。还有一人能管俩鏊子的主妇,左右兼顾,游刃有余。据说还有一人掌管仨鏊子的,那简直是大神级人物了。


大半天的时间可以做全家一个星期的主粮。有些地区在过年的时候甚至要做全家年后吃的所有煎饼,几百斤的煎饼,得不停地烙一个星期左右。


手工煎饼不添加防腐剂,放在阴凉干燥处可以保存两三个月。可冷食,也可以加热后使用,可卷葱蘸酱,也可搭配其他炒的细碎的菜。


这也就是日后最能代表山东人的一种吃食“煎饼卷大葱”。


山东淄博人蒲松龄曾制作《煎饼赋》,来教一教小伙伴们如何制作煎饼: “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煎饼大赛吗?


煎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宋代李观也有诗句:“蜗后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煎饼由于其形状,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补天!


与八月十五吃月饼,正月十五吃元宵一样,唐宋之前,煎饼也有特殊的食用时间。《唐六典》云:“正月初七食煎饼。”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载有:“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这里的“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不是生日蛋糕,而是——煎饼!


时间来到现代,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此可知,至少在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工艺便已经成形。


分家分到二十三斤大煎饼,也是一笔可观的财产了吧。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曾有以县委书记、县长为领队的山东临沐县市场经济考察团,赴南方考察10天,行程2500公里,吃掉了自带的100公斤煎饼、30公斤咸菜,25斤大葱,坚持不大吃大喝,不游山玩水,不乱花一分钱的事迹见诸报端,引起强烈反响。


显然,这里的煎饼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食物,还作为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代名词。


并且,在大明湖畔,还举行过吃煎饼比赛。


吃煎饼,卷大葱,蘸大酱,乍见画风虽然粗旷,倒也显得三分真性情。


俩鸡蛋,一馃子(油条),葱花香菜甜面酱,煎饼果子来一套!



摊好煎饼,也能让人粉你


袁姗姗在《煎饼侠》中饰演的“煎饼花”豁出女神形象大喊一声“拿几个煎饼走吧!”,画风甚是魔性。


喜剧演员的运气都不会太差,袁姗姗因出演这一角色令很多人对她从黑或者路转粉。


与山东煎饼作为一种耐保存的干粮不同,天津的煎饼,更准确的名称是煎饼果子,不能简称煎饼,它是一种小吃。


有人说煎饼果子经由山东传来,经天津人改良而成。也有老天津人出来“辟谣”:山东煎饼和天津煎饼果子事实上是两码事儿,一个是主食,一个是放调味品的小吃。味道也大不同,最早煎饼果子里是不放杂面儿的,而山东煎饼是玉米、小米等杂面儿制成。


天津的煎饼果子和天津人一样——讲究!


最初的煎饼果子是给达官贵人,看夜戏的老爷们准备的夜宵。现在已经发展为大街小巷的便民小吃了。传统的煎饼果子,摊皮儿的绿豆面是用磨盘一点点儿磨的。纯绿豆面筋道不够,要想摊的皮儿均匀不破,还真是个“手艺活”。早前的煎饼果子摊儿不仅有鏊子,还有锅,新摊出来的皮儿裹上现和面,现炸的馃子(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刷上面酱,辣酱,撒上酱豆腐,葱花,两边一对折,再抹点香油两面稍微煎一下,满口溢香。



坚持正版,打击盗版


天津人郭德纲有段相声里是这么戏虐“盗版煎饼果子”的,说那种用白面做皮夹着霜打后茄子般的油条,吃的时候得用火筷子往下捅。这与绿豆面摊成的圆片,打上个鸡蛋,放上两根刚出锅的棒槌果子,点上面酱,酱豆腐,葱花的“纯天津卫”煎饼果子一比,你就知道为嘛流哈喇子了。


难怪奶茶刘若英微博自曝来北京第一餐是煎饼果子,天津的小伙伴儿表示不服。



煎饼果子国际化


这几年天津的“煎饼果子”已经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迈向了世界,不仅受到了海内外华侨的喜爱,也揽获了“歪果仁”的胃。红遍英伦华侨圈的“煎饼爷爷”曲老爷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原本只是异乡人为了解馋而研制出的“伦敦版煎饼果子”竟大获好评,不图利润还免费送煎饼果子上门的行为更是感动万千食客。味蕾中也潜藏着对家乡的感情。


除了老天津人,外国友人也开始做起了煎饼果子。来自美国的安娜·斯塔亚(Ana Stasia)因为来中国任职英语老师,吃遍了中国的美食,回国后念念不忘的还是煎饼果子。于是,这位美国妞干脆创立了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第一家中国煎饼摊儿——在西雅图全职卖煎饼。


煎饼也好,煎饼果子也罢,在吃货的眼中都不可被辜负。


你有你的大葱,我有我的馃子,


不要问为什么,


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就很好



你来自山东齐鲁,我来自天津渡口,


捧着你黄灿灿的小脸,轻轻地咬一口,


啊!是爱让我们不想放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