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房产观澜作为一个主版,房产自然包括商铺,可是满屏都是讨论住宅,说商铺和写字楼的帖子真是寥寥,这让我等商铺爱好者情何以堪? 今天特开个帖子,和商铺爱好者讨论商铺的投资,管理,买入卖出的整个过程,偏向于研究讨论,侧重于适合个人投资的街铺,当然,重点的肯定是投资方法了,一铺养三代和三代养一铺只在一念之间,当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可以帮初级商铺投资者把把关,毕竟,每个人都有一个商铺梦。
商铺投资起码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大家的记忆中,大多数是从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有了商品房,才产生了便于投资的商铺,投资高潮是从2000年往后,到现在不过15年时间,这15年时间,商业流通方式和商业地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供销社的柜台到百货商场的汹涌人流,再到熙熙攘攘的大卖场,恍惚间,现在大家都花很多时间在手机上网购了,商铺投资该向何处去?还能不能买?买哪里?怎么买?
还能不能买铺? 在当前电商猛烈冲击下,很多大卖场和百货业受到了很大影响,专业市场,包括苏宁国美都对淘宝天猫和京东的攻击疲于应付,大概没几年前,各类头条新闻还是黄光裕和陈晓的国美控制权的拉锯大战,现在的头条都是BAT了,苏宁国美都成了昨日黄花,商铺,这个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商业载体还能坚挺多少年?如果砸出大笔资金把商铺买到手,没多少年,大家买东西都通过网商和快递员来进行了,买铺岂不是没意义了? 从国内看,2014年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美国为6%,这几年电商仍处在高速增长中,但不管怎么增长,不可能对实体店铺赶尽杀绝,达到50%的比例的可能性不大 从消费的最小单元,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购物需求分几个层面: 1是超市类的低价日用品,当然可以网购,但这些东西大家选择网购会比较麻烦,比如8块钱的牙膏,网购加上运费不比门口的超市便宜还耽误时间,这些东西选择实体店铺是首选 2 日常餐饮和理发,药品,买菜,水果,零食,网购的替代性比较差,餐饮不说了,点几个菜等快递员打包汤汤水水送过来,那情景都不敢想象,再说水果和零食,很多时候是即兴购买,你想吃的时候下个单等快递员送过来,食欲都过去了 3即兴购买,情景购买的东西,往往占据我们购物清单的很大比例,很多时候我们逛商场,逛超市,看到某些东西想买了,价格贵的,便于运输的,很多年轻人和会过日子的人会用手机网上比价,但对低价品,容易产生假货的高价品(比如手表,名牌包包等奢侈品),网购的还是比较少,还有一些消费能力强,怕麻烦的人,就直接店铺购买了 4对于汽车这些需要深度体验的大件商品,网络解决不了 拉拉杂杂说了一堆,反正觉得电商将来占比不会超过50%,并且电商现在主要靠低价烧钱抢占市场,基本上都不盈利,淘宝是马云大赚,但商家能有20%赚钱就不错了,等到电商市场份额接近饱和的时候,烧钱就烧不下去了,到那个时候,想要把生意做好,淘宝上的推广费也不低啊 只要有实体商铺生存的空间,就有商铺的投资空间
买哪里? 答案很简单,商铺投资就要买人多的地方 哪里人多?往大里说,跟住宅一样,就是一线城市比二线好,二线城市的机会比三线城市多 有人不高兴了:谁说小城市就买不到好铺了?我家谁谁亲戚在某镇上某年买了个铺子,现在收租金爽呆了————是的,肯定是有的,从绝对数量来说,中小城市甚至一些乡镇的好铺子也是很多很多的,但从比例和趋势上来讲,越是大城市,机会越多,我举个极端例子:著名的鬼城——玉门市,人都跑了一大半了,现在这个城市里面还有好铺子吗? 这个题目太大,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只能慢慢的讲了,
最近几年,对于房产投资,尤其是住宅,投一线比投三线好的言论多了起来,尽管还有争论,并且争论会持续下去,但是我本人是坚决支持这种说法的 那么,商铺也是这样吗?一线好于二线好于三线? 是的 原因何在?主要有以下个原因,含4个利好和1个不利因素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大城市汇聚人流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它城市 第二:大城市的居民(包含外来人口)的消费能力高于其它城市 第三:大城市的商铺规划建造水平要高于其它城市 第四:大城市的商铺投资也有不利因素,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铺子单价高,总价高,但是这个不利因素会被第四个利好所覆盖,那就是——多年来,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可投资房产中,住宅当然是主流,住宅起码占到7成以上,从2000年到目前,大城市的住宅涨幅要远远高于小城市(这个是没有疑义的吧),相对来说,大部分投资者在住宅投资上收获都比较大,这样的话,投资者尽管也会尝试投资商铺,但是其收益总体来说,比住宅不见得好,甚至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投商铺的收益很多时候还不如投资住宅好,这种现象挫伤了投资者投资商铺的积极性,简单讲在特大城市,大家更爱买房,不大爱买铺,导致商铺购买的竞争相对不足 反观三四线小城市,住宅尽管也有过大致2波的涨价,但其涨幅和特大城市相比要差的很远了,有的小城市甚至从几年前到现在,住宅不涨反跌,导致社会投资资金更多的涌向商铺(只谈房产投资,股票什么的不说了),简单讲,小城市商铺购买的竞争更多,商铺的价格更加虚高
上段还漏掉一个原因,一儿线城市由于住宅比较好买,开发商赚钱主要靠住宅,商铺往往不是重点,加上一二线城市中品牌大牌开发商比较多,这些年都流行快速开发快速流转回笼资金,所以商铺卖起来也快 小城市由于房子难卖,去化速度慢,很多开发商赚钱的重点都押宝在商铺上,一个楼盘商铺安排的比例往往超过正常需求,稍微像样点的铺子都吊起来慢慢卖,导致收益率很低
当然,以上用城市等级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在特大城市买铺的,从管理角度看,就近投资是最方便的,但是,很多人的居住地点虽然在小城市,小县城,但是几十公里以外就是省会城市和其它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大城市优先,因为商铺管理的难度要比住宅轻松的多,投资前景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怎么买? 还是先统计下前人的成功率吧,对商铺投资的风险有个大概认知:(我说的成功是指铺子看上去还不错,生意挺好,值得持有的那种):
商铺投资林林总总,先从品种上来说,老生常谈,分为以下几种 一:商场返租铺,分闹市区的商场返租铺和郊区商业返租铺(在所有的商铺中占比例为30%) 二:街铺(我把街铺细分为1路铺,2普通街铺,3商业街铺,4社区街铺四种)(总占比大致也为35%) 三:专业/批发市场铺(也分市区和郊区专业/批发市场铺)(总占比为20%) 四:农贸市场摊位,地下人防通道使用权商铺/摊位,地铁站内部铺子,高铁站附近铺子,公园门口卖纪念品铺子等等非主流类型的铺子(总占比为15%)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的商铺都是投资失败的,大多数是大到多少?——我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商铺都是投资失败的,为什么这么说,以上四类商铺,从投资成功率来逐一分析后再汇总(我说的成功是指铺子看上去还不错,生意挺好,值得持有的那种):
一:商场返租铺: 闹市区的商场返租铺,90%投资失败,10%投资成功,郊区商场返租铺:100%投资失败,这个具体原因就不讲了,稍有头脑的都会明白其原因,如果是初次接触此类铺子的投资人,建议先去调查几个运行中的此类项目,就明白了,非常容易,如果连这点调查能力都没有,被销售忽悠一通就下单,那我就一句话:早死早托生
二:街铺(细分为1路铺,2普通街铺,3商业街铺,4社区街铺四种) 1:路铺,这个名字好奇怪啊,这是我为了和其它几种街铺区分开来,自己标的一个名字,大意是不在闹市区,周边建筑相对较少甚至没有,主要靠路上的车流和人流来消费的铺子,这种铺子投资成功率为15%,一般来说收益很惨淡,但有两种情况不同,一个是铺子原来是自家买地皮建的,成本极低也就几万或者一二十万就建好了,可是租金运气好的话每年收个万把两万,收益率还不错呢,再一个就是铺子遇到拆迁了,赔了好大一笔钱或者还迁给商品房或商铺,那样基本上也不错,其它85%的情况吗,肯定是投资失败了 路铺虽然不起眼,但是如果你开车在乡镇上,在国道边,在城市的近郊和远郊,这种铺子大量存在,起码占到街铺总量的40% 2:普通街铺,包含街道边的独立商铺和住宅底商,这种铺子也是大家比较喜欢买的铺子之一,从我的观察来看,30%买的成功,70%买的失败吧 3:商业街商铺,分两种,一个是自发形成的商业街,一个是人为规划的商业街,前者70%投资者是成功的,30%投资失败(位置太差或买入价太高导致)后者吗30%的成功,70%失败(很多商业街也就沾个商业街的名字,实质上冷冷清清) 4:社区商铺:社区商铺比较复杂一些,在比较大的城市,社区铺子经营的好和不好的铺子各半的样子,在比较小的城市,县城,乡镇上,社区商铺大部分比较惨淡,7成不好,至多3成好的样子吧——总体30%投资成功,70%投资失败
三:专业批发市场铺,位置是王道,城区的成功率70%,郊区的成功率30%
四:农贸市场摊位,地下人防通道使用权商铺/摊位,地铁站内部铺子,高铁站附近铺子,公园铺等非主流铺子,这些铺子从产权上来说都不是很确定,或者很不稳定,如果从租金上来说有些还过得去,但是涉及到物业的年限/产权独立性来说一般转让比较麻烦,投资效益也不容易达到很高,二八开吧,成功的20%,失败的80%
好了,把以上各种铺子的成功率逐项累计,总计成功率为20%的样子,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成功的铺子,是指铺子看上去还不错,生意挺好,租金也不错,但是这其中起码有一半的铺子是守了很多年才有这样的局面,如果严格以租售比和收益率来衡量的话,起码还要有一半是回报期太长,也就是说,买的好的铺子也不过是10%的样子 成功率不过为10%,这样的局面是很惨淡,很多人眼睛里面盯着闹市区那些热闹繁华的铺子,对背街小巷的,郊区惨淡的铺子根本无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