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教的不足与失误

 bbsz 2015-12-13

儒教的不足与失误

 

恩斯特·费伯博士《孔子思想体系类编》一书的最后,有一节名为"儒教的不足与失误",它指出,儒教中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彩论述,在基督教的《启示录》中也得到回应。下面的二十四条即是引自其中,我们偶尔加上了几句评论。

  1."儒教自认与现存的神没有关系。"

  2."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没有区别,无论从生理的角度,还是从生物学的角度,都没有对人进行明确的界定。"

  在人的灵魂方面缺少明确的说法,这很令学习儒家学说的外国学生迷惑不解。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来说,这种教诲的最终结果是使他们除了在肉体的生命力方面之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人的灵魂。人死之后,传统的说法是,他的"灵魂"升天,"肉体"化为泥土。但时常还出现一种更简单的理论,认为"灵魂"或生命的气息消融在空气中,肉体化为尘埃,这一观念与真正的儒教的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完全一致。问中国人,他有三个灵魂,一个灵魂,还是没有灵魂?几乎难以引起他的兴趣。对他来说,这种问题就像问他,人体的哪块肌肉带动了咀嚼一样。只要咀嚼舒服,他才不管是哪块肌肉呢。同样,只要他有好胃口,还可以养家糊口,他也不去管什么"灵魂",除非它与米价有关。

  3."没有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像一个圣徒,其他人却是普通人。"

  4."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却不能解释每个人都没有成为圣人的事实。"

  5."儒教对罪恶的态度坚决而认真,但除了道德上的惩戒外,没提任何惩罚措施。"

  6."对罪孽和邪恶缺少深刻的认识。"

  7."因此,儒教发现无法解释死亡。"

  8."儒教中不存在一个中介,使人的原初本性与自身的理想重归和谐。"

  9."祈祷及其道德力量与儒教无缘。"

  10."尽管一再强调信任,现实中却很少鼓励作为信任前提的诚实,而且恰恰相反。"

  11. "认为一夫多妻制天经地义。"

  12."赞同多神论。"

  13."相信算命、看日子,预兆、做梦和其他的幻像(如凤凰等)。"

  14."伦理道德和其他的仪式搅在一起,成为一种十足的专制形式。"

  15."孔子对待古代制度的态度反复无常。"

  16. "断言某些美妙的音乐会对道德产生荒谬的影响。"

  17."夸大楷模的力量。孔子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像儒教所宣称的,君为器,民为水,器圆则水圆,器方则水方——似乎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伟人没有对他的研究者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果楷模确实像儒教所说,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现实中恰恰相反,看到的都是苍白无力的现象?对"圣人"的神化(第20条将提到)正反映了第8条所言的中介的缺失。无论"圣人"多贤明,他也只能提些好的建议。假如人们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他也无可奈何,最多以后不提而已。

  我们觉得,孔子的一句话非常富有启发性。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话是针对圣贤们说的,很精彩,可决不是预防针,只能算一剂补药。眼睁睁地看着旅行者受盗贼抢劫,却大谈加入互助旅行团的好处,说他之所以头破血流,就是因为没有加入该团。而受伤者对此全都知晓,可他现在大量失血,早已昏晕过去。他最需要的不是反思过去违背了常规,而是油、酒和可以供他尽量恢复的避难所,而且首先要有一个聪明、乐于助人的朋友。对于肉体有残疾的人,儒教或许可以做点什么,可如果是道德或精神方面的,它也无能为力。

  18."儒教教义中,社会生活由暴政控制;女人是奴隶;孩子没权力,只能绝对服从长辈。"

  19."绝对孝顺父母,把他们奉若神灵。"

  20."孔子思想体系的最终结果是崇拜天才,例如人的神化。"

  21."除了没有伦理价值的祖先崇拜,不存在关于不朽的明确观念。"

  22."现世现报,无形中鼓励了利己主义,不是贪婪,就是野心勃勃。"

  23."中国历史表明,儒教不能使人们获得新生,努力追求一种更高尚更神圣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儒教己与道教、佛教相融合。"

  24."整个儒教对死者、生者都不能给予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