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石效平 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特聘专家、中日医院儿科主任
李时莲 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营养保健科副主任
《巧用敷贴调脾胃》 关键词:调理脾胃 敷贴 食疗
脾胃失调多见于老人和儿童,会引起腹痛 腹泻 厌食 便秘等多种疾病。冬季调理脾胃,专家给出三妙法,针对脾胃虚弱,饮食积滞,阴虚内热三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能够补益脾胃,消积导滞,滋阴降火。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脾胃失调多种问题。敬请收看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特聘专家、中日医院儿科主任,石效平主任、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营养保健科李时莲副主任为您主讲的《巧用敷贴调脾胃。

健脾益气贴能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针对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池 容易感冒,面色无华有神奇疗效,制作过程简单易学,那么健脾益气贴到底由哪几味药材制作而成呢?又有那些食材是能够健脾益气呢?
开胃化积贴能够开胃化积,促进吸收,针对腹胀 大便酸臭 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功效,那么开胃化积贴由哪三味药组成,又有哪些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开胃化食呢。

滋阴健脾贴,能够生津润肠,滋阴润燥,针对有五心烦热,大便干燥等症状,那么滋阴健脾贴由那三种中药组成呢?专家还推荐了一个滋阴健脾,调理脾胃的饮品,现场为我们制作。


国医李乾构:我80多岁脾胃很好,全是靠这4个字养出来的!

常常有人向我请教养脾胃的窍门和速成法,我跟他们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脾胃也不是一天养出来的。”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拥有好脾胃呢?
也许有人会说:“找个好大夫,把脾胃病治好,这样就行了吧。”我说:“并不是这样。好脾胃靠养,不靠治。”药物治疗是应急纠偏,而脾胃病是“病从口入”,如果不管住嘴、不吃对饭,只靠几剂药物、几个疗程,可以治病却不能防病,更别说养出一副健康的好脾胃了。只靠医生,不靠养生,对脾胃健康来说,是于事无补的。
要想有个好脾胃,您必须要真正懂得这4个字,那就是:定时、定量。我今年80多岁,脾胃一直很好,按流行的话说叫“吃嘛嘛香”,我想我自己也是得益于这4个字。
1、首先讲,为什么必须要“定时”呢?
西医研究发现,胃酸的分泌都是定时的。想必每个人都听说过“生物钟”这个词。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晚上八点吃晚饭,久而久之,到了晚上八点,即使没有吃饭,胃酸也会开始分泌。这个时候,如果您不吃饭,胃里空空的,胃酸的酸度很高,就会对胃壁造成不良影响。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牧师,每天教堂钟声敲响的时候,他都会拿着食物喂池塘里的鱼。有一天他有事耽误来晚了一些,当他赶到池塘边时,意外地发现小鱼们已经成群聚集在那里等着他了。我们的脾胃也是一样,每天都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安排一日三餐,只有符合运化的节律,脾胃才能像保养良好的机器一样,更持久耐用。
除此以外,“饿了”也是定时的“时”,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讯号,这个时间点才是最该吃东西的“时”,就像气功修炼很讲究的“活子时”一样。如果为了赶工作、要减肥,硬扛着饿非要不吃,也是不定时吃饭的一种行为。
2、接着讲,为什么要做到“定量”?
定量是为了避免过饥过饱、饥饱无度、暴饮暴食、不当节食这些伤脾胃的行为。定量的“量”,不是必须一碗或两碗的量,而是身体适当、适合的量,其中也包括“零”。
比如不是因为疾病,但是依旧一口都吃不下,也许是因为上顿吃的量多了,这一顿就要减少,甚至不吃,来减少食积的加剧,或配合一些消食导滞的药食。当然,如果很有规律、很有节制,每顿吃一小碗饭脾胃就很舒服、精力很充沛,那这个量就是您最理想的量。定量就是遵循这个合适的量,不要逾越。
3、要学会正确区分“饿和馋”
很多人吃东西时分不清自己是因为饿,还是因为馋,等把自己吃到过度肥胖了,还不自知。有人说:“饿和馋都差不多,怎么可能严格划分清楚呢?”我说:“你错了,饿和馋是有严格界限的。”饿,是即使给个馒头,你也看着香、吃着香;如果只有看到鸡腿、巧克力,你才看着香、吃着香,那就是“馋”。
正如古训所云:“饥餐渴饮倦时眠”,这是历代养生达人、禅宗高僧们亲身遵循和最为推崇的饮食养生最高原则。它看起来像句废话,但里面却包含了“定时”和“定量”这两个原则,很多人正是由于“饥而不食”或“不饥而食”,才一天天、一顿顿地让脾胃健康从嘴里溜走了。
上面讲的很多东西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但却隐含着最深刻的科学道理。有句话叫做“七岁的孩子就知道的事,七十岁的老人却做不到。”如果您能把“每天吃饭”变成“每天养脾胃”,那您脾胃的健康就真的指日可待了。
作者:李乾构,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专家、BTV《养生堂》重要嘉宾。本文出自李老代表著作《大国医——脾要轻补,胃要娇养》,一书说透脾胃养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