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明.高濂(六)

 執古御今 2015-12-14
○论帖真伪纸墨辩证

  高子说:古字帖的真假,刚开始时,稍不留心细看,即不能识辩。

  唐代萧诚伪造了一张古帖,拿给李邕看后说道:“这是王羲之的书法。”李邕高兴地说:“这的确是王羲之的真迹。”萧诚于是把实情诉了李邕,李邕又看,说道:“果然差点神韵。”从故事可以看出,李邕这些书法高手都如此,更何况低水平的人。南方的纸坚韧而薄,很容易拓上墨,北方的纸又松又厚,不很容易吸墨,所以,北纸拓的字帖如薄云赛过青天。因为北方用松烟制墨,黑色淡墨,不掺油蜡,所以墨色淡,拓出的字也常有皱折,不是用薄如蝉翼的纱布夹在碑和纸间拓的碑文;南方碑帖是用烟和蜡制墨拓的,所以墨色纯黑,表面闪光。现在的伪帖,大多用油蜡拓碑,间或也有人学习南方用松烟墨拓的,黑色似乎淡一点,而且拓碑时纸贴石太深,拓出的字不清楚,有边痕,着墨深浅也不均匀,墨浓处好像乌云生雨,墨淡处像白虹架空,非常缺乏典雅的情趣。只有选准见识少的外行,骗这些睁睛瞎。古碑帖裱装的次数愈多,经历的年代愈久远,其中墨浓的,像生漆一般硬,而且有一种不可比拟的奇香,来自纸和墨之外。如果用手揩,墨汁一点也不沾手,还有它纸面像碾磨过一样有光;纸也因年久而质薄,一用手接触就会脆裂,刻在边上的字以及转折的地方,并不存在墨水浸染的字迹。现在用浓墨拓的碑帖,用手轻轻一抹,整个指头都会被染黑。那些古拓碑帖纸色较旧,原来的主人摸弄观赏太久了,自然色旧。所以碑帖正面旧,可是背面颜色一直很新,因为古代的纸坚韧厚实而不易变质。现在假称古拓的碑帖,大多是用川扇纸、竹纸挂在灰炉烟熏和水染而成的古色,正反两面都浸透,两面都一样。如果在裱装好的纸底板上试着揭起一角,薄的易被撕裂,厚的纸质坚韧不会断裂。古拓碑帖就不像这样,薄的纸揭去,却坚韧不破,因为裱装时浆糊粘得多;揭厚的纸,反而破碎揭不起来,这是因年代久远,浆糊多纸易脆的缘故。刚才说的这些都是从外表相同的真假古碑帖来分析的。若从笔法、刀法来研究,翻开一看,即或是宋代拓的碑帖,它的美丑也看得出来,伪碑帖又怎么可能愚弄人呢!虽然如此,但是,近来吴郡的书法高手,假制古碑帖,用竖帘厚竹纸拓印,比制得十分巧妙。他们用表纱拓印的方法,拓好后,用草烟末香烟熏烤,火气就把纸质熏烤脆了,再用加药的浆糊裱装好,发出古碑帖一样的臭味,使碑帖完全没有一点新样子,这种赝品,拿在手上大多不易识破。这些人构思奇巧,制作精细,反能耀眼,鉴赏家要具通晓神灵般的水平去观察,方能识破。


  ○兰亭边旁考异

  《兰亭集序》第一字“承”笔画未断开,下笔的地方稍微有点转折。第二字“和”字的“口”下边横起那一划稍稍出头。“岁”字有一点,在“止”下面,“戈口”之右。“年”字是悬笔即书,向上凑满顶。“流”字的“云”,笔峰一弯,未加点。“在”字左边的“亻”字反着挑起。“是”字下边的“疋”字共点了没有断的三个点。“事”字的脚,斜飘起一竖,没有钩。“欣”字差右边一笔,写成早期草书起笔的样子,不是一捺。“抱”字“已”开口。“亦”字写得大些,下边是点的四个点。“兴感”的“感”字,“戈”边是直作一笔,不是一点。“未尝不”的“不”字,反挑脚的地方有一点损缺。“殊”字脚挑起带过一根。“趣”字的一捺,稍微向上卷起。

  前边举这些例出来鉴赏《兰亭集序》真迹,恐怕我也没有看错。

  《兰亭集序》碑帖的“五采损本”,是“湍”、“流”、“带”、“右”、“天”五个字损伤了。南宋景定、咸淳年间,贾似道叫门客参校《兰亭集序》碑帖各种拓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选择多种拓本中最好的字,编辑成一本字帖,任命好工匠雕刻,过了一年,才制成这一帖本,帖后盖有“悦生堂”印章,很值得看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