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明.高濂著(七)

 執古御今 2015-12-14
○论古玉器

  高子说:玉器中甘黄色的是上品,羊脂色的为次品。以黄色为中色,而且很不容易得到;以白色为偏色,是当今还能得到的缘故。现代人看轻黄色而看重白色,是因为白色少见。可是,甘黄色中以蒸栗色为最好,焦黄色的稍差一些。甘青色像新发的柳叶的颜色,近年也没有了,我看见过一件甘黄玉马,长四寸,其神形栩栩如生。甘青羊头钩、螭玦、素玖等器物,颜色妖美,逗人喜爱。我得到过一件残损的旧琴制成的五岳巾圈、蟾钮两玉器,非常精美。碧玉的颜色如菠菜般深绿的最美、阿细墨点的、有淡白间杂的稍差一点。墨玉像溸的为美,西蜀有一种石头与它十分相像。红玉的颜色像鸡冠一样红的最贵。这三种颜色的玉器,世上并不多见,京城也很看重这三种玉器。绿玉器很像碧,颜色稍微深一点,翠中有饭粒般小点的就好。此外七种色,都不值得选用。

  上古对玉很珍惜,从不加以亵渎。所以天子将它制成圭来分封诸侯,制成壁来祭祀天帝,制成黄琮来祭祀地神,制成璋,像半圭用火的向南方施礼;抽成的虎形如球,以礼西方;制成璜,像半块壁玉,用玄者向北方施礼。璁、珩、双璜、衡牙等,都是佩带的装饰品。弁琫、鹿卢,是宝剑的装饰品。如果指南方人蚩托轴略的各种装饰品,弁星蚩牛环、螳螂钩、辘轳环、螭彘、蟠螭环、商头钩、双螭钩、玉套管、璩环、带钩、拱壁等,都是王侯车服上的饰物。玧珥、杂佩、步摇、笄、玉填、珈、玉琀、美石、操玉等,都是后宫夫人的装饰品。又比如用玉制成的六瑞宝玺、冈卯明、玉鱼、玉碗、卮匜、带围、弁饰、玉辟邪、图书等物,没有比这些更珍贵了!此后,就失掉古人使用玉器的本意了。

  自唐宋以后,所制的玉器便有所不同。比如管笛、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质、帽顶、提携袋挂、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炉瓶钩钮、文具器具、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簪珥、绦环、刀靶、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等种种观赏物,碾制方法都如雕刻一般,细致到了一丝一毫,没有一点孔缝破坏了章法,精致到了极点。宋代工匠制玉器,既沿袭了古代工匠的技术,又残存着后代工匠的拙劣,真是对他们无可奈何。不单制作巧妙,选用的材料也多,只可惜心思不及。比如我看见过一件一尺高的张仙像,他玉绺处布上的衣服皱折,像画的一样。我还看见过一件一尺六寸高的玄帝像,选一片黑处作头发,而且从额头起到脸部及身上衣服全是纯白色,没有一点杂色沾染。我还看见过一件子母猫,长九寸,用白玉制成,母猫身上背了六个小猫,小猫有黄黑为玳瑁的,有纯黑的,有黑白色混杂的,有黄色的,根据玉的污点选作形体,小猫或攀或附或睡或抱姿态各异,各种妙用,真是绝了。我还看见过一件墨玉大玦,全身背景上的灵芝草全呈黑色,两条龙腾云卷水,龙身龙尾部是白玉,绝不是勉强凑合而成的。又比如一件玛瑙蜩蝉,头是黑色,胸为黄色,双翅全白而且透亮。还有一种弥勒佛像,用红黄二色缠丝作为袈裟,以黑的地方作袋子,面、肚、手、足都是纯白色。种种妙处,我看见的大小几百件玉器都如此,近代工匠哪能和宋代工匠相比!

  但是,汉代人雕琢玉器,巧妙在于双钩、磨碾之法宛转流利,没有一点不精细,更没有疏密不均匀,线条交接的地方,很像摆弄着细丝用白描的手法作画,没有一点停顿的痕迹。比如我看见过的汉代人制作的巾圈,一点一点地细碾,或抑或撞,都很圆活。还见过汉代人的螭虎云霞,一层一叠的贯串,圈子都是实实在在的碾为双钩,仿佛在飞动。只是玉的色彩被土气浸蚀得差不多没有了,两个孔用线连接,以锈其一,这岂是后人可以比的吗?要知道玉琢巾圈并非是以唐人开始的。又比如冈卯,有正方形的,有六角形的,它钩彩的精细程度,它大小图书碾法的精妙,宋代工匠不如,也是甘心的。汉代人制作的人物、螭玦、钩环和随葬物品等,古典雅致而不烦杂,本来无心去做到形似,可是人物的情趣却自然具备了,还保留了夏商周三代的遗风。如果是宋人,则会刻意去模拟人物的外形,追求人物的形似,只求汉代人的简单,不用心追求汉代人的难度。用双钩细碾的地方,形似卧蚕,就和汉代人差远了。汉代和宋代的玉器,眼睛一看就能认出来。

  至于古代玉器,保存流传下来的很少,从地下挖出来的较多。泥土、尸体浸蚀,也许不容易伪造。古代玉器上有血浸蚀,玉色像血那样红,有像漆那样的黑锈,它的制法典雅,磨弄圆滑,称它叫“尸古”。如玉器上遮有黄土,有浮翳笼罩,硬得弄不破,就叫“土古”。我见过一个玉玦,有一半是青绿色,这一定是在墓中与铜器相混,沾上铜色才这样的,这也是一件奇宝。我有定窑生产的两个瓶子,全身也有青绿色,大概和这个原因相同。近来,吴郡的能工巧匠,模拟汉代、宋代的螭玦钩环,用边皮呈苍黄色的苍玉,或用带淡墨色的玉,按程序雕琢而成,以假乱古器之真,往往卖高价钱。谁知道现代人不会的,就是双钧之法,相似的形状稍微能以假乱真,但古人的钩法碾齿,今人的什么方法可以比呢?识货的人一看自然就分辨出来了,为什么要伪造呢?

  现在制玉器的材料比古代多。西域近来运进大块劈成片状的玉料,叫做“山材”,是从山石中敲打出来的。西域流砂河中天然生产一种玉子,色白而质地干燥,内多丝状裂缝,俗名叫“江鱼绺”,这类玉子不如水材贵重。有一种水石,色白而又好看得可胜过玉石,水石里有饭粒似的斑点,可以乱真。又比如宝定石、茅山石、阶州石、巴璞、嘉璞、宣化璞。忠州石、莱州石、阿不公石、梳妆楼肖子石,都能够与玉混同,只是少了些湿润的水色,应当仔细辨别它们。又比如古代特殊的玉制器物,如寒玉鱼、温玉棋子、紫玉笛、紫玉九雏钗、五色玉环、玉膏、灭癍玉、火玉、玉瓮、紫玉函等,这些都是天地间的秘宝。但它们今天都到哪儿去了呢?是收藏在内府库中,还是回到了仙宫,使得后人只知有这些名字,而看不见这些器物呢,真奇怪啊!

  ○论剔红倭漆雕刻镶嵌器皿

  高子说:宋代人制作的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的盒子,大多用金银作坯子,用很厚的红漆堆几十层,然后才雕刻成人物、楼台、花草等图像,刀法之精细,雕刻之巧妙,简直像图画一般。还有用锡作坯的,也有用蜡色作底的,也有红色花纹黄底板的,红黄二色看起来很耀眼。有的用五色漆坯子雕刻的方法,或深或浅,随着漆露出的各种色彩,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光彩夺目,非常好看,可惜很少传世。同样,用红色做底板刻彩锦,用黑色作面子刻花,在彩锦底板上压花,红色、黑色都好看。但是,盒子有多种样式,盘和匣子的样式也比较多,只是比盒稍少。盒有蒸饼式、河西式、蔗段式、三幢式、两撞式、梅花式、鹅蛋式等,大的有二尺,小的约一寸左右,两面都有花纹。盘子有圆的、方的、象腰的,有四角、八角的,有绦环式的,有四角牡丹瓣的。匣子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种样式。元代有张成、杨茂两家作坊,二家的技术风行一时,只是红色上得不厚,漆大多皲裂了。

  如我大明朝永乐年间果圆厂的制法,漆红色,要上三十六次为满。当时用的锡坯、木坯,雕细锦的居多,然而底子用的黑漆,刻上“大明永乐年制”的款文,工艺技术水平似乎超过了宋、元两代。宣德年间的制式和永乐年间相同,只是红色的鲜美超过了永乐年间的红色漆器,器物底部也是黑漆,也用刀刻了“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字,是烫了金的。宣德年间的漆盘、漆盒,大小和制法与宋元两代的一样,但是,品种多了丫髻瓶、茶匜、劝杯、茶瓯、穿心盒、拄杖、扇柄、研匣等漆器。民间也有造漆器的,用黑色的居多,工艺也很精美,但只有几架、盘、盒春撞几种漆器,像四五寸大的香盒,以及一寸左右的漆器就太少了。云南的造器工匠,以造这些小巧的器物为专长,可惜用刀不善于藏锋,又没有磨出棱角,雕法虽然细致,但漆上得不牢。过去造的器物尚有可取之处,现在造的就不值得看了。现在有人伪造,用矾石红漆堆起雕刻,再用红漆盖两次,用来愚弄不能辨识的人。明穆宗时,新安黄平用沙造桃红的漆制品,可以和园厂生产的漆器相比,它的花果人物很巧妙,刀法也圆滑清朗。无奈平庸的工匠追求利润,学得很多,但都很低劣,不值得观赏。和往昔相比,一盒可价值三千文钱,今天已经没有了,哪能买到好货。金陵的漆制品也如此。大明朝建国之初有杨埙描漆,有汪家彩涂,技术都不错,我家中收藏了他两家的一两件制品,的确超过了其他漆制品。用漆粉漆器物,颜色在几年内一定会变黑。可是,杨埙画的《和靖观梅图》屏,用断纹处理,画成的梅花一点一点像雪片一般,他用色的巧妙可以从此推知了。宣德年间有填漆器皿,是用五彩调漆堆成的花色,磨平后像画一样美,似乎更难制作,甚至到器物坏了,漆色仍然新鲜,现在,这种填漆器也十分少了。还有漂霞砂金和螺壳镶嵌堆漆等制法,要推新安的方信川制作的漆品最好。如果仿制砂金倭盒,坯子又轻,漆又光滑,与日本人造的没有两样,只是现在赝品很多。

  漆器要数日本货最好,坯子样式也好。比如圆盒,用三个小子盒嵌在母盒内,有的多到五个、七个、九个子盒嵌在母盒内,盒的外圆大小有一寸半左右,里边的子盒像莲子壳的样子,盒盖漆了金,制作得一点不马虎。小盒都是三分重,这是用什么方法制的?方匣子有四子匣、六子匣、九子匣,箱有衣箱、文具屉箱,还有簪匣、金边红漆三屉撞盒、俪金文台手箱,还有涂金妆彩屏风、描金粉匣、笔匣、巾金扇匣、俪金木铫、角盥、桶子、罩盒,还有罩盖、箱罩盖、大小方匣等器物。书橱的制作方法可说是奇妙到了极点:书橱上面是一平板,两旁稍突起,用来搁书,板下面的空格装书。旁边的板子雕成绦环。洞门两边漆成金色,书橱安有铜滚,线露在外边。再下一格,右边又有一个小橱,和上边结构一样,但比上边短一半;左边剩一个格。再下面,四面是虎牙如意勾脚。它圆转的地方,都用金色铜安了明线锁,两边圆浑一体,没有交接头,这也是仅仅见到的。盒子还有金银片嵌光顶圆盒、蔗段盒、结盒、腰子盒、腰子研匣等。还有秘阁、一枝瓶酒注,都用金色铜镶口嘴。还有折酒盂,上边像一个大空酒杯,坐放在一个口袋形底座上,用底座盖一个大碗,碗外边绘有金彩花彩纹,用它折酒,可以避免酒到处滴溅。还有大小碗碟,像丹砂那样红。还有绘了花纹嵌着金银片的酒盘。还有装文具的“都丞盘”,内有日本石砚、水注、刀锥、拂尘等东西。还有盖子用铅镶边的扁小方匣。还有笔筒、口袋形茶碗座子、漆龛观音。准提马哈喇佛像等。还有三层四层结构的小圆香提匣。还有或五格或三格挂吊腰间的香提匣。还有八角茶盘、茶杯、尖底劝杯,有铜罩被熏、有镜匣。还有金银螺嵌山水禽鸟图案的日本几案,长约两尺,宽一尺二寸多,高三寸。有一种高两尺的香案,面子用金银螺镶嵌了一幅《昭君图》,十分精致。日本各种各样的漆器,根据目睹者说,数也数不清。反正日本制的漆器,工艺巧妙,精致到了极点。又比如雕刻宝嵌紫檀等漆器,花费的心思和工本,也是绝无仅有的。只是只能观赏一时,恐怕时间一久,胶漆粘力就没有了,有时,匣子润湿了要伸长,干燥了要缩小,也许不能代代相传。宁可要雕刻的图案,传递着还可以观赏很久。况且现在镶嵌的器物,处处都是这样,与大明开国之初的漆制品,为什么不同啊,况且价格也很低廉。

  然而,雕刻的神奇,如宋朝的王刘九,他用青田石、楚石雕刻寿星、洞宾、观音、弥勒等神像,真是栩栩如生,这些神像在一起,相对着的表情和笑容,很像在互相谈话,这哪是后人能仿效制作的!又比如螺壳雕刻的观音、普陀的坐像,以及山水树石,看起像用游丝白描一样,那些线条,眼睛不能逐一数清楚,即使是观音的法眼,也有六种锦片,别谈螺壳深凹,就是平地的物件,也是很难下手雕刻的。又比如雕刻的诸天罗汉,他们拿的经书对着牙板,以及翻经书的牙签,样样都刻得精细,真是巧夺天工。后来有效法的人,很少能学到它巧妙的地方。又比如我大明朝宣德年间,工匠夏白眼所雕刻的各种东西,如乌榄核上雕了十六个娃娃,形状只有半粒米大,眉毛、眼睛,喜和怒都具备。又如雕的荷花九莺,飞跑的样子,雕在方寸的小核上,可说是绝一无二的精品。时间流传久了,人们便把它珍藏起来,当成留世的一件宝物。以后,有鲍天成、朱小松、王百户、朱浒崖、袁竹友、朱龙川、方古林等人,都能雕琢犀像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钮之类的器物,各种奇巧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人。比如方古林取材的精巧,更是别有一番精心的构思。方古林雕刻的瘿瓢、竹拂、如意、几杖,他依照原物的形状制作,奇妙如神,也称得上大明朝的奇妙绝技。近来仿制日本器物的,比如吴郡的工匠蒋回回,设计和制造,都很善于模仿,用铅锁口,金银花片,用螺壳镶嵌树木、石头,在金上雕花,样样都逼真,人们也都赞好。只是制作的坯子用的布稍微厚了一点,雕得不够轻,所以造出的器物,与日本货相比仍差得很远。福建的象牙人物雕刻,精致小巧,可惜没有地方放,不能进人清赏之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