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明]高濂(二十)

 執古御今 2015-12-14

 ○论砚

  高子说:砚为文房四宝中最重要的器具,古人把端溪出产的砚视为首屈一指。端溪有新:日矿石之分,旧矿石的颜色青黑,色泽温润如玉,上面长有石眼,石眼有五六道深绿色的光圈,而中央部分微微泛黄,黄色中又有黑点,黑点的形状很像鸲鹆(鸲鹆即是指能模仿人说出某些话的八哥鸟--译注)的眼睛,所以就拿鸲鹆来给砚命名。石眼又分为三种;光圈多晶莹透明的,叫做活眼;有的石眼朦胧,光圈模糊不流畅的,叫做泪眼;虽然具有眼的形状,但内外焦黄没有光圈的,叫做死眼,因此有“泪”不如“活”,“死”不如“泪”的评语。又把眼长在砚池上的叫做高眼

  ,是最好的;长在砚池下部的叫做低眼,属于第二等。只有北岩的石头有“眼”,其余的矿石有“眼”和无“眼”的互相间杂。有的有七“眼”或三五“眼”,就像天上的星星排联着似的,有的十几个“眼”上下错落生长在四周的。有的有白点如小米,贮水后才会隐隐现出,敲它没有声音,磨墨也没有声音,这是下岩的石头,现在已绝无仅有了,如果有便是稀世珍宝。上岩、中岩的石头,都是灰中带紫像猪肝的颜色,总是只有一“眼”,光圈少形状大,就像雄鸡的眼睛,敲它摩它都有声音,质地也较粗糙,这就是现在的端石。欧阳公认为端石中的子石最好,因为子石长在大石当中,是石的精髓,它发出的墨光润,放进水后水不会损耗,是最可贵的。古时有端石贡砚,无“眼”,它的质地细腻,发墨色青光润,这一定是下岩石了,我想贡砚在宋朝官府中开采得太多,没有闲功夫去剪裁打磨出“眼”的缘故吧。砚的好坏贵在能否发墨,又何必打磨石“眼”呢?无“眼”的,只要不入于俗“眼”之例,对于鉴赏家来说也没有什么妨碍了。

  ○涤藏砚法

  好砚,砚池里的水不能让它干掉,每天都要换上清水,以便保养砚石的润湿,不能一天不洗涤,如果用了两三天不洗,墨的颜色就会变差、减退。洗涤时不要磨去墨锈,因为这是古砚的明证。洗涤用皂角液和清水最好,滚开水是不能用来洗砚池的。用半夏切成平面去擦砚,极能除去沉积的墨垢。用丝瓜穰洗涤,总不如把莲房壳收起,用水将其浸软来洗砚好,既能除掉陈垢,又不会伤损砚池。不能用毡片旧纸揩抹,因恐毡毛纸屑混搅墨色。最忌讳的是用滚水磨墨,用茶磨墨也是不可以的。新墨刚用,胶性和棱角还没有倒伏,不能用力重磨,那样会伤了砚的质地。到了冬月应先将佳砚收藏起来,用粗砚来代用,这样可以抵御寒冻。寒冷时候用火烤冰,应当用四脚挣炉,把砚放在炉火架上,让微微的暖气靠近它,有时用砚炉也可以。得到了青州的熟铁砚,用这种办法最适宜。春夏两个时季,霉雨多,空气也比较潮湿,让墨积存久了,胶汁会使运笔不流畅,又会损坏砚的精采,因此必须频频洗砚。用比缎子更薄的丝织品作成口袋,遮避尘垢,把砚放在竹器匣子里,放时不可将砚直接放在另一砚上,以致损伤砚池。最好的砚最为难得,现在崇尚的好砚,未必都是佳品。那是因为人们都注重听到的而轻视亲眼所见,这样可以愚弄不是行家里手的人,那些所谓的珍宝,难道都是真正的珍宝吗,所以不能不认真观察鉴别。



  歙石出产于龙尾溪的,石头坚硬发墨,所以前人多半采用它作砚,以金星石为最贵重;石头纹理略粗,用手摩它,索索有声而锋芒尖锐的最好。歙溪的罗纹砚,有网状的纹理,细润得像玉石;刷丝,其纹理像头发那样细密;金银间刷丝,纹理也很细密;眉子

  (即娥眉--译注),纹理像鳞甲的波纹,那是旧矿的四种石所制,颜色都是深黑的。那新矿出的罗纹砚,像萝卜的纹理,刷丝砚每条纹理相距一二分,眉子有的长达一二寸。金星砚有出自新矿和旧矿的,石头颜色虽是淡青色,但质地都很粗糙;银星砚出自新旧矿的也相同。所以歙石作的砚,有龙尾、金星、峨眉角、浪松文等名称。

  有一种湖广沅州出产的石头,深黑色,也有小眼,湖广人把它开采出来作砚台,命名叫黑端,沅州人把它开采出后打磨成犀牛、鱼、龟、荷叶、八角等式样。黎溪石

  ,淡青色,里面深紫中带红色,质地很细润,越使用得久越发光亮,在深紫带红的颜色里,又有黄色的脉纹相间其中,所以俗称紫袍金带。有伪造的,是用药水穿孔镶嵌而成的,留有痕迹。洮河产的绿石,颜色绿中带蓝,细润如玉,发墨和端溪的下岩石相比也不减色,这石头出自陕西,因藏于河深处,所以很难采得。现在名叫洮砚的,都是黎石的表皮,那是长沙山谷中的石头,只是光亮而不发墨。广东万州悬崖的金星石,颜色黑得像漆一般,光润如玉,用水浸润,金星之状便自然现出,水干了便没有金星的痕迹了,很能发墨,用久了也不会减退,它的品位在歙砚之上,只有端溪下岩制作的砚可与它媲美。浙江的衢石砚,黑色的也很好,但多不发墨。

  其他像黑角砚、红丝砚、黄玉砚、褐色砚、紫金砚、鹊金墨玉石砚,都产自山东。水晶砚,和歙砚一样发墨。蔡州的白石砚,浮盖山的仙石砚、丹石砚,唐州的唐石砚,宿州的宿石砚,吉州的紫石砚,淄州的黄金砚、金石砚,可以用但不发墨。青石砚、蕴玉石砚,戎石绛石砚、淮石砚、宁石砚、宣石砚、吉石砚、蘷石砚,像漆一样黑且又发墨。明石砚、万州磁洞石砚,相州铜雀瓦砚、未央官瓦头砚、柳州柳石砚,出自龙壁下。成州的成石砚,出自栗亭。泸砚、潍砚、南剑州的鲁水砚、宿州的乐石砚、虢州的澄泥砚、登州的驼基岛石砚、归州的大陀石砚、江西宁府的陶砚形状很像铜雀、高丽砚砚上凿有花巧、梁公砚、银砚、铜砚、砖砚、漆砚、蚌砚、磁砚,这些砚的出处,不可能完全记载出来了。

  众多的砚石中,龙尾砚发墨,砚池里的墨水积存很久也不会干掉,端溪砚无论美恶都能发墨。这当中又有受水后是否干湿的区别罗纹砚超过龙尾砚。铜雀砚沉入水中十年,原来的质地仍然很细腻,所以容易发墨而不很干,且不损坏笔,其他的就值不得谈论了。唐代的澄泥砚,品级数第一,可惜流传下来的大少了,现在的人很难买到。古代的名砚,如陈省躬的仙翁砚,陶谷的两池圆砚,砚名叫壁友和;鲁公的雪方池砚,周彬公友人的金十玉海砚,徐阐之的小金成砚,宣城的四环鼓砚;李后主的生水砚,砚里有黄石子,石子在就有水,石子不在砚就会干涸;孙之翰有呵水砚,一呵气水就流动起来;了晋公有水砚一弘,里面放满墨水,墨水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干涸;刘义叟的造丸砚,丁宝臣的绿石砚即绿豆端,也叫玉堂新制,送给了王介甫,所以王介甫为此而写有:“玉堂新制世争传,况是蛮溪绿石镌”的诗句。

  苏长公的砚上刻有:“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锤,以出斯珍。”这就是说的下岩的端石砚,在宋代也如此难于采得,何况现在又过了几百年了,怎么能够轻易得到呢。

  我所见过的砚台有上百方,且都是名砚,不可能逐一地详细地全记下来,现在只列举其中最宝贵的谈一谈:如端溪的天生七星砚、绿端石砚、玉兔朝元砚、子石、未央宫砖头砚、德寿殿犀纹石砚、天潢砚、龙尾石筒瓦小砚、洮河绿石砚、银丝石砚、古瓦莺砚、灵壁山石砚、龙尾石段砚、兴和砖砚、石渠瓦砚、豆班石砚,这些都是砚中为数极少而又十分精妙的,画出它们的形态,和海内的鉴家共同赏玩。噫!有了砚台把它存放在盛饭食或衣服的竹器里,就像范馨把它留给孙子那样重视砚,能够有几个人呢?能看轻金玉而珍视砚石的,又有几个人啊!

  况且好砚不得其主的,又不知道有多少了。其中沉于深水,掩埋在深深的泥土里,毁于兵火,败于颠覆,受灾于人间暗算的,被困于科举考场的,又何止千百件呢?真可惜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