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国内引起注意,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 二、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很多彩色套版,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他们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联系数学做到四个字。“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由于我注意充分使用教材、让学生看书。所以省去了不少制做教具的时间。我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考虑如何抓住教材的重点,如何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引导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自学,如何加强课上练习等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去了。 (二)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在行间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 2.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 3.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 4.对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第四段,我让学生着重研究推导法则的全过程。 就这样,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精读一段,引导帮助一段,看明白一段。把这部分教材精读完了,再和老师研究,困难就减轻了。有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成果,就再次让他们精读和议论。 5.在复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书温习 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我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 (三)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自学方法 数学课本中有插图,有文字。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字的内容各不相同。 1.讲概念教材,应是按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安排 2.对讲法则的教材,要注意看竖式旁边的注释 3.讲应用题的教材,引导学生注意看题目下面的分析 (四)坚持培养自学能力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3.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美国的教育家提倡“发现法”,苏联的教育家强调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国的教育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显然,他们都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随之就会显著提高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