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流程

 江山携手 2015-12-15
        传统课堂效能低下,主要表现在:目标的模糊、内容的无序、方法的陈旧、过程的单一……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它要求我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从“培养方法意识”到“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注重建构知识的意义,减少教师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展示提升的过程。

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经营新课堂的主要抓手,抓住“课堂结构”和“导学方法”两个原点,建构了一套以“自主导学”为核心的课堂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由“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模块构成,具体操作为:

一是定向,即在课前交流预习环节预设课堂学习目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当堂学习步骤;

二是指导自学,教师根据当堂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导学思考题或活动方案,引导学生独立、紧张、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

三是互动展示,先是小组互动展示,组内交流自读、自探、自研、自悟成果,并讨论确定在全班展示的方案,要求做到分工明确、活动到位、指导到位,真正实现“合而升华”、“互补共享”;

四是全班集中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全班性展示活动,以教材为基础,以目标为基点,拓展、演变、提升,通过各种课堂形式的展示,将说、谈、演、写、唱等引入课堂,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这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击、才智的展现,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欲望、竞争意识。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互动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氛围,发挥追问诱导、调控服务、精讲点拔、目标引领等作用,扮演的是支持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五是当堂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学生当堂目标完成情况。训练题设计要瞄准训练目标,着眼知能转化,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这套课堂导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始终是在教师主导下紧张有序高效地进行,另一方面又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由教师一人或个别精英学生唱“独角戏”的格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沉闷呆板而变为充满生机和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