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质朴的教育

 江山携手 2015-12-15
  最近,从日本静冈县的原里小学回来,几个细节让金华市宾虹小学副校长邵彩仙越想越有一种紧迫感:“我们现在不是要学人家什么,而是要反思自己。对教育而言,要多做质朴的事情。越是华丽的架子,越是说明心虚。”

  手懒会导致脑懒

  当天9点左右,她来到原里小学门口。一看到校门,她首先吃了一惊:校门这么小!简直就像一个临时通道。印象中,国内小学的大门大多高大气派……

  一直往里走,地面非常干净,有尖角的地方都被包裹着防撞贴,地面上没有果皮、纸屑甚至头发丝。此前在街上,她还纳闷,为什么这里的清洁工都不戴手套。到了学校,她突然明白,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不会乱扔垃圾。

  午餐时间到了,一个学生上来“伊里哇啦”讲了几句话,班里的同学兴奋地鼓掌。当天的午餐是两片面包、一盒牛奶、三份混合蔬菜。吃饭的时候,老师也跟学生一起吃,没有人讲话,一切都在静悄悄中进行。

  吃完饭,同样有一个学生上来说了几句话,宣布午餐时间结束,然后,大家收拾盘子、碗、勺子,分类清洗干净,叠放整齐后,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会过来将餐具推到食堂。喝完牛奶的纸盒不是直接扔掉,每个孩子会站在水龙头边上,剪开牛奶盒,拆成一张纸,把里外都清洗干净,然后一张张叠在沥水篮里以备回收。

  此前,邵彩仙已经看到一个类似的细节,清洁工在回收矿泉水瓶的时候,把瓶子分为三个部分———瓶盖、标签纸、瓶身。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他们的垃圾分类回收确实做得很好。

  在学校里,孩子们要自己动手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管理图书馆,不像中国一些家长,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事情都由父母代劳。

  事实上,家长代劳带来的弊端早已显现。有金华老师指出:不少中国孩子表现为自理能力弱,思维不活跃,很大程度上由于“手懒”导致“脑懒”。这位老师认为,手脚勤快方能思维敏捷,手巧才能心灵。

  真实育人,可贵!

  日本孩子把自画像贴在墙上,用我们的眼光看,其实画得并不大好。高年级学生用矿泉水瓶和铁丝做的小制作,看上去也很幼稚。但是,他们就这么“素面”地放着展示。

  “从孩子们中间一路走来,感觉特别真实。”邵彩仙说,这是她最大的感受。

  客人临走时,班里的孩子都跑出来送客人。两行松散的队伍,有的孩子会围过来,有的孩子会扑到怀里拥抱。给人的感觉是,孩子是真心出来送别的。

  这个学校不算大,但是有一个相当于两间教室的医务室。里面有沙发、小床、电视,两个生病的孩子在里面,有医务人员陪护。学生一旦发现感冒,就会自己戴上口罩。而我们国内的学校经常强调以人为本,事实上,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医务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质就一个字———“真”。

  再来说说文明礼仪。都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看看国内游人的素质,实在有愧老祖宗的遗训。日本的小学里,低段学生要学会与人打招呼,三四年级要学会关心、关照对方;五六年级要学会表达感谢。这些要求不是空洞的标语挂在墙上,而是融入了课程当中。

  稍加对比,不难发现,我们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不比日本孩子少,我们学校硬件设施也不比日本学校差。在教育孩子上,我们能否放下华丽的架子,多做一些质朴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