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方法论之:借助“两图”,引爆“两力”(2)

 江山携手 2015-12-15

二、思维导图

 

1、概念

根据东尼·博赞本人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法”:“记笔记”(指在读书、听讲座、交流时将别人的思想记录并整理下来)和“做笔记”(指将自己的思想激发并整理出来,如写一篇论文,做一份讲稿等)。

思维导图是用来表达放射性思维轨迹的工具与方式。它反映大脑的思想过程的模式,与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相吻合。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既指构图过程又指构图结果。简言之,即把大脑的想法“画”出来。

2、结构

思维导图是由中央向四周的放射状结构。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主题和分支。

    主题只能有一个,通常都采用图形,被放置在中央。其他围绕主题、按照层级关系延伸开去的部分,都叫分支。分支由关键词和紧贴其下的曲线组成;关键词可用文字表达,也可用图形或符码表达。

    3、要素

思维导图的组成要素:图形,分支,曲线,关键词,颜色。

4、特征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

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符码)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或短语)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因此,它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

 

           教学方法论之:借助“两图”,引爆“两力”(2)
    
5、制作

思维导图的制作极其简单。只要一张纸和几只彩笔,只需以下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当然,也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但不能代替手工绘制。

①把主题放在中央。

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内容的主题。利用色彩(尽可能使用多种颜色,有层次感),清楚地凸显主题。

②向外扩张分枝。

从中心主题的中央图形出发,用树形格式画出很多曲线,即将有关联的要点分支出来;每个主要分支再建立自己的更小分支;依此类推。

③使用“关键词”表达分支的内容。

尽情地联想和想象,将其内容的关键的名词或动词添在分支曲线上。还可在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或符码。

④用不同的色彩、线型、字体、图形或符码表示分支的类型、次序等。

如:近中央的分枝较粗,字体较大;可用数字表明内容的顺序;相关的分支可用箭头符号连结起来或在旁边分别标注相同的代码,等等。

⑤思维导图不修改几遍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整理、补充和美化,或重构,以增进梳理、理解和创新。

6、评价

在不同的应用阶段,评价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初学者,虽然脱离了“无意识的低效”阶段,但可能还处于“有意识的低效”状态,此时的重点应该是绘制技巧,即从形式上去评价,譬如关键词提炼得是否合适、配色是否合理、布局是否美观等。最好的办法是找几幅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手绘的技巧或软件的使用。

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评价重点则应该以内容为主,即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准确、顺序是否合适、是否符合主题、逻辑是否顺畅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有意识的高效”阶段。

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评价重点则应该转移到思维导图对创造力发挥的促进上。此时,学生做出来的图不应该停留在对现有资料的整理上,而是应该将个人的见解有效地体现在图中,激发新的想法,产生新的创意。由此可以促进学生跨入“无意识的高效”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