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剂

 猴小妹小姐 2015-12-15

二、大柴胡汤方

        

        柴胡24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12克  生姜10克  积实10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水煎温服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并病的治剂,除柴胡证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为应用本方的要征。

        有关大柴胡汤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汤: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证,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烧不退,虽现柴胡证,若心下痞塞,大便燥,舌

黄苔者已非小柴胡加石膏所能治,则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证均常见,宜注意。

        (二)大柴胡加芒硝场:于原方加芒硝10克(分二煎冲化),治大柴胡汤证,发潮热而谵语者。

      

      (三)大柴胡加桔皮汤:于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汤证心下逆满,呕逆甚者,伤食多见本方证。

      (四)大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桂枝麻黄各9克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汤。

            治太阳少阳并病而有大柴胡汤证和葛根场证者,哮喘常有本方证,口干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10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汤成,

去滓内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合并者。

   

      (六)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证与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

      (七)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9克,牡丹皮10克,冬瓜子、芒硝各12克即是,

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大黄牡丹皮汤证合并者。

 

 

按:以上三方虽均以大柴胡汤合以驱瘀药,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为桂枝则偏于治上,应用于头

脑心肺诸病的机会为多,后方以有冬瓜子则长于治痈肿、兰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若疯狂、癫痫、脑

震荡、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瘀血性哮喘等多前二方证,适症选用之无不应手取效,若口舌干燥者,

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应用的机会颇多,以上不过略举其要耳。

      (八)大柴胡汤与菌陈蒿汤合方:于原方加菌陈18克,栀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汤证而并发黄疸者,急性传染性肝炎多见本方证,宜注意。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

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按:此微结即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而只心下微有结滞感耳

。本方治疗确有捷效,但用时宜根据上述证候,我常用本方,深有体会,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证,疲

乏无力而温者,概属本方证,尤以下述合方更为常用良方。

   

        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8克  当归9

克  川芎9克  茯苓12克  苍术10克  泽泻18克  水煎温服。

      

      治柴胡桂姜汤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合并者,常以适证运用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病等均有良效

。长期的无名低烧用之尤验。屡用本方加吴茱萸治剧痛的青光眼得奇效。慢性肝炎见本方证亦多,肝区

疼可加王不留行,增量甘草治之。肝功不正常宜加丹参、菌陈。

 

 

四、四逆散方

        柴胡  白芍  积实  炙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为细末,白饮和服3—6克。各药取6一12克作煎剂益佳。

        方解:此为芍药甘草场与枳实芍药散合方更加柴胡所组成,故治芍药甘草汤与积实芍药敬的合并

证而有柴胡证者。

          按:实践证明,本方证的四逆甚少见,据所经验,只若胸胁烦满,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汤证

,不呕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常用之加减方和合方

          (一)四逆散加龙骨牡蛎:于原方加龙骨牡蛎各12克,水煎温服。

                治四逆散证胸腹动悸而烦惊者。倍芍药量,治阳萎有验。

          (二)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于原方再加桂枝、桃仁、丹皮、茯苓各9克即是。

                治四逆散证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后世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大都宜本方。脑心血管(病

)不可下者也有与本方的机会。心绞痛者更宜合用半夏栝楼薤白汤,或更加生姜。

        (三)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即于原方加当归、川芎、茯苓、苍术各6克,泽泻12克即是,水

煎温服。

            治四逆散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合并者,此和上述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均属治慢性肝

炎的要药,胸胁满、微结、身无力,渴而大便干者宜前方。胁下满、心下痞塞,大便溏者宜本方,余则大

同小异。若噫气不能食者,宜加人参、桔皮、生姜。肝区痛加王不留行;肝功不正常加丹参、茵陈同前法

 

 

病例举要

   

          刘××,男,37岁,工程师。素不信中医,更不喜中药。初患感冒发烧,经西医注射服药不已

,续即头痛如裂,日夜呼叫不得眠,以至亲关系乃亲往探视,诊脉弦数,胸胁苦满,心烦口干,头痛难忍

,与小柴胡加石膏汤,服已即愈,此后笃信中医,后患肺结核,始终经我医治而愈。

   

        王××,女,55岁,家庭妇女。从汽车坠下,住某医院一周始终昏迷呕吐,抽验骨髓结果:脑有

积水微量出血,后转另一医院,认为不能速愈,今回家疗养。后乃邀我往诊,脉弦实有力,舌苔黄厚,二

便不利,余如上述,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剂自能活动,与食已不吐,但仍头痛晕,继服

七八剂诸证尽已,无任何后遗证。

 

 

刘××,男,63岁。一周前发高烧,近日发黄,小便黄赤,两胁胀满,恶心,舌红脉弦滑数,

检查肝功能:GPT 219、黄疽指数20。与大柴胡场合茵陈蒿汤,服七剂黄退,20剂诸证已,肝功正常。

   

        田××,女,20岁,本院学生。以哮喘住院,发烧,喘鸣,胸胁满,口舌干,脉浮弦数。与大柴

胡葛根场合方加生石膏,服一剂喘平。

 

 

胡××,女,22岁,73l医院会诊病人。慢性肝炎多年,肝功一直不正常。近查肝功:GPT

2810单位。症见肝区痛,大便燥结,先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服6剂后症缓,因便仍干改

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连服10余剂GPT降至500单位。又改服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场加茵陈10数剂,

肝功恢复正常。

   

        李××,女,32岁。经××和××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用短期激素治疗不效,经入介绍来诊

。症状不规则发烧,面部、背部红肿如牛皮癣样皮肤病变,兼有颈项腰背疼。血象变化亦明显。与柴胡桂

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石膏45克。病人药后有效,故连服30余剂后复诊。面部、背部红班基

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规则发烧,颈项腰背痛已消失。

 

                                                 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 江淑安

小柴胡汤法是仲景专为少阳病而设,亦称表里和解法。对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

●后人根据仲景原意将小柴胡汤证中可能出现的或有或无证和伴见证归纳为七个,临证仍遵小柴胡汤法,仍用小柴胡汤,只是随证增减药物而已。

●在少阳病过程中,由于感邪的轻重、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等,可能出现不同兼证。在治疗上,必须根据不同兼证产生的病因,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兼施以解表法、下里实法、软坚润燥通便法等不同的兼治法。

●有的病证非少阳证,但也有正邪分争的病机特点,仲景仍施以和解法,投以小柴胡汤或以其加减。体现了中医病机相同,则“异病同治”的原则。

小柴胡汤法,亦称表里和解法,是现今临床上运用仲景的方和法较多者之一。方之与法,必因证而立,亦因证而异。有主证,必有主法主方,有或然证,必有灵活加减,有变证,必有变法变方。小柴胡汤亦是如此。

病有主证 必有主法主方

小柴胡汤法是仲景专为少阳病而设,其主证后人归结为七大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多由气血虚弱,不能卫外,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邪正分争于半表半里所致(见原文第99条)。由于病在半表半里,邪正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替出现,故见往来寒热;少阳胆经循于两胁,“正邪相搏,结于胁下”,经气不利,故苦于胸胁满;肝胆之气不舒,郁而乘脾,不能健运,故见嘿嘿不欲饮食;少阳肝热内郁,上扰则心烦;导致胃气上逆则喜呕;胆热上蒸致口苦;胆热伤津致咽干;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且胆与肝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少阳邪热循经上干空窍,故致目眩。

主证既如此,故治法必须和解少阳表里,主方是小柴胡汤,方药组成是: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仲景的煎服法是: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取一升,日三服。方中主药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簿,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胆热而除烦,与柴胡相伍,能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降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另生姜与大枣相配有调和营卫,以利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功。本方配伍严谨,疗效显著,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解表里”的特点和功用,故本方本法是对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


证有或然 法不变药增减

或然证是主证中可能出现的或有或无证和伴见证。小柴胡汤证,后人根据仲景原意将其归纳为七大或然证,因其病因病机未变,只是证状稍异,故治仍遵小柴胡汤法,只随证增减药物罢了。

或胸中烦而不呕是少阳邪热内扰心胸,而未涉及胃腑,故不呕。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因未影响到胃)加瓜蒌实一枚(约9克)以清热开胸。

或渴是少阳邪热伤津所致,故去方中辛温之半夏,加重人参用量至四两半以生津。

或腹中痛邪在少阳,肝胆气郁,郁乘脾土,气机不利,故致腹中痛。去方中苦寒之黄芩,以免伤脾,加白芍四两以柔肝胆。

或胁下痞硬足少阳胆经循两胁,邪聚少阳,结于胁下,经气不利而致。故去方中甘温增满之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消痞。元代医家王好古说:“牡蛎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痞。”系独到经验,故加之。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因邪阻少阳,三焦水道不利,水饮内停,水饮上凌于心,则致心下悸;下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小便不利。故去方中苦寒之黄芩,以免伤脾,加茯苓四两以健脾利水去饮。

或不渴,身有微热不渴,是里和,热未伤津;身有微热,是表未解。故去方中补里生津之人参,加桂枝三两以解表邪。

或咳者是兼肺寒而气逆所致。故去方中甘壅之人参、大枣,以利于平逆气,遵《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和“寒者温之”的原则,加五味子半升以酸收逆气,加干姜二两以温肺祛寒。

病有兼证 必有主法兼法

本方主法是和解少阳表里,专用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在少阳病过程中,由于感邪的轻重、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等,可能出现不同兼证。在治疗上,必须根据不同兼证产生的病因,施以不同的兼治法。

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法本法适用于少阳病兼有太阳中风证,证有发热,微恶寒,汗出恶风,四肢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苔白,脉弦等症状。方用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汤合桂枝汤),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兼。

和解少阳,兼通下里实法本治法适用于少阳病兼有阳明腑实证,证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腹胀满硬痛,大便不通等症状。方用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去甘草、人参,加枳实、大黄、芍药),以方中之小柴胡和解少阳为主,去人参、甘草以免补中留邪;枳实、大黄行气攻下里实;芍药缓腹中急痛。本法是兼有通下里实之法,方中必须加大黄,“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兼以软坚润燥通便法本法适用于少阳病兼有阳明腑实证,经误下后正虚而里有燥屎证。证有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大便微微下利(实为热结旁流),伴腹满痛拒按,少气,乏力等症状。方用柴胡加芒硝汤(即小柴胡加芒硝而成),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以芒硝软坚润燥通便为兼。因误下后正气较虚,里实不甚,故不用大黄、枳实之通下里实,而留用小柴胡汤中的人参、甘草以扶正气。本法证在误下前,即是大柴胡汤证,误下后正虚里实未去,故不用攻下过速的大柴胡汤,而用润燥软坚、通便性缓的柴胡加芒硝汤,二方比较,一者为和解兼攻里之重剂,一者为和解兼攻里之轻剂。

和解少阳,兼泻热安神法本法适用于少阳病兼有里热之烦惊谵语证,证有胸满心烦,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谵语,惊惕,伴发热、口渴、苔黄燥,大便不通等症状,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即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铅丹、茯苓、大黄),以小柴胡汤加桂枝和解少阳,并使里邪从少阳外解;龙骨、牡蛎、铅丹重镇止惊烦而安神;大黄泻里热,使大便而下;茯苓宁神通利小便;因病热较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甘草之缓。少阳和解,里热得泻,烦惊谵语等证必自除。

和解少阳兼温化水饮法本法适用于少阳病兼有水饮内停证,证有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小便不利,口渴,但头汗出,苔白或滑,脉弦或滑等症状,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用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之邪;瓜蒌根伍牡蛎逐饮开结;桂枝、干姜温阳化饮;甘草调诸药。少阳和解,三焦畅通,则水饮去后诸证即除。

病机有同 而有异病同治

上述少阳主证及兼证,其病因均是邪在少阳,其病机特点均有正邪分争,寒热往来。然而有的病证非少阳证,但也有正邪分争的病机特点,仲景仍施以和解法,投以小柴胡汤或以其加减。如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见《伤寒论》第149条原文),其病因虽是热入血室,但在病机上有“正邪相争”,故证见“寒热如疟状”,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对此,因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后人钱天来认为:“小柴胡汤中应另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再如小柴胡汤化裁而成的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用以治疗疟病发渴者和劳疟,其病因虽是疟邪为患,但其病机仍有“正邪相争”,故证见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因其伴有口渴,故去小柴胡汤中之半夏,以免辛温伤津,加瓜蒌根以生津。
附: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治验举例:
张某某,女,42岁,干部。因患感冒3天,自服银翘解毒片、APC等中西药治疗罔效,病势加重,卧床不起,于2002年3月12日其家人邀余往诊。证见寒热往来,无汗,头痛,身痛,饮食不进,时恶心欲呕,自觉两胁支撑作胀,伴心烦不眠,胸闭,咳嗽少痰,苔白,脉弦,体温38.5.。C。其寒热往来,饮食不进,时恶心欲呕,两胁下支撑作胀,心烦不眠,苔白,脉弦等为少阳见证;其无汗,头身疼痛,为太阳之表未解;其胸闭,咳嗽少痰等亦为太阳表邪未解,肺气不宣所致。证属少阳病兼太阳表实证,师仲景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之法,方用柴胡麻黄汤方(自命方名):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法夏6克、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5枚。3剂,每日1剂,日3服。服一剂后,周身微微出汗,诸证减,3剂服完诸证已,食欲恢复,精神如常。
按:仲景的“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法,其主方是柴胡桂枝汤(见《伤寒论》151条原文),根据原文所述和以方测证,可知其适应证当是少阳病兼太阳表虚(中风)证,若是少阳病兼太阳病表实(伤寒)证,其证及治疗用方仲景均未言及,这是仲景言未及意未尽之处,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从少阳病兼太阳表虚证用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汤合桂枝汤),便可知,如若是少阳病兼太阳表实证,当用小柴胡汤合麻黄汤。
曾某某,男,25岁,农民。于2004年6月6日初诊,患者自诉发病前半个月因事与家人争吵后,两胁作胀,并渐累及胃脘胀满疼痛,不欲饮食,食后胃脘胀痛加重,伴嗳气频繁,时恶心欲吐,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郁气滞,方用小柴胡汤加川楝子12克,连服6剂后诸消失。

按:本病例由于情志不舒,肝胆气郁,横逆犯胃所致,故首先见两胁作胀,而次渐及胃脘;由于气机郁滞,故胃脘胀满疼痛,不能饮食;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嗳气频繁而时恶心欲吐;其口苦,苔黄,脉弦数是兼有郁热之象。选方用小柴胡汤而不用逍遥散,理由是逍遥散虽能疏肝解郁,但不能和胃降逆。而小柴胡汤中之柴胡加川楝子相伍,既能疏肝又能理气滞,半夏、生姜和胃降逆:黄芩清肝胆郁热;人参、甘草、大枣健脾胃,以抗胆之横逆。方药恰对病机。本病例选用小柴胡汤的理由是:证中有口苦,两胁作胀,恶心欲呕,均为小柴胡汤“主证”所见,《伤寒论》第103条云:“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故用之无妨。药后病证得除,也证明了仲景的“但见一证便是”确属经验,也启发了我们,运用仲景和前人的方剂,不能刻舟求剑,要切中病机,触类旁通,灵活多变.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表里不和,治在少阳

从人体来说,不管任何疾病,从病位表里来说,无非在表,在里,或半表半里。从上中下来说,无非上焦,中焦,下焦。因此任何疾病皆在上下表里之间,根据中医理论,脾升胃降维持着上焦心肺和下焦肝肾的能量交换,脾气的升有助于下焦肾水的升腾,胃气的降有助于上焦心火的下降,心火肾水交于中焦,有助于中焦对食物的腐熟。同时,脾胃的升降还维持着浊气的下降和清气的上升,有助于清气上升以营养心肺头脑,使浊气下降以排出体外。故中焦脾胃的疾病则可影响到上焦心肺和下焦脾肾,如果脾胃消化不良,严重时就会出现胃不和则卧不安,这时的失眠,就要从中焦论治了。还有两种情况,就是上焦的疾病影响到中焦,中焦出现问题后,继则就可以影响到下焦,或者是下焦疾病,影响到中焦,中焦再影响到上焦。例如,心肺脑的疾病,由于其得病多由于邪气所侵,这种气多是浊气,故经常出现昏迷,谵语等情况,当影响到消化功能时,就会出现大便秘结,腹泻等情况。其实,其病机多由于上焦邪气不能经过胃气下降,下焦清气不能经脾气上升。故出现上焦清静之脏为邪所困,下焦排邪之地清浊相混,故而出现以上症状,故治疗时可以清上焦之邪,或通腑以助胃气之降,浊气降则胃气自升。故通腹泻浊法在心脑肺重症经常应用。另外,下焦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便秘时,浊气不能下降,浊气则随脾气上升于心肺,故会出现胸闷,憋喘等情况,严重时则会出现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故保持大便通畅以助胃气之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脾胃的升降在交通上下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故临床中,通过治疗上下焦效果不好时,而通过治疗中焦却可以起到作用,例如临床上就有半夏泻心汤治失眠,成气汤治疗脑中风,心梗等疾病,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腹泻等。因此,当上下不能交通时,我们就要考虑从中焦治疗。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那么表里不和该如何处理呢,从中医角度来说,里证可以通过上面三焦的治疗,表证则需要解表,但是表里的通路则在少阳,少阳可以把在里之气输于体表,以助体表以抗邪,同样如果邪气较强,也可以通过少阳而入里。故少阳在表里的关系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阳兼表可以解之,少阳兼里可以下之,并在少阳可以和解,根据伤寒论,少阳病的代表方小柴胡汤,其中柴胡不仅可以解表,而且可以入里,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其配伍黄芩,则和解少阳,就柴胡配黄芩来说,就可以解决表里,半表半里的问题了,
       但为什么又有半夏,党参等药呢,因为在表之气,来源于在里之气,只有里气足,其在表,半表半里之气才能抗邪外出,故需要参姜枣草生里气,以助在外之气,那半夏又起什么作用呢,这就要看半夏黄芩的配伍了,半夏配黄芩,辛开苦降,以通中焦,中焦无邪,上下交通,再加上参姜枣草以助气,柴胡黄芩去表里,半表半里之邪,那病岂有不治之理。其实,小柴胡汤就是一个人体全身表里上下通治的方子,故临床上为什么有小柴胡派之说呢,因为少阳是表里的通道,故表里之疾病,是可以从少阳论治的。
       中焦是人体上下气机的枢纽;
       少阳是人体表里气机的枢纽;
       泻心剂是辛开苦降甘和侧重苦降调理人体纵向气机的代表剂;
       柴胡剂是辛开苦降甘和侧重辛开调理人体横向气机的代表剂。

                                                   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中柴胡易为黄连,生姜易为干姜,则成半夏泻心汤。柴胡、生姜均味辛,主辛开外散;黄连味苦主苦降,干姜主温中守中。    

      刘渡舟氏善“调气”,认为:“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并认为涉及到“气”,“肝胆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临床上善用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脾胃。

“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

       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

小柴胡汤组成: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半夏、党参、炙甘草
半夏泻心汤组成:黄连、黄芩、大枣、干姜、半夏、党参、炙甘草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邪踞少阳,枢机不利。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误下后导致“中虚热结,胃气壅滞”而致痞。
主证:心下痞硬,呕逆,肠鸣下利。
已致“中虚”故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而用半夏泻心汤“泄热和中,降逆消痞”。

柯韵伯:“……未经下而胸胁苦满,是里之表证,用柴胡解表,心下满而胸胁不满,是里之半里证,故制此汤和里。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
陈亦人氏认为,痞证和其他证候一样,都有寒热虚实之异,所谓寒热相结之痞,实际是正虚邪实。虚寒痞代表方剂即理中汤,实热痞代表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虚热结”之痞证可用两方加减化裁。故成半夏泻心汤。陈亦人氏认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虚寒下利,热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胸廓属少阳,内含心肝脾肺胆胰,且柴胡剂利小便、通大便、汗。机体三个排邪渠道尽已开通,故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极其广泛。

陈亦人总结出小柴胡汤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
1.能治胃肠升降机能紊乱,呕吐,二便失调等证。
2.能治肝胆疏泄不利,胁部、腹部胀痛。
3.能治小便短少,对慢性肾炎,腹水、少尿,肾功能严重破坏,因伴有柴胡证,投小柴胡汤加味,收到显著效果。
4.能治心悸,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有效。
5.能治长期低热及其他发热待查,特别是寒热间歇发作有效。
6.能治胆经郁热之鼻渊与风火上扰之耳聋以及木火犯肺之咳嗽。据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年)时行咳嗽,无论长幼,服此皆愈。
7.能治热入血室及其他血分瘀热证,可加生地、丹皮、地骨皮之类。
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然其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疣状胃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贲门痉挛、急慢性肠炎、痢疾、泄泻、小儿暑泻、小儿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胃扭转、便秘、胆囊炎、消化道肿瘤、(胰头肿瘤、贲门癌、食道中断癌术后综合征)、病毒性肝炎、多涎症等等,只要是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多可以此汤加减变化治疗。
刘渡舟说:“半夏泻心汤,冠于诸泻心汤之首,实为内科治疗胃脘病开辟了法门。尤其是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证则可于诸泻心汤中随手拈来,往往获得奇效。现代医学所谓急性胃炎、胃肠炎、溃疡病,以及肝胆等疾患,凡以呕、痞为主证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多能获效。”(《伤寒论讲解》)
观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生姜,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两方各只有七味药,药味仅一两味之差。一方有柴胡,一方多一味黄连;一方用生姜,一方用干姜。而主治病机与病症范围则大有不同。
可见经方配伍之严谨,奥妙变化之无穷。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此方有补血养肝作用,治疗妇女血虚造成的月经不调,头目眩晕,偏头作痛,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如果属于肝胆气郁,气郁火生的口苦胸满则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在气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气及血,而出现阴血不足的手麻头晕,腰腿酸软,心烦少寐,下午低烧,脉来弦细等证。导师每用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疏肝解郁,以顺其阳用,补血柔肝以滋其体阴,用之则每获良效
临床用于治疗经期感冒、月经不调属于肝郁血虚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汤与启膈散接轨治疗肝胆气郁,胸胁苦满,而又饮食堵塞,噎嗝难下,如梗如阻,憋闷难堪。与颠倒木金散接轨治疗气病及血胸痛连胁之病;与三仁汤接轨,治疗少阳合并湿邪之发热,也有立杆见影之效。本方与经方合用者,如治疗肝胆气机不利,痰气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疗湿热蕴郁肝胆所致黄疽的柴胡茵陈蒿汤等,均为刘老临床常用之效方。以上只是刘老使用小柴胡汤经验中的九牛一毛,限于论文篇幅,不能详述。能否反映导师学术思想,权作窥管之见。

                                                                     医话:小柴胡汤治疗胆石症

                                                                                江湖中郎

 众所周知,中医没有胆石症这个病名。只是在有些症状上与“胁痛”相似。这个病急性发作绞痛难忍,曾记得父亲前院有个刘姓老汉,患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手术切除了胆囊,仍然疼痛不止,日夜哀号,甚是可怜。东求西治,终无果而终。
  一次去虎林医药公司采购药品,听工人们闲谈,大药房有一个从南方来的老中医擅长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于是我趁着等车的闲空去了这家药店,想一睹老中医的风采。老中医60多岁,普通话讲得很流利。旁边有三四个病人在候诊,脉摸得不错。一般不用病人先将病情,诊脉完毕即告知病人的症状,大体上都差不多。以前你只是听说南方人脉条好,今天总算开了眼界。我交了诊费,老中医号脉后说我有头痛病,胃病,胆囊不好,腰痛,腿痛,反正好地方不多。我说差不离,主要是有胆石症,已经有几年了,没有治愈。老中医说无妨,我开几副汤药,你就可以痊愈。于是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如写天书,洋洋洒洒三十多味药,我仔细辨认了一会,才看出那是小柴胡汤加味。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小柴胡汤可以治疗胆结石,以前只是知道排石汤可以治疗此病。
  随着中医书籍增多和医学知识不断丰富,再加上病号倍增,便有了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的机会,效果比较不错。但是应用此方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机会真的很少,一般多是应用西药输液治疗,那时候大多应用氨苄青霉素,很少选用头孢类抗生素,刚刚流行,价格昂贵。对于胆绞痛严重的胆石症,运用重要的机会就比较多了。如治疗一位患者,夜晚右胁痛难忍,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咽干,触诊墨菲氏征阳性,舌苔黄腻,舌质深红。脉弦数。既往史有胆石症,考虑为胆石症急性发作,胆囊炎,系肝胆湿热所致。小柴胡汤去生姜大枣,加茵陈,双花,大黄,元胡,川楝子,金钱草,白芍重用30克,两煎连服,一清早就止住了疼痛。以后又连着喝了几剂便没有了踪影,直到后来他又介绍来了一位但是症患者,方知其已愈。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应用中药治疗此证,以往多合西药输液,所以记忆犹新。
  后来学习了门纯德老先生的经验,方知门氏是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胆石症的高手,而且不去生姜大枣,谓姜辛健胃,可走气分;枣甘益脾,可养营分;姜和枣的关系就如同脾胃的关系,营卫的关系。并言郁金是治疗胆结石、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妙药。治疗时以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子,随症加减。如有胆囊炎加金银花、连翘、茵陈;无胆囊炎加枳壳、郁金、姜黄;体温高加金钱草和芒硝;胆绞痛加生白芍。门老喜欢应用生白芍,很多方子中都体现了他这一特点。另外他自拟的化石丹,既可以单用治疗胆石症,也可以配合汤剂冲服治疗胆石症和泌尿系结石。化石丹由火硝60克、郁金60克和肉桂30克组成,每次中午和晚饭后各服6克,只是火硝不太好寻觅。,


                                                                        胃脘痛的临床经验

                                                                               平凡中医

胃脘痛大体相当于西医的胃炎、胃溃疡之类的病,西医对此病的治疗多数效果良好,但,有易复发之弊,且对于病情复杂、顽

 

固的往往不效。古来有“十人九胃”之说,虽说“九胃”所指并非皆是胃脘痛,却也足以说明此类患者不在少数。故而,能对胃脘痛一病治疗时,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良好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正反映了作为一名中医的医疗水平。如果每一名中医都能如此,那么我们中医之兴复则指日可待矣。不过,要想拥有这样的医学水平也是不易的,必经过无数临床,反复琢磨,然后方有所得。下面是我临证中对于胃脘痛的一点经验,用之得当,确有一剂知、两剂愈之效,屡经试验,无不效验,故方敢诉诸笔端,供诸同道参考交流,若有临证使用而取效,解除患者苦痛者,则更慰我心矣。
中医治疗胃脘痛多从以下七种证型论治:寒邪客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瘀血阻滞、食滞胃脘、湿热中阻、肝胃不和。临床应用有效有不效,治愈率不够理想,多有久治不愈者。我在临床中经过多年摸索,发现了两个治疗胃脘痛有特效的方子:一个是小柴胡加芍药汤,一个是大柴胡汤。具体方药如下:
一、        小柴胡加芍药汤。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白芍药15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有痰湿者加温胆汤或三子养亲汤。
有生石膏证者,加生石膏30——90克。生石膏证可参考《从少阳论治颈椎病》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只要脉象弦或弦滑者即可应用。
二:大柴胡汤。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炒枳实15克  白芍药12克  大黄10克(后下)生姜3片  大枣6枚。
有痰湿者加温胆汤或三子养亲汤。
有生石膏证者,加生石膏30——90克。生石膏证可参考《从少阳论治颈椎病》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只要脉象弦或弦滑,有大柴胡汤症者,即可放胆应用,无不效者。大柴胡汤症主要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这里对大柴胡汤症作一下具体介绍:第一,呕。大柴胡汤症之呕与小柴胡汤症之呕是不同的,小柴胡汤症之呕,乃水饮上逆所治大柴胡汤之呕不仅有水饮上逆,还有阳明内结胃气上逆,有时这种上逆还表现为食管内有上顶感,或近咽喉部有上顶感。第二,心下急。心下急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有时不一定患者自己有感觉,医者用手按患者脐部,可有硬块痞结。第三,郁郁微烦。郁郁乃心情不畅之貌,微烦乃烦躁之微者,乃阳明内热上涌所致。
    上所述两方,只要脉证相应者即可应用,无不效者,切莫看两方平常简单而忽视之。另,之所以介绍此二方,乃临床之中胃脘痛一证属于以上两种证型者偏多,故特别提出,以供同道参考。虽无奇特之处,却有非常之效。
下面是我临床中摘录的两例案例,供参考。
案一:
靳京华,15岁,男,学生,2011年10月15日前来就诊。胃痛两月余,在县医院治疗无效,现症:胃脘痛,绕脐胀满硬痛,大便不通。两手护住胃脘部,眉头紧锁,为此已从县重点中学转会自己老家的一所普通乡镇中学就读。其父母也愁眉紧锁,唉声叹气。诊其脉弦劲短有力,舌红。另有咽干痛、咳嗽。
诊断:少阳阳明合病兼痰湿。
处方: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杏仁、桔梗、生石膏。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炒枳实15克  白芍药12克  大黄10克(后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厚朴10克  茯苓10克  苏子10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生石膏30克  
三剂。痊愈。其父后专程来道谢说,不知道中药这么有效,一付药后,孩子的胃就不痛了。
案二:
王建然,女,36岁,角球村农民,2011年10月15日就诊。主诉:胃脘疼月余,且失眠多梦、口臭、胸闷、肚脐眼流脓水,秽臭异常,久治不愈,常用清洁药水擦洗。舌红,脉象弦滑有力。
诊断:少阳、阳明合病病兼痰湿。
处方: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生石膏、胆南星、远志、石菖蒲、合欢花、皮。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白芍药15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加枳实10克  竹茹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胆南星10克  茯苓15克  陈皮15克  合欢花、皮各30克  生石膏60克
5付  水煎服
二诊,诸证减,胃脘痛第二付药时即已不痛。继服5付。失眠多梦,肚脐眼秽臭流水皆愈。
    另,需要说明的是,《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这里借用其方而不去黄芩,全在太阴之寒与不寒,这里不可拘泥,当去黄芩时还是要去。

                                                                      从少阳论治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引起的神经、血管、脊髓等受压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统称。中医治疗此病,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外感风寒血瘀。肾虚血瘀型多用六味地黄加活血药或右归饮加活血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多用补阳还五汤类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多用化痰药加活血药治疗,外感风寒血瘀型多用葛根汤加活血药治疗。无论哪种类型基本都加用葛根一药。
自我行医以来,遇到此种病患者无数,多久治不愈,痛苦异常。我亦按上述证型辨证论治,或加或减,或几型并作一型,结果获效者寥寥,治愈者几无。多年来,我反复探索,上下寻求,亦没有突破。如此苦闷多年,几乎也认为此病疗效一般,对于攻克此病,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同西医一样,无能为力。
后来,精研《伤寒论》,渐渐对少阳病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不做探讨,可以参考我论述的《伤寒论》中有关少阳的理解。对少阳病的新认识,加速了我对颈椎病中医治疗的进程。此病除颈椎病表现外,往往还兼有少阳病症状,只是患者不以为然,医者忽视罢了。比如:咽干、口苦、头目晕眩、手足冷、胃不好、疲乏无力、眼干眼涩、耳鸣耳聋、不欲食、脉象弦等等等等。于是,我认为此病与少阳有关。再根据其他兼症,比如头沉、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心悸、呕吐泛恶、胃脘嘈杂、脉象滑等,认为此病应与痰湿有关。于是,我创立了一个方子:柴胡汤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开始试用于临床。
不想,用之临床,效果非凡,常常三到五剂药即获效果,三周左右症状消失。大喜过望,赞我中医实非等闲!《黄帝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果非虚语。欢庆之余,不敢保守,特将此方献给诸中医同仁,以备临床试用,以解患者苦痛。其方具体如下: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陈皮15克  莱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失眠多梦者,加枳实10克  竹茹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胆南星10克
阳明有热者,加生石膏30——90克
大柴胡汤证者,用大柴胡汤换小柴胡汤,余药不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阳明有热的石膏症,具体有:头昏蒙不清者,多眠者,烦躁者  身热体温不高者,易汗者,口干舌燥者,口渴者,大便不畅者,失气臭者,脉滑有力者,不一而足,全在医者临床自见。只要见上症之一者,生石膏一药但加无妨,绝无弊害。
此方的应用要点必见少阳证、痰湿证、脉象弦滑,或有少阳证而脉象只滑者,此种脉象药后滑减,弦象必出。当然,医者治病,不可胶着,切莫执此一方而应百病。不过,此型患者较多,故用之多效矣。

下面是我临证中摘取的两例病案,一并参考。
案例一:
王宁,男,37岁,河北省安平县张傲村人,患颈椎增生,多方治疗无效。现症:脖子处不能平躺,项背强几几,双臂疼,易汗,头蒙沉不清,咽干咽阻,口干舌燥,口苦,多梦,脉象弦滑有力。诊断为:少阳阳明合病兼痰湿。
处方: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陈皮15克  莱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加枳实10克  竹茹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胆南星10克  生石膏40克
五付   水煎服
一诊即诸证大减,又服五付,基本无症状,再服五付诸证消失而停药。

案例二:
赵淑兰,女,47岁,河北省安平县野营村人,两臂两手麻木,晨起尤重,头不清楚,自述有颈椎增生,心下胀满不舒,热则烦躁欲奔,失眠多梦,脉象弦滑迟有力。诊断为:大柴胡汤合痰湿、生石膏证。
处方: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枳实15克  芍药10克  大黄10克(后下)  茯苓15克  陈皮15克  莱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加竹茹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胆南星10克  生石膏40克
十五付症状完全消失,停药。

另,葛根汤治疗外感风寒、津液不足型颈椎病尤确效,临床我曾用此方治愈两例,几年后遇到患者,说未曾复发,足见仲景方治病,药证相应,无不效者。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小柴胡汤(第二十方)

(共15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是经方之名方。理解起来实在有些困难,本想留到最好,好好研究,可是到了后面,绕不过去柴胡剂。所以先想到哪,写到哪。如果说桂枝汤是群方之首,我看柴胡汤排在桂枝汤首之首,一点也不为过。一剂柴胡汤,造就了古今多少名医大家。远的不说,就是建国以后,就有胡希恕老、刘绍武老这样善于柴胡剂的大家。胡希恕老据说以大柴胡汤文明,平素尤喜用个大号罐头瓶子喝茶水,所以还有“大茶壶”美名(呵呵,听来的,不见得对)。当然,他老人家是尊重原方。刘绍武老则从小柴胡汤获得灵感,独创19个协调方,就是以小柴胡汤作为方底,加加减减,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成就三部六病一派。其小柴胡汤为了平稳久服,做了改造,据说可以喝到上百幅,所以刘老也称刘百幅(呵呵,也是听来的)。这是从个人来说,从中医流派来看,更有柴胡派,所谓杂病少阳求(呵呵,我编的,仍砖头没事!)。所以,柴胡剂怎么赞誉多不为过。可谓===千古名方柴胡汤!!!

这回改一下方式,先从方子组成和本草药性看小柴胡汤。

一、小柴胡汤的组成和药性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黄芩===气味苦、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人参====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

大枣====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看这些药物,除了黄芩都与“气”有关。柴胡====去肠胃中结气、寒热邪气,人参===除邪气,甘草===五脏六府寒热邪气,生姜====胸满咳逆上气,大枣===心腹邪气,半夏===下气。

启示一、小柴胡汤重点在于调理人体气机。人体气机很难说清楚,不过黄元御老人家在“人体画了一个圈”,就很形象。他说人体的气机,是左升右降,中间胃气是也是左升右降,就像一个轮轴,脾气则是相反,与胃气形成太极。后来彭子益据此搞出了《圆运动的中医学》,山西火神李可老先生可谓推崇备至,费劲千辛万苦出版整理了这一几乎绝世的医书。不过我一直不理解,明明是和黄老前辈一个思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诋毁之意,也许这也是中医界的通病。如同文人相轻一样。那么小柴胡汤证,就是气机紊乱,循环不畅,所以大多会出现胸胁苦满,涨着难受。通过柴胡、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这些调理气机的药物,使人体的气机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彭子益的说法行轮运轴之法。

启示二、小柴胡汤侧重在于清理少阳之热。只一味黄芩,主诸热。有的说黄芩主要是清理上焦之热,看来不全面。栀子,清胃热为主。当然这里黄芩重点清理少阳之热,而不是栀子的虚热。

启示三、小柴胡汤同时在于补津益气和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解毒。姜===温中止血。大枣====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所以,小柴胡汤的机理在于:调理气机、清理邪热、补津益气。

二、逐条咬文嚼字

1、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一直困惑古人那么聪明,为什么不发明标点符号。这一条歧义太大了!有两种理解方法:一是“太阳病,十日以去”,是一个大前提,接着是:脉浮细而嗜卧者,设胸满胁痛者, 脉但浮者,三种情况。二是“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是一个大前提,接着是下面两种情况。不过只是从文法上看,我同意前者。如果把“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作为前提,与“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说不通。

那么这一段的意思有三层:

一是太阳病,也许是伤寒,也许是中风反正折腾了十多天,这个时候如果出现“脉浮细而嗜卧”,就是这个人已经折腾的精疲力尽了,需要休息。脉浮不是太阳病的脉浮,那么有力,二是身体本能的要恢复,但是脉细,缺乏物质基础。通过休息调养,就会自己好了,不需要治疗。

二是太阳病,十多天,出现了“胸满胁痛”,这是入少阳了,气机不畅,当然需要小柴胡,不过这个时候会不会有前面的情况?嗜卧!也许会有。所以有时病不是那么乖巧,按照条文一条一条来。

三是太阳病,十多天,只是脉浮,没有前面的“嗜卧”和“胸满胁痛”,恭喜这位病人,身体够好的,没有传变,这是需要发汗,所以麻黄汤。

这一条,用小柴胡汤的主要指针是“胸满胁痛”。

2、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哎,这一条,也是,上来一个“伤寒五六日,中风”,又是众说纷纭,难道这个中风在前面?是伤寒、中风五六日?还是伤寒五六日,再中风?还是伤寒五六日或者中风?不过,这个不影响诊断。也许有伤寒症状,也许有中风症状,这个时候出现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四个主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下面的或然证,可以参考,是因人而异。这一条应该是小柴胡的代表症状,也是少阳的典型症状。因为少阳处于半表半里,可出可进=====所以往来寒热。正气有所恢复就热、有所减弱就寒。因为气机不畅、升降失衡,所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胡老说不用加减,很有道理,一下的或然证都是附属表现。

这一条是小柴胡的标准症状!

3、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一条是前面的解释,不像是原文,从伤寒论的写作风格看,很少有解释,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4、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身热恶风,颈项强====还有太阳表证。手足温而渴===无阴证且阳明。胁下满===少阳气机不畅。所以这实际是三阳合病。三阳合病,只有和法,用小柴胡。既不能解表也不能攻下。通过调理气机、清理邪热、补充津液,身体会豁然而解。

5、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在小建中汤里说了这个方子的意思。阳脉涩====阳气不足,阴脉弦====津液充足,腹中急痛,是中气运转受阻,这个痛估计是老百姓说的“拧着痛”,有点胃痉挛的意思吧(猜的)。所以先用小建中汤,不好在喝小柴胡,这不是试药,是治疗的顺序。“小建中汤是行轴之法,小柴胡是运轮之道”。

6、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这一条是小柴胡汤证,用了丸药下的结果。丸药与汤药下的结果不同。所谓“汤者,荡也”,有洗涤之作用,就是稀里哗啦一起下,胃肠就不会有东西残留,不会有阳明实证。结果用丸药,热去而食留,导致残余食物无法排除,积聚肠胃引发阳明实证。所以==日晡所发潮热。因为食物燥结,津液其间而下,所以微利,这个估计啦的就是水。这个时候有“胸胁满而呕”,所以还是小柴胡汤。少阳和解以后,再加芒硝。芒硝是一个粉碎工。

7、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这一条,是妇人例假,赶上中风,病入少阳,经水又断,所以叫做热入血室,还是先和解少阳。说到这,挺羡慕女性的,女性的例假利用好了,可以解决很多病症。有些病,可以随经而下。西医谓之排毒,呵呵,瞎想瞎猜,还是不得女儿身为好,太麻烦。

8、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这一条,归根到底,就是中焦气机不畅,阴阳不交,所以上面热、下面寒。表里表里,也可以理解为上下,上为表、下为里。这个上热下寒通过调理中焦少阳,慢慢恢复。

9、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与104条原理应该一样,所以大便溏,所以这一条说与小柴胡汤,而不是主之,如果还不好,应该加芒硝。

10、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这一条与148条类似。主要是和胃气。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调理气机、清理邪热、补充津液。

11、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与前面的原理差不多,只是表现的症状不一样。

12、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当然是小柴胡,关键是“脉沉紧”,这个沉不是少阴的沉,紧不是太阳的紧。是气机不畅,崩着,一旦气机顺畅,自然而舒。

13、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这一条莫名其妙,肯定是错简,不知道是哪的。这样的病很多,不见得就是少阳病。慢慢找找。

14、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这一条理解不好,慢慢再说。

以上归纳的是伤寒论条文带有小柴胡汤字样的条文,其实还有几条说柴胡剂的没有列进来。比如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有一次给女儿治感冒,结果一番治疗,就是不好,吃了东西就吐,还发热口渴,心里琢磨白虎剂,但是又不敢冒然用。翻条文,一下子看到这一条,但见一症,不必悉具,现在有呕,莫非是小柴胡?反正这个药平稳,就喝了小柴胡颗粒。喝完女儿躺下睡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突然打起冷战、说胡话,可把我吓坏了,正在担心的时候,女儿安静下来,大约持续二三分钟的样子,出了一身汗。这才想到是“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一方面佩服圣贤之神,一方面感慨自己没有经验。

最后陈述:

一、小柴胡是和解少阳的主方。

二、调理气机、清理邪热、补充津液。

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四大主证,但有时“但见一症、不必悉具”。其中又以“胸胁苦满”为多,是主证之主证。

四、三阳合病,首先和解少阳。

五、疑难杂症少阳求。

题外话:在本草里面提到“推陈致新”的药物好像是两味,一是大黄,二是柴胡。大黄侧重于有形,柴胡侧重于气机。其实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推陈致新。病态就是推陈致新的弱化。所以用好大黄柴胡,就是一个好医生。

所谓:

千古名方小柴胡,天地人道解中枢

调气清热补津液,多少杂症方中求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小柴胡汤真义续 》

                   先前发过一贴《小柴胡真意 》的帖子 。几乎冷落了一年,竞成为“热帖 ”,汗颜之后颇多慷慨 ,褒贬不一 。有说明 《小柴胡汤》好的,当然也有“诋毁”的,网友们都翻到了,我就不再 “点评 ”,所谓“清者自清 ,浊者之浊”。在这个帖子我要说明 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 “小柴胡汤 ”到底说明什么问题。
    人之为病 《杂病》,归根究底在于两方面“:先天和后天。先天之疾病 ,并授予父母 ,遗传 所得 ,归根于肾 ,这个是不可抗拒的,后天之疾病归根于脾即饮食所得 。饮食主乎 于 脾 《胃》,脾《胃 》的功能主乎 ”升降 。
     说到 升降,我们就要说脾胃,“脾胃为枢纽”。《脾以升为健,胃以 降 为 顺 》,这个就是后天之根本,即“升降”。
     反过来,我们再说“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的主证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个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实就是一个”升降“的问题。寒热往来是 由于升降出入的问题,胸胁苦 满其实就是就是气机不能 升降 ,中焦壅滞,既然中焦气机不顺,升降失常。必然”纳 呆 “即”默默不欲 饮食 。气机壅滞 必然心烦,气机 壅滞 不下必然“上升”而致 “呕吐”。
     胃气 既 降必然“主症自除”,所以,小柴胡汤主要还是为遏制 胃气 不降 而 设 的,方中用柴胡生发 ,半夏和胃降 縌 ,升降 有序而“主症自除 ”            


                                                                医方真谛-------一张小柴胡汤打天下

此文为四川名医马有度的妙文,先借来推荐给大家:
笔者从医40余年,运用得最多的一张古方就是小柴胡汤。我的体会,在医门八法之中,和法的应用最广,而小柴胡汤又是和法中最精炼的代表方。药物虽仅7味,却是寒热并用、补泻合剂的组方典范,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也有协调和解之效。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笔者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
1?荆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荆芥lOg、防风lO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5?藿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0?二陈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2?四物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13?枣仁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
14?龙牡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
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仲景原方的剂量是: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笔者运用小柴胡方治疗外感病证,除宗仲景之意,重用柴胡30g之外,还加大黄芩剂量至20g。治疗内伤杂病,则柴胡、黄芩均用15g。无论外感内伤,均用党参代人参,治外感用10 –15g即可,治内伤则加大为20—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