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性药讲解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5-12-15

寒性药说:

药性有寒,以泻人体火热之邪。烈日炎炎,火邪可从外而侵袭;烦怒焦躁,火邪可内生于五脏;膏梁厚味,火邪可积于六腑。凡此诸种,大火熊熊,能拯危救难者,非寒冷不行。或以冰冷直折其火势,或以泻下抽薪于釜底,或以清透之力还热出肌表,皆寒药之功也。

助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的身体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感染到火热之邪。火邪主要的来源有三:外感邪气,饮食积热,情志化火。而热邪一旦形成,从其部位来看,可在表,可在里;开在气,可在血;可在脏,在可腑。虽然热病总需寒药治,但随其部位不同,治法也相应的有所区别。在表则清透,在里则清泻;在气则清气,在血则凉血;在脏则清脏,在腑则通腑。下面我们以三味药为例,来体会下寒性药的特点。

寒性药举例

1 大黄

大黄素有“将军”之名,最善攻下,斩关夺门。凡热邪隆盛于体内,而腹中有大便不通者,必选大黄攻伐。试想腹中积热停滞,身上高热不退,神志躁扰不宁。遍身热象,皆由腹中积热所致;譬如一锅沸水,滚滚蒸腾,清凉求解,恰似扬汤止沸,唯有大黄,釜底抽薪,方可去除热病之根源。

2 黄连

黄连至苦至寒,是苦寒直折类药的代表,最善清脏腑热。所谓直折,譬如以冰水浇灌柴草之火,可令火势骤减。一般来讲,清脏腑热的药,多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即某一种药擅长清某一种或几种脏腑热证。黄连最擅长的,一是清心火,二是清胃肠热。夏季炎热,人容易烦躁,是热扰心神之象;饮水时稍加一点黄连,心火得以清泻,即可神清气爽。感受暑邪,或饮食不洁,导致腹泻痢疾,泻下黄粘臭秽,或见脓血,后阴灼热疼痛,是湿热客于胃肠,可凭黄连之寒以清此热,为正治之法。

3 石膏

邪从外入,侵袭肌表,而导致高热不退。此时需要观察一点,就是我们在上一章辨证中讲到的,辨别表里的重要指征――恶寒。如果恶寒存在,说明病邪的位置尚在于表,需要用发散的药物来治疗。如果恶寒消失,甚至出现不恶寒、凡恶热的表现,也就是说,患者从起初的怕冷喜多盖衣被,变成怕热喜掀开衣被时,即说明病位已经在里,需要用清热药来治疗。但这种情况下的清热,还与以上的两种情况不同。用大黄通腑,腑中本无积滞,下之徒伤正气;用黄连清泻,热邪未至脏腑,清之亦损真阳。此时唯有生石膏,能清能透,而不损脏腑正气,方是正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