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2015

 昵称29618506 2015-12-16

      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多年来,田螺的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基本上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人们对田螺营养和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于是田螺的养殖也开始受到广泛注意。由于田螺对水域的适应能力强,且养殖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益好,因此,许多地方把发展田螺养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有关田螺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向同仁作一介绍。

田螺人工养殖

  一、池塘要求

  田螺在水深20cm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深1m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壤为好,面积大小不限。为了增加田螺的爬附面积,同时也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遮阳条件,可以在池边种植空心菜;如果池塘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池塘中央种植一部分莲子等挺水或浮水植物。

  二、水源条件

  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低于10℃或高于30℃时即停止摄食而钻入泥土、草丛以避寒暑,当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被烫死。因此,为了确保高温季节能经常向池塘冲水,养殖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且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污染。

  三、池塘消毒

  在种螺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具体做法是: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为60kg/亩~70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5kg/亩~165kg/亩,化浆后全池泼洒;漂白粉干池消毒用量为10kg/亩~12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kg/亩~14kg/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四、种螺的选择与放养

  种螺的规格以60只/kg~80只/kg左右为好,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螺,也可直接从产地收购野生螺。在收购野生螺时,要剔除表壳粗糙、上有大量藻类附着、颜色暗黑的成螺,因为这类成螺往往在产仔后大批死亡,有些甚至产仔未完就死亡了,直接对养殖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种螺的放养时间应掌握在当年第一批产仔以前,因为养殖产量的高低与第一批仔螺的数量密切相关。江南地区以3月中下旬为好。种螺放养密度以130kg/亩~150kg/亩为宜;如果选用上一年养殖的1龄成螺,放养密度可提高到160kg/亩~200kg/亩。

  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以在田螺养殖池中混养少量的花、白鲢和泥鳅。

  五、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根据田螺的食性特点,选择畜禽粪作为田螺的主要饲料,另外增加投喂部分由60%的米糠、20%的麦麸、10%的豆饼和10%的玉米粉配制的人工饲料。具体投喂方法是:在种螺入池前2天~3天,沿池塘四周成堆状放入畜禽粪,用量为200kg/亩~300kg/亩。种螺入池后,每隔10天~15天增加施入1次畜禽粪,而此时的投放地点不能仅局限于池塘四周,还应包括池塘中部位置,每次的增加施粪量约为50kg/亩~100kg/亩。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在仔螺产出以后,每隔2天~3天投喂1次人工饲料,每次的投放量为田螺总重量的2%~3%左右。

  六、水质管理

  一是在高温季节要加深水位,且经常冲水,防止水温偏高;二是要保持水体透明度30cm左右,如水质偏瘦则要增加肥料,如水质过肥则要进行换水;三是每隔1周要泼洒1次生石灰(水深1m时用量为10kg/亩~20kg/亩),用于水体消毒、调节水体pH值和增加水体的含钙量。

  七、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1次巡塘,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饵料生物丰欠情况及水质肥瘦情况等。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螺厣吸入螺壳内较深,说明饵料生物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如发现螺厣四周有螺肉挤出,说明螺体已经缺钙,应增加水体和饲料中钙的含量。在田螺产仔阶段,要经常翻动成堆状的鸭粪,防止仔螺钻入其中致死。田螺养殖池中,鸭鹅不能进入。

  八、病害防治

  田螺的抗病力较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仅发现螺壳表面附有藻类和固着类纤毛虫,此类疾病可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治疗,具体方法是:以5ml/立方米~10ml/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福尔马林,24小时后进行大量换水;或在换水后以0.5g/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高锰酸钾,第三天再泼洒0.2g/立方米~0.5g/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

  九、收捕

  当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出的仔螺,经过8个月的饲养,个体体重可达8g~10g左右,达到上市规格,一般亩产可达1000kg~1500kg。田螺的收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让没有达到上市规格的小螺继续留在池中饲养,同时留足用于次年繁殖的种螺,其它成螺陆续收捕上市。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可于傍晚在池塘四周放一些草把,第二天清晨到草把上捡拾,也可采取带水抄网捕捞的方法;在水温较低的冬秋季节,一般进行干池捡捕。在捕捞操作时,要尽量避免损害小螺及种螺。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强身的功能,是我国城乡人民喜爱的水产品。

  田螺在河滨、池塘、沟渠、水田等均有分布,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近年来养螺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家民发家致富的新门路。据调查,人工养殖田螺一般每亩可收获1800~2000千克,产值3500~4000元。

  1.养殖场地 田螺生活力强,疾病少,对养殖场地要求不严,凡有活水源的平坦沟渠、 水田泽地、休耕田、菜园沟、果园沟、缓流溪滩、水池鱼塘等均可放养。人工养殖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清洁的地方建地。可挖土池,也可建水泥池。面积依养殖规模而定。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苗种池一般以40平方米较好。池深一般70~80厘米,水深40~50厘米。池底铺垫20厘米肥活泥土,池的两端分别设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

  2.种螺来源 每年6~9月是田螺大量产卵繁殖期。种苗可从池塘、沟渠、水田等分布地人工拣拾,也可到市场购买商品成螺,从中挑选体重为15~20克,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雌螺作为种螺。雌螺个体较大,螺身稍偏圆,面壳凹平;雄螺个体较小,螺身较长,面壳凸起。养殖商品螺可挑选雌螺直接放养,若是养殖种螺供繁殖用,则应按雌雄2:1的比例搭配放养。

  3.种螺投放 田螺喜栖息在池塘、沟渠、水田等浅水中,善于钻泥。水温20~25℃时摄食旺盛,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0℃以下入土冬虐,翌年水温升到15℃以上才恢复觅食。我国大部分省区3~11月均可投放养殖。种螺在自然区域内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投入10个产卵雌螺即可,若为未成熟的小幼螺,宜按1:1或2:1的雌雄比投放。幼螺长成大螺,交配产卵,又孵化出小田螺,便可将它们养成商品螺。若专门繁殖种苗,每平方米可投放产卵雌螺100~150个,未成熟的幼螺,雌雄比例则按2:1或3:1投放,一般4龄以上的亲螺可产40~50个幼螺,产后2~3周仔重0.025克,开始摄食,饲养一年后又可繁殖后代。

  4.饲养管理 种螺池应先进行清理和消毒,池底铺20厘米厚肥泥。然后注入新鲜水,培肥水质。水面可放养水浮莲、红绿苹等,以便于种螺取食,还可防寒避暑。池塘中插上小竹竿或小木条,供田螺栖息和产卵。田螺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和植物及藻类等都是天然饵料。幼螺长大后还要添喂米糠、麦麸、豆渣、红薯、昆虫、鱼吓以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有 条件的还可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螺体重的1%~3%,每天上午8~9时喂1次。粗饲料应切细后才投放。对肥沃水田以及鱼螺混养和水生植物多的池塘,可少投或不投饲料。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夏季当水温超过30℃时,需经常注入新水,并加深水层,以便降低水温;冬季可采用夜补、白排的管水办法,调节水层,也可施些猪粪、牛粪等厩肥,既能提温,又能培肥水质。

  5.注意事项

  (1)田螺对农药、除草剂、石油类和工业污水很敏感,应做好防避工作。含氯的自来水 亦不宜用来养殖。

  (2)田螺系卵胎生动物,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上旬是繁殖产卵的高峰期,收获时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以利繁殖,增加产量。最好避开繁殖高峰期进行收捞。

  田螺属腹足类软体动物,粗生易养,生长繁殖速度快,适宜在池塘、河沟、水田生长繁殖。根据养殖户的实践证明,利用水田养殖,亩产鲜螺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超4000元,发展养殖田螺,实为农村奔康致富的好门路。

  一、生长习性

  春末夏初,水温回升至15℃以上,田螺从越冬的孔穴爬出来并开始摄食生长,6~8月份是产仔旺季,1~2龄雌螺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产仔40~50个。仔螺经一年饲养可发育到性成熟。它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层土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它食性杂,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均为主要食料。它在夜间活动摄食多。

  二、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渠、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也可建池放养。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四周作埂,埂高0.5米,池子两头开进出水口,安装上栏网,防止田螺外逃。

  三、种苗来源和种螺投放

  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种苗可到肥沃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成螺,从中挑选体重15~20克,色泽淡褐、壳较薄、体圆、尾钝的鲜活雌螺作种螺。一般在4~11月份均可投苗养殖,在自然水域中放养的,每平方米投放10只产卵雌螺即可,若放未成熟的小螺,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

  仔螺经过一年养殖,可成商品螺上市。若是专门建池繁殖种苗的,每平方米可投放产卵雌螺100~130只,每亩池可放养7~8万只。仔螺产后5~7天,体重0.02~0.03克,开始摄食,饲养一年后,性成熟,可繁殖后代。

  四、饲养管理

  建池养殖的,池底铺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种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随后即可投放种螺。田螺饵料来源丰富,水中小动物、植物、藻类、杂草、嫩叶均是天然饵料。幼螺旺长期,还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有条件的还可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2%,每天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切碎投喂。要定期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温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一般保持30厘米为好。冬季夜间增高水位,白天降低水位,让阳光直射升温。同时还要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田螺对农药、除草剂、石油类和工业污水很敏感,应注意做好防避。

  五、起捕上市

  田螺经过一年饲养,一般体重达15~16克,大个的20克,即可起捕上市。捕捞方法,可干池起捕,亦可放浅水位捕涝。起捕时选择个体较大的雌螺留作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

  六、越冬管理

  水温降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泥土内,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不食不动。但养殖池要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4~5天换新水一次,保持适当的含氧量,以利种螺安全越冬。

  田螺养殖与管理技术

  田螺是我国的传统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人们欢迎。

  一、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群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食性杂,以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喜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适温为20℃~27℃,30℃以上时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会死亡,低于8℃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二、繁殖特性 田螺雌雄异体,一般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长。外形上主要从头部触角区分:雌螺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的右触角短而粗,末端朝右内弯曲。田螺雌多雄少,群体中雌螺占75%~80%。每年4月开始繁殖,6月~8月为生育旺季。田螺为卵胎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至仔螺发育都在雌螺体内进行。产仔数量与种螺年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每胎可产仔20个~40个。

  三、人工养殖

  1.螺池建造 要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既有流水又无污染的地方建专用螺池。池宽1.5米左右。池长可依地形而定,一般10米~15米。池深30厘米~50厘米。最好是几个螺池排成行分级建造,池的两端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拦栅。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便于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或放养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既为田螺遮荫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螺池利用率,增加收入。螺池周围筑高60厘米~80厘米的围墙或用网片围栏。

  2.放螺与管理 一般自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个~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饲。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经常巡视检查,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期更要保持池水流动。冬眠时田螺会潜入泥穴中,只在泥面留个圆形小孔冒气呼吸,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每三四天换1次池水。

  3.采捕 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市场欢迎,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做种螺。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1、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沟渠、池塘、溪滩都可放养。

  2、搜集种螺 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一般体重15—25g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15℃以上时便可繁殖。

  3、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 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时,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3—11月份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1m2投入11个种螺即可。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1m2可放100—150个。放养水深以08—12m为宜。池底应保留一层10cm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 爬行、取食、栖息。放养时雌雄螺同时放养。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水生植物、藻类、土壤腐殖质、蔬菜、瓜叶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绿萍、水葫芦、水浮莲的池塘,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与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每年南方4—5月份和9—10月份(有的可延至11月份)是田螺的繁殖期。一般雌螺分批产子,每次可产田螺20—30个,4岁龄以上的母螺每次可产田螺40—50个。母螺产后,需经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田螺重0.15g左右,饲养6个月后,达3.2g左右,9个月后可达到4.4g左右。盛夏、初秋水温较高 ,中午田螺多在石块下、泥土、草丛中,此期间须于早晨、傍晚收螺,也可排水拣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