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书店

 百城主人 2015-12-16
    我常以为自己是读书人,虽然自知读书不算多﹑知识也有限,但因性子里有着对书的喜爱又兼从事的是与图书相关的工作。所以就自不量力兼自以为是地这么以为着了。
说到读书,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图书,想到图书进而又会联想到书店。因为图书是商品,书店是图书作为商品完成交易的处所,是我们买书﹑读书的地方。作为商品图书还有些特殊,它满足的不是人们衣食住行的物欲需求,它提供的是见闻﹑是新知,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人们往往不太在意图书的商品特性而更注重它的文化特性。进而,书店也就有了不同于经营服装﹑食品等内容的服装店﹑食品店和商场等的气质,多少都洋溢着些文化味儿!
是的,无数国人的成长记忆中或许都有个洋溢着文化味儿的书店的影子。自诩为读书人的我的记忆中的书店也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记忆中开始接触书店是上高中以后,小学初中都是在农村的学校,论时间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应是我国出版环境和文化氛围很好﹑很活跃的时期,但因我生活的村庄相对闭塞,经济条件虽然较以往好了不少,但远没有发展到农村可以开书店的地步。即便是在农家书屋喊声很高的今天,我也没有在我们村的地界上看到书屋的影子!进了高中,学校周围有很多书店,再加上我那时迷上了武侠﹑言情之类的长篇小说,那些书都不是一时半会能读得完的,所以跑书店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那时学校附近的书店大都是多种经营,租书﹑卖书算是主营业务,有的店会兼租售碟片,离学校近些的店还会卖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什么的,总之品类很丰富!我进书店多是为了租书,选好要看的书,交个十块二十块的押金,租的本数多要交的押金也就多些。看完还书时押金退还,每本书每天收三毛到五毛钱的租金。这就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一类书店。当时,在我家乡的县城里﹑小镇上和靠着农村的集贸市场的地方有很多这类书店,跟它们打交道的过程贯穿了我的整个高中生活。
高中毕业后进了大学,从小地方一下子走进了大城市,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就看书而言,大学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里的藏书很丰富,想看的书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还不用交租金。加上环境变化了,家乡的那种常见的小书店也就基本没再接触过。后来偶尔回学校附近转转,再也看不到任何书店的影子,门店或许还在,但都不再租书﹑卖书了!我记忆中接触最早的一类书店也大多成为了历史!
有一个时期我要读的书基本都是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的。借书很方便,选定要看的书,到管理员那儿刷借书证就可以带回去看了。只是本科生能借的本数不多,借阅的时间也有限定,所以一直很羡慕研究生和教师,每次看他们一脸书卷气地在图书馆捧走一摞书,内心总是充满了羡慕和敬仰!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要看的专业书多了,并且对南京这座城市也相对熟悉了,才开始跟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去逛南京城里的书店。我们当时去的书店多位于鼓楼附近,丹凤街﹑双龙巷和中山路沿街有很多令我们心醉神迷的二手书店,去过那里的朋友想必都还记得,不用走多少路就能挖掘到不少的“矿藏”,那些二手书店的旧书品类很齐全,我们要挑选的大都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价格不高﹑品相也凑合,每每去都能有所斩获!这或许也可见出南京作为一座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后来,随着城市建设规划的调整和图书市场的滑坡,那些书店不是拆了,就是撤了,逐渐地没了踪影。现在这类书店也很少了,南大﹑南师大附近的青岛路﹑汉口路和汉口西路附近还零星地散落着几家,看情形也是勉强维持,偶尔进去转转却发现旧书有时卖得比新书还贵!
告别了鼓楼一带的二手书店,后来逛的比较多的就是万象﹑先锋一类的上规模的民营书店,这类书店展列的图书很合我们读文科的学生的胃口,但往往书的价格太贵,我们穷学生没什么钱,因此在这些书店往往是逛得很多,出手极少!有时也就是在这类书店看书,看定了再到其他地方去淘!再后来万象﹑先锋这些比较高端的书店也顶不住惨淡的市场和高昂的房租,几经迁徙,门店也是越搬越小﹑越搬越少了!
毕业后,进入出版行业工作跟书店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起来。这阶段打交道的书店有两类:一类是山西路军人俱乐部里长三角图书批发市场上的批发零售书店;另一类就是更多意义上被理解为图书销售的传输渠道的新华书店。
跟这两类书店打交道多是出于工作需要﹑职业需要﹑专业需要,这样打交道的频率当然就很多,曾经有一个时期,平均每周都会逛三四次长三角书店,再加上工作时间到省内其他地市新华书店的出差拜访,算下来一周之内几乎每天都在跑书店了。因为多了责任,所以掩盖了兴趣。岁月荏苒,如今回头看,我与这两类书店打交道的时间也已经有七八年了。社会变迁,这两类书店在时代车轮飞速前进的过程中,也渐渐被抛到了后面。社会阅读风气滑坡和网络书店的大行其道让这两类书店的经营也是每况愈下,据说长三角一年之内就有十余家书店退出经营,现在偶尔去长三角走走,也不见了往日人流。在里面认真走走,跟相熟的老板聊聊,听到的也多是他们的哀叹。从进去到离开一圈转下来,感觉很冷清,稀疏的走动几个读者还没有卖场里走动的工人多!新华书店靠着发行教材的垄断利润﹑守着多年攒下的老底子和繁华地段占下的地盘尚能维持,但与他们接触﹑交流也总能听到他们江河日下﹑经营困难的感喟。新华书店现在能守住作为图书流通渠道﹑教材教辅发行的主业怕还是有赖于多年积攒下的经营优势和政策照顾的扶持。如果说靠那些地段繁华﹑装修豪华的专门卖书的门店养活大多数人,怕是早就有人饿掉大牙了吧!?
以上是我的有关书店的全部记忆,说来也怪,好像在我的记忆和认识中这些书店全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或许也印证了媒体近几年来的报道,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不管经营规模大小,不论经营时间的长短,不管口碑的好差,都无一例外地越来越多地走入了倒闭的死胡同!近来连《人民日报》都刊发了多篇文章,挖掘书店经营困难的原因﹑探讨书店发展的出路!这或许真是到了书店行业“最危险的时候”了,新闻出版总署表示近期就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有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出了优惠举措……希望籍此能让不少国人记忆中洋溢着文化味儿的书店继续洋溢下去,让书店也能进入更多年轻人的记忆!而这不是只有政策照顾就ok的,书店经营者理应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跟上读者需求的步伐。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它要求所有人﹑所有事物都要跟着变,书店也没有理由不顺应这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