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

 城堡游魄 2015-12-17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伊拉克、叙利亚、埃及、伊朗、巴基斯坦、希腊等古国并列。
同样,与伊拉克的苏马连、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叙利亚的哈姆卡尔、埃勃拉、米坦尼,埃及的法老王朝,伊朗的埃兰、米底,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希腊的米诺斯、迈锡尼一样,中国的良渚、石家河、山东龙山、石峁也都没能延续下来。不同的是,自中原一体化进程开启以后,中国文明却又别具一格。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1.5万年前~5000BC:农业与村落】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耕遗址——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出土了目前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陶器、编织物等,它们的年代在1.5万年前左右。
紧随玉蟾岩--仙人洞时代脚步的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浙江浦江上山、广西桂林甄皮岩,它们的稻作农业在1.4~1万年间。在1.1~1万年前,北方的磁山文化也出现了旱作农业。农业诞生后,饲养家畜家禽也随之开始。
 
伴随各地农业的产生,一些复杂的聚落开始出现。在1万年前的浙江上山遗址,出现了最早的干栏式建筑,人们的群居生活出现了新的格调。在稍后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现了最早的防御设施——距今9000多年(早于7000BC)的环村壕沟。这种壕沟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早期古城出现的前奏,它同时标志着当时的村落已经拥有某种“政治势力”。稍后,长江中游发展的代表彭头山文化,长江下游发展的代表跨湖桥文化,都一时领先于东方。

 
约1万年前,华北平原也出现南庄头这样的村落。约在7000BC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有石磨盘、骨笛、陶器等物品,而陶器中的残留物说明当时已开始酿酒,陶器、龟甲上的契刻符号表明--在当时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稍后,黄河中上游发展出的大地湾文化,是北方杰出的代表。
 
经过数千年的农业发展,聚落的复杂化不断加强,早期古城开始出现。在6000BC~5500BC,湖南常德的汤家岗遗址和八十挡遗址就出现了同时配备有围濠和围墙的聚落,围墙使用泥土堆筑而成,很可能与壕沟的挖掘属同一工程。大约在5000BC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虽然未走向早期古城,但其聚落程度也显著发展,出现了纺织工具、髹漆技术、独木舟和原始艺术品。以农业为代表的河姆渡社会仍然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生产力的提高也使父系氏族社会出现。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公元前4000年左右兴起的城头山古城,至今还依稀可见其环形结构(上图)、内部工事(下图)
 
【5000BC~3000BC:中心聚落】
 
原始中国进入公元前五千纪以后,长三角的河姆渡文化、江汉的大溪文化、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辽河的红山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岭南的石峡文化纷纷繁荣起来。
 
大约在4500BC以后,贫富分化与中心聚落不断产生,代表遗址是湖南澧县城头山,它从大溪文化时期的8万平方米发展到屈家岭文化时期的20万平方米,由一个小酋邦发展为政治大集团。3800BC以后,早期古城向有规模的城市演进,安徽含山的凌家滩古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该遗址区域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8公里,总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整个凌家滩遗址可以分为居住区、神庙墓葬区、祭坛区等几个区域,从出土的玉器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出现了军事装备、权力人物和阶级分化。城头山古城、凌家滩古城的出现,表明长江文明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稍后的中原地区,历时漫长的仰韶文化,大约在3500BC也出现了大规模的聚落,代表为河南灵宝的北阳平遗址群。在北阳平遗址群中,北阳平遗址是其核心,周围有数个规模稍逊的大遗址拱卫,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显是一个大型政治联盟的中心聚落。仰韶时代末期,河南郑州出现了同时配有城墙和壕沟的城堡遗址——西山古城,年代在3300BC~2800BC。该城平面近乎圆形,城内面积约3.1万平方米,与围绕其的壕沟、外围壕沟构成三重防御体系。
 
同一时期,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其彩陶技术异常发达,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物品。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则在白陶上表现出高超的工艺,其独立发展的手工业和男女合葬,是最具代表性的父系氏族文化。四川盆地也在萌发新的中心聚落社会,这便是营盘山文化。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群,密集分布着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表明当时或许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图:良渚古城及其区域分工的结构
 
【3000BC~2000BC:城市与社会】
 
长江流域的城头山、凌家滩,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黄河流域的北阳平、西山,它们一起构成了远东世界崛起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公元前三千纪里,各地的新兴城市与社会集团由兴起走向多元繁荣,又从多元繁荣急剧衰落,最终奠定了中原一体化的大格局。
 
良渚所代表的社会集团无疑是这个多元化时代的主角,它标志着远东世界的新高度。良渚先民曾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人类文化成就,约在3000BC~2600BC,他们建成了面积20~30平方公里的城市,该城市在同一时期全世界的城市中,规模也是最大的。在良渚的内城,还存在着一个290万平方米的核心建筑群(即2007年发现的所谓“良渚古城”,目前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史前古城约有60多座,小的有10多平方米,大的为280万平方米,更大的就只有余杭良渚、神木石峁这两座)。在核心建筑群中央的莫角山,矗立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高8-10米的巨型台基,是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土建工程。
从中央高台、核心内城、整座城市的规模看,良渚无疑是当时全球的几大中心都会之一。良渚人还修建了大规模的堤坝、运河、采用犁耕,发明了丝绸,并且拥有精良的漆器和无与伦比的玉器。良渚古国的威赫并不仅表现在其核心的良渚古城,在太湖流域还分布着良渚古国的几大次级中心聚落,如苏松地区的赵陵山、张陵山、福泉山,以及位于长江入海之滨的寺墩,其规模已达90万平方米。这一势力遍布华东数省的东方大国,论疆域足可与当时伊拉克的苏美尔城邦群、埃及的法老王国匹敌(虽然它们都要逊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文化区的规模)。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图:良渚古城复原图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图:良渚陶文,其中代表良渚象形文字较高水准的残片存于美国博物馆
 
在凌家滩、良渚相继崛起于长江下游之前,长江中游(洞庭湖、湘江、汉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文明的领跑者。从稻作农业发迹的玉蟾岩时代,到围濠和围墙初兴的彭头山~汤家岗时代,再到中国最早古城建立的城头山,即使与凌家滩~良渚早期并立的屈家岭时代,长江中游依然劲头十足,它发展为城头山、马家院、陶家湖、走马岭、鸡鸣城、门板湾、鸡叫城、阴湘城等几大古城争雄的局面,其中陶家湖古城达到了67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规模。最后诸雄竞争的屈家岭时代走到了一家独霸的石家河时代,几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分庭抗礼。
大约到2500BC的时候,长江流域已经在下游、中游、上游分别涌现出三座巨型城市:良渚、石家河、宝墩。
 
江汉区的石家河城圈虽然只有120万平方米,但是它的周围密集地分布着社区群,有的社区发现了早期的冶铜迹象,有的社区则有大批优质的陶器,另有社区包含大批彩色纺轮。这说明石家河古城只是石家河城市的核心区域,而该城市的面积可达到5~10平方公里,城内发现有稻田,周围聚落辐凑分布,至少有不逊于陶寺的社会发达程度。石家河古城并不孤立于江汉区,在其临近区域还有一同等规模城市——城河遗址(100万平方米的城址)——似乎表明当时的古国已呈现两都格局。
巴蜀区的宝墩古城,初期只有60万平方米,后来迅速扩建达276万平方米,形成内外两重城,屹立于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交界之处。虽然宝墩古城的使用时间不算长,目前的考古工作也未深入,但论及规模,宝墩集团无疑是长江流域的巨头之一,代表了巴蜀地区的早期社会,是三星堆文化的先驱。这一巨城废弃后,川西地区成为芒城、双河、紫竹几座古城互争长短的格局。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图: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中国古城群及其城址系统
 
稍后,黄河流域的龙山时代也兴盛起一批大大小小的古城,与长江文明的巨头集团不同,黄河文明的东方区万邦林立,西方区大小城并立。
东方大区由山东的尧王城、两城- 丹土、桐林-田旺、西朱封、城子崖、景阳冈、尹家城,豫东的戚城、高城、平粮台、后冈、造律台组成。这些以古城为核心的集团多数都位于鲁北—豫东的一条蛋壳陶贸易线上,有非常繁荣的商贸关系。其中尧王城、两城、高城三座古城的规模已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山东龙山时期的蛋壳陶工艺高超,造型精妙,和良渚人的细刻纹黑皮陶、马家窑人的彩陶、高庙人的镂刻白陶并驾齐驱。该文化不但种植黍粟,还可能种植小麦,并有南方引进的水稻。
西方大区由晋南的陶寺,豫西的古城寨、王城岗、徐保、王湾、三里桥,关中的麟游、客省庄等组成,其中以陶寺集团为最发达的核心,虽然它们的联系不如山东和豫西那样紧密和谐。约280万平方米,拥有宫殿区、居住区、水库、"观象台"、贵族大墓等的陶寺古城作为当时中原最先进的代表,还将被沿用到下一个千年的初期。
在中国北方,崛起了一个内城面积有235万、外城面积425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其规模巨大冠绝于先商时期。石峁还生产大量精致的玉器,显是当时塞上的一个古国中心。沿着现在的长城沿线,还分布着数百个依山而建的要塞,这些为防范北方蛮族入侵而建的石城链条防御体系,是最早的“长城”。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图:庞大的塞上古城——石峁
 
在这个多元繁荣的时代,甘陕的齐家、山东的龙山、湖北的石家河、山西的陶寺等也在逐渐兴起冶铜技术,良渚陶文、丁公陶文、昌乐骨刻文、陶寺扁壶朱书等具有文字性质的发现,也预示着随后到来的一体化中国文明已具有坚实的各种社会基础。
 
【2200BC~1300BC:中原优势的缘起】
 
如果说公元前三千纪是中国早期城市群雄并起的时代,那么良渚、石家河、宝墩、尧王城-两城、陶寺、石峁则无疑是其中典型的六大代表,正印证着多元化社会的繁盛。但“满天星斗”的格局最终自行走向崩溃,复杂酋邦向早期国家的转型具有多重考验,有未能转型而逝的如宝墩,有转型途中距离成功不远而逝的如良渚、尧王城-两城,有可转型却遭遇入侵而逝的如石家河、石峁,有转型成功后而逝的如陶寺。
 
最早脱颖而出的良渚(在凌家滩无显著新发现时,只能以良渚为最早),于2500BC前后达于鼎盛,却于2300BC迅速被各种内忧外患所摧毁,良渚古城被蛮族沿用到2100BC后也终于废弃。从2500BC才崛起的宝墩古城也不知何故在2300BC左右被废弃。兴起于2600BC的山东龙山文化的众多城邦也在2200BC以后逐渐衰落。同样兴建于2600BC的石家河古城,在2200BC以后不断遭到中原势力的侵入。到2000BC的时候,这些辉煌了数百年的社会大集团都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黄河流域西方区属于后来居上,石峁、陶寺都兴建于2300BC,在2100BC达于鼎盛,但石峁转瞬即逝于2000BC~1900BC之际。陶寺也遭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下层民众起义,只是新主人继续使用陶寺古城到了1800BC,那时复苏中的黄河文明(新砦-二里头为主,上游齐家、下游岳石为辅)已经崭露头角,而长江文明却要再过几百年靠本土文化注入中原血液才得以振兴(上游三星堆,中游盘龙城,中下游吴城-大洋洲)。
 
进入2000BC以后,嵩山地区的王城岗古城、古城寨古城与川西地区的三道堰古城、鱼凫古城成为落下帷幕的多元繁荣的遗存,它们都只有30万平方米左右的规模。1900BC,河南新密的新砦古城崛起,其规模复兴到了100万平方米,并有奠基殉人证据和呈"品字"形分布的祭坛。
新砦古城发展百年之后,举国迁往附近的伊、洛之间,于1800BC兴建起巨型城市——河南偃师的二里头。二里头拥有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作坊,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还有双轮车辆的痕迹。其核心区域达280万平方米,连同外围密集社区构成375万平方米的城址,是中国继良渚、石家河、陶寺、石峁之后的又一个巨城奇迹。到二里头后期,又兴建了大师姑古城、望京楼古城,其遗址面积均达到4平方公里,与二里头古城连为一条弧线,构成强大阵营之势。
 
在此次文明复兴浪潮中,新砦~二里头并不孤立存在。进入公元前二千纪以来,
红山社会的故地——燕辽区崛起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所代表的古国(它与商朝的前身或许一母同胞);
宝墩古城的故地——巴蜀区崛起了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集团(它是古蜀国的前身);
石峁古城的故地——晋陕及河套地区则兴盛起朱开沟集团(它或许是周朝的前身豳国的源头);
山东龙山诸古城的故地——海岱区也崛起岳石集团(它是史料中夏商时期的东夷)。
他们与河洛区的新砦~二里头(通常认为它是史料中的夏朝),甘陕青地区继续发展的齐家集团(它是史料中西戎、犬戎的前身),构成先商时期新一轮的六雄并立格局。尽管复兴中的长江文明、黄河文明、辽河文明都强盛于一时,但河洛区的优势愈见明显,其汇聚四方资源的本领日益突出。而其余各地的新贵大多也未在质的方面超越他们的老前辈,最终一升一降,当边地诸雄衰落之时,中原、河洛的优势就一发不可收拾。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图:日本NHK纪录片《中国文明之谜》中展示的二里头宫殿布局复原图
 
傲视中国两百多年后,二里头的王朝也走了下坡路,大约在1600BC,由下七垣~洛达庙集团率领的联军,一路攻克望京楼、大师姑的重镇堡垒。一座偃师商城在其不远处兴建起来,最终征服并继承了二里头文化。不过,偃师商城虽然达到190万平方米,但依然远远小于二里头的325~375万平方米的规模,真正实现划时代超越的是随后才出现的郑州商城,它是商朝前期兴盛一个半世纪的国都。郑州商城的内城不出意外的与良渚、陶寺、二里头用城墙圈起来的面积相当——约3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被反复使用,大凡被称作国都级别的古城,其城墙围成的面积往往极为接近此数。
这仅仅只是内城而已,整座郑州商城的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其连同城外的居民区则是25平方公里,一时有赶超良渚记录之势,尽管对于商朝后期的都城殷墟来说仍显小。商朝中期是史载的"九世之乱""五次迁都",王朝中衰了连同都城都严重缩水,比如首先迁到的郑州小双桥,其城址规模大幅倒退为120/140万平方米,也可能是来不及继续扩大规模就内忧外患,再次迁移了。直到某个时候迁到洹北商城,终于恢复到了470万平方米,但依然只是比郑州商城的内城大一半而已。直到大约1300BC,商王迁都于殷终于安定下来,城址规模迅速发展为24平方公里,再后是又创新高的36平方公里,整个帝都的遗址则达69.5平方公里。
 
当然,中原势力如日中天之时(如果以二里头二里岗鼎革之际为标志),长江文明依然成就斐然,如上游的三星堆王国也终于进入其鼎盛时期(三星堆的城内至少600万平方米,其遗址则达12平方公里),中游的江汉区——屈家岭~石家河社会的故地——也崛起了盘龙城集团(它是商朝在南方的大诸侯,应该是后来楚国的源头之一),中下游的赣江——之前还默默无闻——此时也崛起了吴城+大洋洲+牛城的青铜王国(它应是史料中商代的虎方,仅吴城遗址便有4平方公里)。
 
如果说早商、中商时期,还有"古蜀"、"虎方"可与商王朝相匹敌,构成三足鼎立的话,那么从殷墟开始,整个远东地区再无商朝之敌手,即使在当世也唯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可与之搏,一个雏形的远东帝国横空出世了。
由是,中原一体化的优势地位源自于龙山时代、接力于二里头时代、完成于殷商时代,即使诸夷入华亦只能继承而用之,更况华夏诸国。从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至今未绝。

让教科书告别神话与传说——中国早期历史

相关博文

中国历史 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1golv.html

我看《山海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d48a1f0101j6x3.html
周朝分封时已存的几个历史悠久的诸侯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d48a1f0101j6u7.html
长江文明/世界古文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d48a1f0101j6yj.html
世界历史年表(古文明部分)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d48a1f0101j6rg.html
中国先秦史(二朝三代列国):两大族裔、六大世家的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2w22n.html
对五千年、文明古国、夏朝的辨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16bb7.html
中国与四大文明古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17f49.html
国际上的“中国早期文明/夏朝-商朝”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1841r.html
国际上的“爱琴海文明”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18qsc.html
中国早期史上的三国鼎立:殷商、三星堆、吴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2vcgu.html
封神榜之前的历史:先周简史/商周演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35d3d0101e33k.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