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首部肿瘤患者心理疏导书籍出版

 渐近故乡时 2015-12-17



一本160多页癌症患者心理疏导的科普“小册子”,集中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理援助中心精选的64个病例,从生理、心理等多个角度介绍肿瘤患者心理疏导的实战经验。




先睹为快:案例分享


M先生,40岁,医生,肺癌


M 先生的社会角色突然从医生转变为患者,这让他觉得往日的自由和控制力都将远离,并产生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产生的背后,原以为生命全在自己掌握之中的幻象被全然粉碎了,是失去自主、体力、隐私和身份的一种体现。因此,当同事来看他的时候,他会以一种消极、略带自卑的思考模式去理解为这是别人在“同情”他,这是一种自我价值感缺失的表现,背后其实隐含着他对尊重的渴望与需求。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其受到突如其来的疾病诊断结果而产生的应激反应,这种拒绝和否认是很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案例中,M 先生主要有三个非理性信念。


第一,患病原因上的错误推理,即认为自己是医生,不抽烟,无家族史,就不会得肺部肿瘤。


第二拒绝承认自己患病的事实,认为这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第三,M 先生对于“同事看望他就是同情他”的看法是非理性的。在对待癌症的诊断时,人们最初总是给予某种程度上的否定,在情感上也会露出敏感、多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把自己的恐惧心理和烦恼心态讲给别人听。这是一种防御机制,短期内或可减轻应激反应,但长久持续就会产生压抑情绪,实际上并不利于患者战胜疾病。勇敢地承认患病,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帮帮我”心理热线建议

M 先生的职业是医生,其工作本身就有着理性思考的优势,通过认知矫正,将消极陈述打破,这样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心理状态,让M 先生能够恢复自己的信心。


(1) 引导M 先生进行自我辩论,让其认识到“患病的原因并不是绝对的,良好的习惯、无家族史只能说明发病概率相对不高,但不能说可以绝对地避免癌症的发生”,并针对可能的病因做出检视,因为是围绕疾病的不明朗因素,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但可以逐步让M 先生认识和接纳这一事实。


(2)通过故事重建,让M 先生重新描述同事看望他时的场景,在和他共同重现这个场景的时候,帮助M 先生从更积极的角度重新看到同事对他的关心和支持。


(3) 可以鼓励他发挥医生职业身份对诊治方式较为熟悉的优势,去更多地了解相关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案等。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后续治疗中,集中到医嘱的每个步骤,以分散焦虑的情绪。


(4) 鼓励其亲属支持、陪伴M 先生,让M 先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身边人对他的真诚支持和关怀。要坦诚地在情感和精神上给予M 先生更多的安全感和尊重。作为同事,要能够理解他的自卑感与无助感,能够体会患者所体验的恐惧和哀伤之深沉,不要说教式地鼓励他要“乐观、积极”, 这会让他有距离感,应该鼓励患者将他的真实感受释放出来,以帮助他宣泄痛苦。


专家点评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如此,无论是无信仰者,还是有信仰者,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当得知自己罹患肿瘤或者怀疑自己罹患肿瘤的时候,首先是不相信。因为到目前为止,癌症在公众的意识中还是被认为是“绝症”,对癌症的恐惧,主要是因为它意味着极其衰弱和痛苦,甚至死亡。研究表明,34%~44% 的癌症患者都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医生同样是人,也会患病。作为医务工作者,根据各种客观检查资料,能够明白事实的真相,但人在特殊时期,往往是非理性的,还是会拒绝更加深入地去承认它。因为作为医生,以前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因疾病而面临生命的威胁,认为生病的总是别人,不会是自己。其实医生的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容易忽视自己身体已被疾病威胁的警告信号。所以长期身处高压力生活、工作环境的人群应该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另外,作为医务工作者,可以转换思路认识自己患病的事实,将其看做一次与患者身份的互换体验。通过此次患病的体验,将更加理解那些患病的人,更能体会到他们的痛苦,也更容易对他们付出自己的爱心,这样的体验可能会让人变得更成熟。




小贴士


(1) 肺癌的高危因素:① 烟草是导致肺癌的“头号因素”,长期吸烟与肺癌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② 大气污染。③ 在工作生活中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以及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石油、石棉等。④ 家族中若有直系亲属患肺癌,则肺癌的发病风险将增加。


(2) 肺癌的临床诊断:① X 线检查。② CT 检查。③ 化验痰:查验痰中的癌细胞。④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探到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⑤ CT 引导下的肺穿刺:CT 引导下的肺穿刺


活检可以准确采集到肿瘤组织,便于制作标本进行病理化验。⑥ 胸腔镜手术活检,在胸腔镜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清胸腔病变,能发现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角落”。


(3) 建议:40 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应定期进行1 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检查,吸烟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及有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的年龄更应提早。




近30年来,世界癌症发病数中,约有3/4的新增病例均发生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疾病对于肌体的侵害,超过4成的肿瘤患者及家属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诸如焦虑、无助、沮丧等。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也已经为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3月起创办全国首个以医院主导开展的心理援助关怀项目,服务内容包括“帮帮我”心理热线(021-64171885)、面对面咨询、团体辅导,累计368个案例,形成了肿瘤专科医院特色的心理援助抗癌工作模式。“这些丰富的心理援助案例虽说具有很强的个体特性,但是同样有着很多肿瘤患者在不同阶段所共有的一些负面心理状态。”本书主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说,“我们对数百个案例,根据肿瘤患者的疾病进程进行了精确的分类,最后挑选出了64个最具代表性的个案在书中与大家分享。”


《与ɑi相伴——“帮帮我”心理热线抗癌新视点》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理援助关怀项目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顾文英介绍,书籍特邀专业从事姑息治疗、临床诊疗、心理疏导志愿者等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一同编写这本兼具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知识的书籍。该书以癌症的发生发展历程为序,既系统总结了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各发病过程中的典型心理困扰,又提炼汇集了现代医学、社会文化、心理精神等多个角度的有效疏导经验,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可读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近些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不断追求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将视角延伸到癌症患者的心理困扰和医疗从业者的压力舒缓。2012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近年来,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多方力量,吸收专业人士和康复患者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打造了一批特色服务品牌,这其中就包括“帮帮我”热线心理援助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