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癌症日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3-02-0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世界癌症日是由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联合发起的,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24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2020年末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统计数据: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达1929万例,其中我国457万例,约占23.7%;全球新增癌症死亡病例数达996万例,其中我国300万例,约占30%IARC 预测,中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在未来20-30年内将持续增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癌症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摆在癌症防治首要位置。同时据统计,目前有40%左右的肿瘤可以治愈,剩余的60%不可治愈的患者又有60%可存活15年之久,这些癌症幸存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功能异常、躯体残疾以及回归社会障碍等各种问题,亟需一些积极的康复治疗措施来解决。

图片

肿瘤康复的概念为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技术、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各方面,诸如心理、躯体功能、各器官功能、癌痛等方面,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根据肿瘤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肿瘤康复的目的也不同:(1)预防性康复:广泛普及防癌、致癌知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肿瘤的发生,对肿瘤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预防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发生;(2)恢复性康复:患者肿瘤得到治疗控制,进入恢复期时要使患者身心功能尽快减轻到最低程度,使其自理生活,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3)支持性康复:患者的肿瘤治疗没有得到控制或病情继续进展时,应尽量减缓肿瘤发展,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延长存活期,改善心理状况,减轻功能障碍;(4)姑息性康复:患者肿瘤进入晚期应尽可能减轻症状,使其精神得到安慰和支持,直至临终。

肿瘤康复的方式:(1)预防性康复: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面向未患肿瘤、癌前病变及肿瘤治愈后人群广泛普及肿瘤预防知识,采取心理疏导、中医食疗、运动疗法、中医传统治疗如针刺、艾灸、推拿、中药联合西医康复手段等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肿瘤的发生及愈后的复发转移;(2)诊疗性康复:面向进入治疗期的患者,采用胃肠道或肠外营养康复、根据全身状况进行适合的运动疗法、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相应的作业疗法、针对术后心理障碍给予心理疏导、针对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刺、艾灸、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等措施以减缓肿瘤持续进展,预防和减轻肿瘤及其治疗相关不良作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3)姑息康复:面向进入终末阶段的肿瘤患者,采用癌痛知识的正确宣教、心理疏导、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康复手段以减轻患者癌痛等不适症状,中药联合针刺、艾灸、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治疗扶正固本以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给予患者心理康复疏导以给予临终关怀和安慰。

图片

肿瘤康复的发展趋势:肿瘤康复意义深远,内容丰富,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系统工程,是在临床肿瘤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协作下进行的治疗与教育兼顾的独特医疗模式。建立多学科协作、多专业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采用综合的中西医康复方法“杂合以治”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康复效果,达到“多靶点”康复的目的,从而在肿瘤的预防、诊治、复发转移及姑息治疗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