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信息化坚持以海事业务需求为导向的理念,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SOA、“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建设海事船舶、船员、船检等11个数据库。推进“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落地,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海事两级云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门户框架及身份认证体系。 海事系统在船舶、船舶检验、船员、事故调查、船舶防污染、船载客货、航海保障、海事搜救应急、国际履约、行政处罚、规费征稽、财务、人事、计划基建、船舶建造、制装、党务、科技信息化管理等各方面已完全实现了信息化,部分海事局实现了移动执法和电子巡航等功能,并且对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实现了船舶识别号、船载客货、船员等业务的网上申报,推出了诚信船舶、船员履约、船公司审核、船舶AIS、船舶载运危险品货物等信息的网上查询服务和船员远程培训、“无纸化”考试等诸多社会服务事项,提升了海事业务监管和对外服务水平,有力支撑了海事“现代化”建设。 浙江海事局移动办公执法系统 随着海事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并推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规模已进入多系统、多业务、多层次、大规模的阶段, 主要业务系统已经趋于稳定,并在海事日常监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满足执法模式改革由静态审批向现场监管发展的需要,必须使现有的海事网络进一步延伸,覆盖近岸、港区、锚地、重要监管水域等海事执法现场和事故现场,通过无线接入方式为现场移动执法提供信息处理的有力保障和支持。 浙江海事局移动办公执法系统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信息化顶层设计中系统整合、数据集中的总体思路,以二级数据中心为基础,现有综合业务系统和GIS为承载平台。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借助VPN专线接入海事专网,实现移动办公执法。系统采用统一认证的方式,集成OA办公系统、GIS船舶监控系统、综合业务系统、法规查询系统,实现系统集成的透明化。并通过实现断线续传的方式,为现场数据采集提供更加便利的使用。场执法人员可远程处理公文;在现场实时查询船舶、船员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辖区现场通航环境状况;根据系统派发任务或风险生成现场检查任务,动态反馈现场工作进度及情况,并自动生成巡航业务数据,减轻了工作人员繁琐的数据统计。 移动执法办公系统的投入运行,使海事业务运转更流畅、执行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信息更准确、统计更综合。2015年1至10月份,共处理现场执法任务33997条,月均生成和处理现场任务3400条,大大提高了海事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目前,全局移动执法终端总数达到了1227台,根据持证执法人员1462人计算,执法终端配备率为83.9%。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可实现辖区内执法人员的移动信息化装备配备率100%的目标。从而为提高海事系统行政执法能力、现场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