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用“食补”为10岁儿子明目,却补出肝肾衰竭!餐桌上少吃这些

 汉沙的图书馆 2015-12-18



中国人吃动物内脏的习惯由来已久,大众对该不该吃内脏的讨论也一直都在。这不,最近我们湖北又发生了一例因为吃动物内脏而导致中毒的事件。我们湖北经视也对此做了一番整理,赶紧跟着我们湖北经视的小编来看看,别进入吃内脏的误区!

听说鱼胆可以明目清火,咸宁通城县的一位母亲程女士将鱼胆当宝贝专门挑给10岁的儿子小鹏吃。连吃了一年半后,可怜的孩子被毒倒,被查出肝肾衰竭,至今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抢救。



程女士的10岁儿子学习任务紧,每天用眼多。旁人告诉她,鱼胆是中医治疗的一味药,可以明目清火,不妨一试。程女士也不大懂,从那时起,每次做鱼时就特地将鱼胆留给小鹏吃,几乎每两周就吃一次。尽管口感不好儿子不爱吃,可程女士还是坚持让他吞下。就这样吃了一年半,其间没有发现异常之处。

最近,程女士做了一条大草鱼,这次的鱼胆特别大,是她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她又让小鹏吞下。结果,不出半天,小鹏就开始上吐下泻,而且没有尿。将小鹏送到当地医院救治,病情未能缓解,7天后被送到武汉同济医院儿科。



小鹏被送到医院时,已有一周时间无尿,检查后发现孩子已出现严重的肝肾衰竭,被立即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医生正在极力保护其肾脏,但由于小鹏吃鱼胆已久,尽管此前没有明显反应,但可能已出现慢性中毒。如果肾脏彻底没救了,孩子可能唯有靠肾脏移植才能生存。



近来,每年都有因为盲目听信民间偏方吃鱼胆而中毒的患者↓↓↓


专家说

鱼胆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可治目赤肿痛。但是,因为多数的鱼胆都有毒,并且少量即可引起中毒,事实上在正规医院里是不推荐的。在中草药中,能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作用的可替代药物有很多,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吃鱼胆。草鱼、青鱼、鲢鱼等多数鱼类的胆都是有毒的,鱼胆中的毒素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可短时间里造成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注意

鱼胆中的有毒成分耐高温,而且不易被乙醇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煮熟或者泡酒喝,鱼胆中的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吃下即会导致中毒。


其实除了鱼胆,因进食大量的各种动物内脏而中毒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鸡鸭鹅、猪牛羊的动物内脏也曾多次中招↓↓↓

相对于动物肉来讲,大多数内脏有更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B族和铁、锌、硒等的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我国传统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所以有人提倡食用动物内脏来补充这些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病。但是近几年又有专家指出,动物肝、肾是代谢解毒的器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它部位的肉,而且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非常高,不宜食用。那么动物内脏究竟该不该吃呢?


动物内脏:少量食用对健康无害


目前建议不吃动物内脏的居多,建议不吃的理由还是从安全角度,威胁健康角度来看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等日渐充裕,猪肝等内脏的物美价廉优势已不复突出。在现在生活水平下,大部分城市居民完全可以通过摄取畜类、禽类和鱼类的肌肉来满足营养需要,未必非得吃动物内脏。

总的来说,动物内脏虽然含有有害健康的成分,但它同时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只要别吃得太多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吃动物内脏要注意什么?


1
少量食用,一次吃25~50克,半两-一两,也就2-3口的量,多了容易维生素A中毒。
2
可以用鸡肝、鸭肝、鹅肝代替猪肝,毒素少一些。
3
清洗一定要干净:肝脏和肾脏属于排毒器官,受污染的可能性较高,毒素含量大,所以很多人在清洗和烹调时,也都会格外注意。其实其他动物内脏如肺、肚、肠等,也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各种寄生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所以在清洗烹饪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4
烹饪一定要熟透:动物内脏的烹制最好采用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的方法,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以保证食用安全。有些大排档做的爆炒猪肝,出盘还带着血呢,根本没熟透。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动物内脏,感染疾病的机会便大大增加别的内脏如肚子、肠子等也不应采取爆炒的做法。内脏如果不炒熟炒透,就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


哪些内脏是可以食用的?


一般来说肝、肠、肾、脑是毒性最强的部位,相比而言,动物心脏的危险性较低,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相当,富含血红素铁和蛋白质,污染元素也较少,可以吃一些,而肾、肺、肠、脑最好不要吃!


为了大家的健康,赶紧扩散周知吧!

觉得实用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