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 郭熙艺术特点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上)

 书画雅苑 2015-12-18
 
       郭熙(约1000-约1080),字淳夫,今河南孟县人,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

       郭熙在学画之初并无老师,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1068-1077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1068-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郭熙艺术特点

      北宋大画家郭熙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

       作为同时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家,郭熙提出了画家必须在后天广闻博识、饱游饫看的主张:“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广泛游历、多看真山真水,勤于观察、熟记各地不同的山水风物,便能扩充画家的学养,使得胸中有丘壑,这样就能使画家在创作中把高明的格调体现在溪山烟霞之中,收到夺造化之功,穷尽要妙的艺术效果。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历练积累之路,对于很多后世学画者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

       郭熙主张画山水画之前应该走近名山大川,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实践,从而获取最适合表现山水形质的表现技法。他首先用画花、画竹之前的观察揣摩过程来比附画山水,进而提出了这一观点:“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多方位接近实物,远望近观,取势取质,然后方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山水的神与意、势与质。

       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郭熙还强调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其不同状貌,他详细列举了数种不同的山、石、水、木的特点:“山有戴土,山有戴石。土山戴石,林木瘦耸;石山戴土,林木肥茂。木有在山,木有在水。在山者,土厚之处有千尺之松;在水者,土薄处有数尺之檗。水有流水,石有盘石;水有瀑布,石有怪石。瀑布练飞于林木表,怪石虎蹲于路隅。”既然自然界的山、石、水、木千姿百态,那么其表现技法也就应该因势象形,法无定则。郭熙在“画诀”一章中把这种应物象形的笔墨表现总结为类似警句的两句话:“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不拘泥于特定的笔墨法则,这是郭熙对后世习画者的谆谆告诫。

郭熙艺术成就

      神宗赵顼曾把秘阁所藏名画令其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兼收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
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郭还精画理,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

       郭熙的山水画曾对当时画院内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亦对北宋之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郭熙的山水画与山水画论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获得了被后人称作“画中正派”、“画中圣贤”的殊荣,但郭熙也曾遭遇画史中令人难以相信的冷落。郭熙的遭遇和艺术成就使他成了中国美术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匮乏,当涉及到郭熙这位历史上的重要画家时,大多数研究者还基本上限于对《林泉高致》一书中郭熙山水画思想的阐释,致使至今我们对郭熙其人、其画的认识仍很模糊。

郭熙代表作品

      《
窠石平远图》、《山村图》、《溪山行旅图》、《关山春雪图》、《溪山访友图》、《幽谷图》、《树色平远图》、《早春图》、《奇石寒林图》、《秋山行旅图》、《双松图》、《秋江觅渡图》、《雪山图轴》、《雪山兰若图》、《春江帆饱图》。

                                                 《窠石平远图

郭熙《窠石平远图》_描绘的是北方深秋田景色的巨幅山水名画
《窠石平远图》是郭熙晚年的巨幅画作,也是欣赏他的画作和理解他的美术理论的绝佳作品,描绘的是北方深秋田野清幽辽阔的景色。作品中近景为寒林秋树窠石清溪,远方山峦隐隐可见,作品的上部空旷,展现出一派秋高气爽的优美风光。此图取“平远”法,凭纵深的空间距离,以呈现开阔的画面。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一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一】
画幅左侧有款“窠石平远”四字及“元丰戊年郭熙画”。钤“郭熙印章”一方。知为郭熙作于公元1078年。画深秋清旷之景,神韵独绝。树石画法与郭熙《早春图》相似。但细部描画较简略。有“敕赐临济壹宗之印”等印记十一方和半印一方。

《窠石平远图》是郭熙描写深秋之际,山水清旷的一件佳作。这件作品为绢本设色,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郭熙的笔触没有范宽的粗犷大气,没有李成的苍凉无限,但却饱含着韵味……用他自己的话说:“……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夫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二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二】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三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三】
《窠石平远图》若从画面上由远及近的来看,依次是山、水、窠石、寒林,并没有那种令我们激动得心都快从嗓子眼儿蹦出来了的感觉,反而令我们感到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于是,我们只得去读笔墨,去欣赏技法。但是,如果我们分别将“卷云”“鬼脸儿”“雀爪”乃至线勾、晕染等都单挑出来,看明白了,琢磨透了,它也就是技法而已,而不是《窠石平远图》!诚如启功先生说的,若将王羲之写的“王”字,拆成笔画,那保准谁也认不出是王羲之写的“王”了。所以,于书法讲,字重结构,于绘画讲,重在构图与意境。前贤有字外求字,诗外求诗之论,不如此,古人讲:“汝今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岂非悖论!

在郭熙的山水画理论中,主张深入真山实水作观察体验为创作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实际体察时,他采用了对比的观察方法。《窠石平远图》画的是北方的深秋。从对比观察中,他体会到“西北之山多浑厚”,“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画中的窠石和远山正体现了这些特点。窠石用卷云皴法,以表现北方山水的浑厚和盘礴,是郭熙的创造。而秋天,他的感 受是“秋山明净而如妆”,“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画中没有萧瑟和悲凉,从构图的气势,用笔的利爽,给人以肃穆、庄重、清神的美感。特别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与历历的窠石相联系,给人以“水落石出”的感觉。这一深秋景色富于神韵,是一般画家难以察觉和表现得出的。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四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四】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五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局部高清大图五】
中国山水画取景构图的“三远”法则是郭熙首先总结出来的。“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窠石平远图》标明了所采用的是“平远”法。郭熙解释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画中取景,视平线在下部约三分之一处,平视中使景物集中。自前景透过中景而望远景,层次分明,表现出纵深的空间距离,画面虽着墨不多,但境界阔大,气势雄壮,用笔硬劲而秀俊,全图情景交融,出神入化,显示出画家的晚年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使人观之精神振奋。
                                                       《山村图
《山村图》,宋代,郭熙,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09.8厘米,横54.2厘米,南京大学藏
郭熙《山村图》_宋代描绘山乡村野景色的名画高清大图
       此图于夏季山野风景中穿插村落及隐居的生活。立幅正中是峥嵘巍峨的巨峰,山势奇险在烟蔼中浮现,其下为两山夹峙的峡谷,下部平坦处建有山庄及亭阁,山麓浅沙平岸有渔船停泊,山水中点缀乘轿的士大夫及朴野的渔夫山民,虽寥寥数笔,但人物神情动态跃然于绢素。此图虽无款识,但似卷云状的山石和壮健的笔墨正是郭熙的本色,画中山峦林木郁郁葱葱,展现的是“夏山苍翠而如滴”的风貌。

                                                  《溪山行旅图
 郭熙《溪山行旅图》_北宋水墨山水画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在《溪山行旅图》中,郭熙绘画的面貌特征一览无余,例如山势多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又如笔法如乱云飞卷,笔法、皴法变化丰富,再如松叶攒针,杂叶夹笔,绘画左下角的树根处有郭熙之藏款,这和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不谋而合。《溪山行旅图》以表现烟云变灭为长,画中峰峦秀起,讲究布置造妙,以神奇幽奥、突兀险绝的构图取胜,郭熙特别在《林泉高致》中指出画山水要“远取其势”,以大的眼界去观察和摄取山水,《溪山行旅图》的气势非凡。
       此图淡彩画岸壁溪桥、杂树、途中行旅。画上无名款,梁清标题鉴定为郭熙之作。此画在画风技法上虽然接近郭熙一派,惟笔简略而不经意,与郭熙严谨灵活的意趣有别。画上有明人的收藏印迹,还钤有“乾清宫鉴藏宝”等内府的收藏玉玺。此画入《石渠宝芨重编》等书著录。郭熙运线运墨都极有生力和张力,线条有变化时,墨法就随着起伏收缩,扫的速度也快,整个山体看起来像云突风涌,有强烈的体积感,不虚名为卷云皴。郭熙以健笔中锋写巉岩危树,以浓、淡墨色的过渡变化来推进前景,拉深远景,呈现前后距离。运笔厚而不滞,用墨鲜而不浮,绘画技巧极高。
                                                《关山春雪图
郭熙《关山春雪图》_宋代描绘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名画高清大图
       本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巍峨,峻峭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画幅左下方山石上有“熙宁壬子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之图,臣熙进”款识,可知此图绘制时间与《早春图》为同一年,画法有大体相近。

                                                      《溪山访友图
郭熙《溪山访友图》_宋代水墨山水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此画写深秋山水。凌云而出的高山,清冽的溪水,巨石突兀,长松乔木,点缀着寻幽访友的高士,表现了寄情林泉的雅兴。画幅右上方有作者楷书“臣郭熙”三字款识,应系在画院奉旨所作,此图笔墨秀劲章法严整,绘制年代应在《早春图》之前,是现存郭熙传世绘画中的早期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