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窑特征

 執古御今 2015-12-18

柴窑宝鉴

概要

 

隐迹千年的柴窑,华人收藏一枚。该枚瓷器有以下主要特征:

1. 豆青釉,滋润细媚,宛若碧玉。釉面已无火光,更加显得宁静与素雅。充分地展现出了中国古瓷工艺

    对玉质釉的无上追求。

2. 器内底部有若隐若现,似花非花,釉色自然流动的细纹(似蚯蚓走泥纹)。

3. 全器釉面不开片。

4. 底足粗壮,厚实。外底露胎处涂有黄土色的护胎釉(芝麻酱色护胎釉)。

5. 手掂时有重感。寒冷气候,手持此器观赏。肌肤与釉面接触处有湿润,流汗的奇观。大有:

  眼瞅疑似玉,肌触汗若珠”的实感。

6. 器底有“”字宝迹。在“”字上方和下方有极难辨认的“郭”字和“置”字升华后残留隐影。

    整个款识应为“ 置”或“郭 置”。

 

 

“郭榮”为中国五代 后周 世宗皇帝。(郭荣原姓:柴,名荣。因其姑母无出,从小过继到姑母家。他的姑父名“郭威”。故柴荣过继后改姓郭,史称“郭荣”。)在郭荣皇帝乘鹤仙游之后,后人为了纪念郭荣在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精美杰作,将他生前置办的瓷器用其原姓“柴”字来命名,统称为“柴窑”。

所以,本文著作者将该枚瓷器命名为“柴窑  青瓷无开片圆碗”

柴窑传世品极少,几乎已遁迹离俗。“物以稀为贵”,后世收藏爱好者也极力追捧柴窑,柴窑被放在宋代著名瓷器之首,尊列为:“柴,汝,官,哥,钧,定”。时至今日发稿前为止,尽笔者之所力,在索查到的一切公开报道文献中,无一例有关于“郭

置”款识的柴瓷实物报道。故,带有“郭 置”款识, 或“ 置”款识,或“郭”字款识,或“”字款识的柴瓷传世品仅此一件。

 

文章著作人:敬平  

2010210

 

注:本文的观点和内容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任何个人或团体,如未经著作人授权,不得转抄或摘录;

    更不得使用本文的观点或内容从事有关的商业经营活动。谢谢!)

    

        柴窑特征   柴窑特征
                     “柴窑  青瓷无开片圆碗” (底有:郭   款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