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植是谁? 很多朋友应该会傻了眼,确实对他们比较陌生。 至少我个人认为,他们肯定做不到家喻户晓。这就很奇怪了,我们知道,从秦末的农民军领袖陈胜吴广,到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再到樊哙,陈平,夏侯婴甚至英布,彭越,我们都能耳熟能详。 不要说后汉末三国之时,大家能朗朗上口的什么五虎上将,五子良将,河北四庭柱。 就算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张角三兄弟,那也是声望渐渐的如日中天。 然而,张角三兄弟和樊崇有得比么,个人认为从成就上完全比不上。就不说李自成和洪秀全了,就是宋朝时的宋江和方腊还有钟相,杨么这些小打小闹的场面人,也比樊崇有名多了。 樊崇在两汉之间,曾横扫东西,为何却如此寂寂无名? 这还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的对比了。 要说到协助帝王开创基业的文臣武将,我们大多熟悉的很。除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铁木真,都有一批我们张口就能说的出来的得力干将。 光武帝刘秀下,云台二十八将,功不可没,现在,我们把刘秀手下的派系理一下吧! 首先自然是亲戚宗室南阳派,阴识、来歙、刘嘉、邓禹、贾复、岑彭、马成、陈俊、傅俊、王霸、刘隆、臧宫、朱祐、马武、杜茂; 河北投靠派,耿弇、吴汉、耿纯、寇恂、王梁、刘植、盖延、任光、李忠、万脩、邳彤、景丹、坚镡、刘喜; 归顺派,以大树将军冯异为代表,还有祭遵、铫期; 后面还有攻洛阳时投降的朱鲔,破更始后归顺的窦融,攻隗嚣时投降的马援等。 从这份派系可以看出,冯异行事低调,几乎不和人争功论赏,除了个人性格原因,其实也是没办法,势单力孤,如果再锋芒毕露,那就危险了。 马援就早没参透这一点,辗转征战,风头硕健,结果遭到接连的诋毁,三人成虎,光武帝也对他产生成见。 宗亲南阳派打着亲情老乡牌,河北投靠派打救驾立功牌,其实,刘秀手下的明争暗斗也很精彩的,云台二十八将,人人都有一段故事可供发挥。 然而,除了邓禹,冯异,耿弇,吴汉等少数将领,大家有所了解外,(他们的名气,和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那又不能同日而语。) 其他的将领,有的甚至连名字都陌生的很。 可是,难道,云台二十八将是吹出来的?我看不然,他们中一部人随光武帝刘秀骑牛起义,屡破新莽派来的围剿人马,昆阳之战,王寻,王邑,再加上一个身高一丈的巨无霸,新军40万,没开战,就几乎要吓死大半义军。 然而,光武率众将,硬是1万破了40万,杀的河水为之不流。 然后,北渡黄河,河北豪杰,望风归顺,又杀王朗,降铜马,取洛阳,破长安,降赤眉军数十万。 顺势西破延岑,灭隗嚣,最后消灭西帝公孙述,一统天下。光武帝和云台二十八将,可谓是辗转征战,个个实至名归。 那为何云台二十八将,在历史上会沦落到不太为人知的地步? 小编认为,正是光武帝刘秀的高大全,反而迫使二十八将终于不能广为人知。 刘邦据说是流氓,元璋是和尚,两个人的身上充满着争议,充满着矛盾,人们的本性总是喜欢八卦,茶余饭后,要有谈资,他们就成了人们热衷讨论的人物。 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有一桩玄武门的公案,更有后面出了一个女皇武则天,搅得天翻地覆,代代文人雅士,不断的挖掘讨论;而宋太祖赵匡胤,则背着篡位的重担,还有烛光斧影的千古之谜。(当然,赵匡胤手下那伙大将,也不能广为人知。) 然而,光武帝的身上,仿佛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他不杀功臣,不好开疆拓土,又给人一种情圣的错觉,说什么“娶妻当娶阴丽华”,结果,不过一年时间,又跑河北去娶了郭圣通,搞一个政治联姻。但这个污点实在太小了,毫无办法,完全掩盖不了光武帝的灿烂光芒。 他是汉景帝之后,皇族正宗,起兵反抗不得人心的新莽政权,匡扶汉室,名正言顺,深得民心,没有任何可指责之处。自身军事才能突出,心理素质过硬,又不是刘邦可比。 统一天下后,与民休息,不好伐戮,在他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于是乎,好八卦的民间艺人,坊间学士,左右捉摸,觉得这个人物不需要塑造了,已经是天然的高大全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塑造也无法超越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动手演义光武帝的,廖廖无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