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黄梅戏伴奏音乐中的竹笛演奏[权威资料]

 Nymyj 2015-12-19

浅谈黄梅戏伴奏音乐中的竹笛演奏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竹笛既能演奏高亢入云的强烈音调,又能演奏细如丝线的纤巧乐章。它能扬能抑,能刚能柔,或激昂慷慨,或如泣如诉。在黄梅戏的伴奏音乐中,竹笛以其独特的色彩性、丰富的表现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竹笛的演奏风格,探讨了竹笛演奏在黄梅戏伴奏音乐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关键词:竹笛;演奏风格;黄梅戏;表现

     J825~1005-5312(201212-0162-01

     一、陈述旋律,渲染气氛

     由于竹笛音色明亮、通透、秀丽的特点,在黄梅戏伴奏中常常用于领奏引子,陈述主旋律,有时还在旋律中穿插填补,加花变奏,起到点缀旋律的作用。竹笛的加入增强了黄梅戏的色彩,丰富了力度和音色的对比,烘托唱腔,对戏中故事情节、人物情绪的变化起到了转接的作用。在竹笛的演奏方面,需讲求气沉丹田、口腔打开、运气自如、声音共鸣的方法,对气息的要求非常高。在领奏引子时,竹笛的音色应飘于乐队音响之上,在引出黄梅戏音调的同时,将听众引入剧情之中,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黄梅戏《女驸马》中,谁料皇榜中状元前奏的音乐是以笛子、高胡、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创作的。一开始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喜庆气氛,很容易将人们带入当时的情境中,也恰如其分的将中状元后的喜庆气氛给烘托了出来。前面三个小节是以慢板引出的,紧接着是快速的音乐节奏,这一段利用了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采用了以附点为主的节奏特征,和其它拉弦、弹拨乐器一起穿插在音乐中,为后面音乐的出场作了铺垫,将主旋律深深地映在了听众的脑海里。

     二、熟悉黄梅戏唱腔的特点,烘托唱腔

1/3页

     戏曲伴奏的主要目的就是托腔。所谓托腔通常指戏曲乐队中主奏乐器的伴奏艺术。包括伴奏的基本手法和方法要领,以及和演唱者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讲究(烘托唱腔的感情;,(使伴奏与唱腔达到完美的溶合;,(衬出强调的韵味;,(垫补和连贯乐句与腔节;,并且要特别注意(迎而不碰;,(不喧宾夺主;,(弥补和垫衬唱腔的空隙;等要诀。在演奏之前,每位演奏者必须熟悉黄梅戏唱腔的特点,黄梅戏唱腔总体属于下行音阶式, 但有时以大二度、小三度级进往上或往下挑一下;注意腔尾切分的特征;了解和掌握黄梅戏的润腔手法;熟悉和适应黄梅戏灵活多变的节奏,在平时训练时,应不时的随着黄梅戏的音调哼唱,在掌握其真正的韵味之后,用竹笛来尽可能的模拟唱腔。从演奏技术及音乐处理上讲,常见的有滑音、打音、叠音、倚音等技巧,结合气息的婉转运用;旋律上多采用加花变奏的手法;把握好弹性速度和自由节奏的演奏;注意气口处理和力度变化,主要强调的是唱伴的默契和心气一致。

     三、根据实际的曲调和调性,选择最合适的笛子和指法

     受黄梅戏总体风格韵味的影响,选用的笛子多为音色柔和婉约的中音笛,常用调一般有F调(选用的指法多为筒音作2、调性为降B调;、降E调中音笛。黄梅戏有男腔和女腔之分,笛子伴奏多用于花腔的伴奏。黄梅戏唱腔是以两调式转换(男宫女徽;, 形成纯五度相差演唱。花腔中一般采用传统的去上换乙掐工添凡暂转调调式交替的作曲手法,在保持基本旋律的前提下,自然的转调、离调,赋予乐曲更多的色彩。针对这种调式快速灵活的变化,竹笛演奏者也应迅速应对,必须掌握同筒音作5、筒音作2和筒音作1的指法,根据实际的曲调和调性,选择最合适的笛子和指法,以便能及时应和上唱腔、更好地烘托唱腔。

     四、掌握气息与指、舌的配合,装饰好旋律

     根据旋律的走向灵活地选用竹笛的音域对于竹笛本身演奏来说,气、指、舌的训练是最基础的,也是吹好笛子的根本所在,气通则百通。这一要求同样适于用黄梅戏伴奏中的竹笛演奏。黄梅戏对竹笛气息的要求也非常高,竹笛在伴奏中必须跟随男、女唱腔声音不同的色彩而变化, 才能加强演唱的艺术感染力, 形成

2/3页

    鲜明的男、女色彩对比,在气息的处理上应尽量模仿和靠近演唱者的声音特征。女声演奏时,竹笛的音色要讲究明亮、音量的变化幅度稍大些;男声演唱时,竹笛的音色则讲究浑厚结实,音量的变化幅度不宜过大。竹笛子黄梅戏伴奏中,还可以根据剧情的变化和发展,对曲调进行加花变奏,适当运用灵活的手指颤音、富有弹性的吐音和循环换气等竹笛技巧,来表现唱腔当时的情绪, 进一步突显原曲调活泼、欢快、健康而豪放的节奏。黄梅戏唱腔的装饰手法与艺术形象风格、审美、情绪息息相关。竹笛在伴奏, 要注意圆滑音、轻吐、气变音以及手指的配合协调。黄梅戏唱腔的圆滑音多为下滑音。

     课题支持: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

     资助

     参考文献:

     [1]马军.竹笛与黄梅戏的伴奏[J].文化时空,200311.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江西萍乡傩文化艺术特色考察研究 浅析民间剪纸在广西美术教学中的影响 毛南族舞蹈教学策略探析 浅议新时期广东汉剧的创新探索之路 论中国传统响器的发展和保护 试论新疆高校话剧创作原则 论广府地区关帝武财神崇拜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 湘西影视的发展历程与叙事表达 浅析电影《最好的时光》中的心理学因素 浅议中国电影大片文化传播 心灵的镣铐 青春的尖利与伤痛 浅析当代电影审美困境问题 此岸之光,彼岸之花 《沉默的羔羊》之精神分析 浅析《三峡好人》的电影音乐特色 平等交流 共同分享 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的导演艺术 文化的盛宴 根的狂欢 浅谈生活中的电影文化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论文中心】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3/3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