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黄建伟882 2015-12-21

我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曹瑞平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训解读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关键。它既是学校品格和美质的象征,也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针。校训的确立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校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对全体师生员工时时起到巨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作用。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思想,是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行动指南。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韧,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我们学校用这句话作为校训,其用意十分明显:“自强不息”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是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本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导引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善思 明礼 求真 践行

校风解读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反映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善思,强调了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能够思维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作为教师,只有善思才能教出出色的学生;作为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明礼,从广义上讲,就是“讲文明”;狭义上,就是“明晓规矩”。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学者颜之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泰。”将明礼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

   求真,体现了我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人真,方能得知己;对事真,才可获真知。希望全体师生,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

   践行,践者,实行也。践行,就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是告诉大家,不要光说不做。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要亲自实践,亲自行动。

教风:尚德 励志 博学 创新

教风解读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尚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位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根的人”。

   励志,词典上的解释是,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励志就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以此为教风,乃是激励教师们奋起志向,集中心思致力于教育事业。

   博学,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以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学风:文明守纪,乐学创新

学风解读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通俗一点说,学风是指学校的学习方面的风气。

     文明,广义的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狭义的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作为校风,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言行规范,遵循礼仪,讲究文明。

    守纪,即遵守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就是要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感受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学习境界。

    创新,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中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今天,成功者不是继承型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人。继承性学习是以积累知识为主要特征;而创造性学习,则是把学习知识与创新知识结合起来,不只是学到知识,还能推动创造。那些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只能是庸人,时间留给他们的只能是苍白的历史和悔恨的叹息。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我们的教风和学风中都有“创新”这一口号,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于创新的重视,就是希望我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附:中国部分著名大学校训:

1、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地质大学

2、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

3、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北京大学

4、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武汉大学

5、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山东大学

6、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南京大学

7、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北京外国语大学

8、实事求是——中国人民大学

9、敦品 励学 爱国 爱人——国立台湾大学

10、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