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上的稻作文化

 梦泽赤子 2015-12-21


撰文并摄影 周浩

春季,加翁人耕田时,鸭子在水田里觅食。山路上,一村民正在把收割后的糯禾挑回家。

  位于都柳江流域的贵州省从江县加鸠乡,共有19个苗族村寨,加翁村是其中之一。这里距省会贵阳市约有500余公里,离最近的县城从江也有112公里。村民散居在海拔800余米的高山之间,沿袭着古老的农耕方式,在荒山上开垦出层层梯田,以种植水稻为生,保存了中国最为古老的稻作文化。

  村里的大公鸡叫了,王老幺摸索着穿衣起身,检查了一遍开秧门要用的稻秧、干稻草及火柴。开秧门的仪式并不复杂,可在老幺的心里却是件极神圣的事。开秧门定在每年逢“谷
爱美的姑娘即使是下田插秧,也不愿意换下漂亮的衣裳。
稻子成熟时,村民们在稻田做假人和风铃,以防止麻雀偷食稻谷。

雨”后的第一个寅日。这一天,全村每家每户都要吃糯米饭,并要宰一只鸭来祭祖,而王老幺则必须在天未亮前开秧门。只有在他行完仪式后,全村人才可以插秧。

  王老幺点燃手中的那捆稻草,借着风势,稻草越燃越旺,他双手举过头顶,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深深叩拜,感谢太阳使万物萌生,祈求秋收谷满粮仓,然后神情肃穆地插下了三株稻秧。

  在加翁,人们常感叹:“上山入云端,下山溪流边,站在两山能对话,相见要走大半天。”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加翁人只能在荒山上开垦梯田,层层叠叠,依山而上。长的梯田盘起几弯几岭,人们形象地称其为“腰带田”。在不足半米宽的腰带田里,耕牛帮不上忙,人们只能在土地上一锄一镐地求生活。

  腰带田里用于引水灌溉的是木枧或竹枧。竹枧是将楠竹劈成两半后凿去里面的竹节做成的槽,木枧则是将杉木劈开挖成的槽。引水的枧道是全村人统一搭建的,从山顶到山脚的稻田就靠这么几支水源,灌完山顶的水田,再依次浇灌山下的水田,从来没有人因用水发生纠纷。

  在加翁,开秧门后便算正式进入农忙季节。农忙季节,村里禁止吹芦笙。据说谷物生长时,如果有人吹芦笙,谷神就要离开稻田去同青年跳芦笙舞,稻谷就会长不好。为了让谷神安心农作,不准吹芦笙的禁令一直要持续到秋天的“吃新节”。老幺告诉我们:禁止吹芦笙,事实上也是怕影响农业生产。

  传统的糯禾在加翁人的祭祀、婚嫁和节日中必不可少,但由于产量较低(每亩仅250公斤),已渐渐被优质杂交水稻(产量可达600公斤/亩)所代替。现在,村里每家只是栽种一两分糯禾,用以祭祀或节日活动。但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独特的收割方法。收糯米采用的摘禾刀形如短梳,在短梳形木板中间嵌一小块锋利的刀片,再在刀片中段的边缘穿一根麻绳,系在手腕上,刀则夹在中指和无名指间。糯禾必须一根一根割,犹如绣花般细致。收获的糯禾约三百根扎为一捆,晒干后用脚脱粒,再用碓子舂成白米。据说,这一原始的收割方式仅有加翁附近村寨的村民使用,而曾使用同一收割方式的日本滋贺县,早在四五十年前就把它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收割时节,村民用木棍穿烤鱼,这是苗家独特的吃鱼方法。

  加翁村民在插秧之后,往往在稻田里放养鲤鱼苗,秋天稻熟鱼肥时正好收获,或是做腌鱼,或是做酸汤鱼、烤鱼。腌鱼保存期较长,是村里人家待客的一道主菜。吃烧鱼则是在收禾的时候,用削尖的小木棍把没有刮去鱼鳞、开膛破肚的田鱼从鱼头穿过鱼尾,穿好的鱼放在火上慢慢烤,直到颜色焦黄才算熟。细究起来,苗家的烧鱼有40余种佐料之多。

  秋收之前,“吃新节”是加翁最重要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过“苗年”。“吃新节”苗语称为“论戛先”,即品尝新米饭,庆祝丰收。加翁的吃新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左右的“亥”日,这时离收割还有半个月左右,“亥”日也就是“猪”日,寓意着猪羊满圈、五谷丰登。而此刻最让加翁的罗汉(小伙子)和姑娘们高兴的事情,是封存四个月的芦笙又可以再次吹响。

  吃新节早晨,各家各户从田间摘取六穗尚未成熟的谷穗,让孩子用竹棍挑回家。蒸饭时将谷穗放在饭上,然后用蒸熟的米饭、做好的鱼、鸭和“泡酒”(将糯米泡胀蒸熟后放上酒曲,经过五天左右的发酵,再兑些凉开水倒入坛中,存放十天,即成糯米泡酒)祭祀祖先。仪式由家中的长者主持,待全家人围坐桌边时,老人会说:谷子熟了,请祖宗来吃新米吧,保佑我们今年有个好收成。

  吃新节的傍晚,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出门参加“踩歌堂”。这时不但要举行盛大的开芦笙仪式,而且是姑娘、罗汉们传递爱意的最佳时机。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村寨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寨子中心的芦笙场。姑娘们用珍藏的银饰把自己打扮一新,罗汉们取出封存了一季的芦笙。芦笙场上,燃烧的篝火映红了人们的面庞,男人们吹起了欢快的芦笙,姑娘们则在芦笙的引导下,随着悠扬的曲调举步起舞,如一群彩蝶互相追逐。寨里的老人喝起了泡酒,与年轻人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编辑 骆威

  
返回主页关闭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