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 ▏苗妈孙宁:智慧的母爱成就孩子的未来

 天空3210 2015-12-22

↑↑↑

点击标题下“南外家长帮”可一键关注





孙 宁
高三(1)班苗芃芃的妈妈
家长介绍


【编者按】

  助推一个孩子成功的要素有很多,比如天赋、比如勤奋、比如方法……但家庭教育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南外家长帮”就是致力于探讨家庭教育话题的平台。


  众所周知,母爱是慈祥,是温柔,是无私,是包容,甚至是唠叨和无原则的宠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除了有着上述天下大多数母亲共有的特质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她就是南外高三(1)班苗芃芃同学的妈妈孙宁。


  本月16号早晨,苗芃芃同学收到了耶鲁的提前录取通知书,这一爆炸性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南外家长群。笔者当天和其她南外家长结伴慕名前往她家取经学习,见面后才发现苗妈是10多年前就认识的一位朋友,并有幸聆听了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的分享。以下是笔者的整理(注:照片也是笔者拍摄)——

by:南小妹的妈妈桑志慧


1

一个充满智慧的妈妈

  那天,和笔者一同去向苗妈取经的南外家长有十多位,每个人都对苗妈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的智慧近乎膜拜。很多在我们看来似乎无解的难题,很多常常让我们一筹莫展的局面,在她,都可以巧妙而轻松地化解。


  苗妈说,在孩子的教育上,首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理想,越小越要有理想。而在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尽可能地宏大一点,哪怕虚妄一点,但微观的计划要同时跟上,帮孩子确立阶段性目标。在制定微观计划时,则越小越好,越细越好。这“一宏”“一微”之间,靠的正是“智慧”来勾连。


  苗妈的智慧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比如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时坐姿不正确、东倒西歪的时候,通常的反应是“坐好了,坐直了,”当孩子弓腰驼背的时候,也只是敲打一下,提醒一下要抬头挺胸而已,往往都是收效甚微: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苗妈是怎么做的呢?芃芃是从初一就立志要考耶鲁的。众所周知,耶鲁是一所培养领袖人物的摇篮。因此,苗妈在生活的日常就会以“领袖”的标准点拨芃芃,当看到芃芃坐姿懒散,她很机智地故作大惊小怪状:“哎呀呀,这是非洲来的难民吧?哪像个总统啊!”芃芃立马正襟危坐:“妈妈,妈妈,这样像了吗?”


  又比如,在家庭教育上,亲子发生意见分歧和冲突在所难免。苗妈坦言和芃芃也会有争执和争吵的时候。但她始终坚持一点:矛盾不过夜。所以,她会主动悄悄地给女儿门缝里塞张纸条进去,写上一些诸如“上帝安排我们做母女,是让我们好好相爱的,不是让我们相互伤害的”这样的话,女儿看完也会偷偷地塞张纸条进来,这样,心结就轻松化解了。


  还有,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日常点滴中的女儿的优点和进步充分放大,不惜“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充分赏识和正面引导,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类似于“真好,你真有创造力,妈妈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样的话她常常不厌其烦地对女儿说。让女儿在愉悦和快乐中逐步逐步将优点变成一种习惯。


  芃芃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不提笔,不读书”。就是只要看书,都会同步做批注。一开始女儿也不愿意,苗妈是这样劝慰女儿的:“你出国以后,妈妈肯定经常会想你啊,想你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能看一看你读过的、批注过的这些书,就相当于和你交流了,对不对?”善良有爱的女儿于是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习惯。


  在教育女儿戒骄戒躁这件事上,苗妈的做法也很值得学习。她对于芃芃每次考试的得失并不太在意。考好了,她会说:因为你上好了每一堂课,做好了每一道题,过好了每一天,考试又正常发挥了,所以这个结果是必然的。考差了,她又安慰:没关系没关系,那么多孩子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上帝自然也要鼓励和奖赏一下他们。但在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总结上,她则是很较真的,一定要找到试卷背后的问题:是不会?还是粗心?如果是不会,为什么不会?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这样的小机智、大智慧还有很多很多。


一个无比用心的妈妈

  苗妈在芃芃教育上花的心思,会让我们无数家长听来汗颜(反正我是羞愧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苗妈坦言,她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做个好家长,也不晓得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怎么办?学习啊!于是,她就遍访知名的教育专家和南外一届届优秀学子的家长,想尽办法当面虚心向人讨教。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她光是参加大大小小各种讲座记的笔记,就足足有5本之多。


  她不仅学习力强,而且行动力惊人。比如,当她意识到女儿小学时候读书比较少,辩论可以让她比较迅速地提高求知欲并相应扩大知识面,她就立刻行动起来。初一的时候邀约了小学时候的几个同伴,自行组织起了一个辩论队,请了当时南京大学大三学生及辩论队队长来辅导,每周一次在自己家里培训和实战演练。初二时候改为两周一次。她做好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一条龙后勤保障。苗妈说,初中的时候虽然没有出去参加辩论比赛,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埋下了辩论的种子,让她们爱上了辩论并坚信自己是一个从小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辩手。到了高中,她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学校的辩论社团,并信心满满地天南海北地去打比赛,像个勇士般地开疆拓土,过关斩将,从此在辩论这条路上披荆斩棘乐在其中收获满满。苗妈透露,在学业压力那么大的高中阶段,芃芃投入在辩论培训和辩论比赛上的时间累计超过100天。


  据悉,初一的时候女儿第一次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连复赛都没进得去。她就自己去演讲比赛现场,“央求”一个个晋级的小选手把演讲稿给自己看,看别人是怎么发挥的,别人的演讲稿是怎么写的。


  她说,在女儿的学习上,她从来不让女儿打无准备之仗,为了做到这一点,她永远先于女儿半步。


  有一年芃芃去美国上夏校,她“厚着脸皮”给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让女儿比其它小伙伴提前三天走,先住到朋友家,为的是让女儿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消解旅途的疲惫,倒好时差。事实证明,女儿因为这个提前量,在夏校一开学,表现出的饱满的精神状态,就在同伴中脱颖而出。


  又比如,每次寒暑假开学前,她都提前一周让女儿严格执行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假期综合症”,开学时做到了无缝对接。


  苗妈的用心还在于引导女儿经营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她说:“在群体里不被认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了让女儿在集体中得到认可,有存在感,她曾为女儿准备了整抽屉整抽屉的贺卡(每次国外的朋友问:需要什么呀?她都说:好看的笔袋、贺卡),逢年过节、同学生日,让女儿送给班上同学、甚至隔壁班同学。


  因为她的用心,女儿每天生活在爱中、欣赏中、赞美中,有老师欣赏,有同学拥戴……


一个有韧性肯坚持的妈妈

  其实,很多的道理,家长们不是不懂,但懂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更关键的是,能不能十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做。


  芃芃的成功,与苗妈的恒心和坚持有很大关系。

  苗妈有句被我们当成名言的话:“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苗妈向我们展示了厚厚一叠自己画的月历,每月一张,一直画到了明年9月份。在这本月历上,每天什么计划、什么安排,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说也许跟她军人出身有关,凡事都讲求有条理、有计划、有规矩,因此,从小也是这么教育和要求女儿的。在她的引导下,芃芃从小学5年级开始写日记,一直不曾间断。中考完有一天芃芃翻看过往的日记时,曾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也是帮助孩子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年365天,除非出去打比赛,周一到周五,只要在南京,再苦再累,每天早晨都让芃芃坚持打乒乓球,假期也不例外。既是磨练她的意志,又锻炼了她的身体,更让她每一天精神抖擞,有一个愉悦的开始。苗妈说:“其实我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她开不开心,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只要开心,就没有学不好的东西,做不好的事。”多年来,芃芃一直每天坚持6点钟起床,6:15准时出现在楼下和教练打一场球后,再上学。


  初中的时候,每个月确保女儿能看一场电影或演出。在小高考后,频次提高到了每月2-3次,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只买一张票,让女儿一个人去看。她说,这是为了创造机会让女儿学会和自己相处。因为她认为,未来孩子无论到国外读书还是在世界各地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在自处的时候能够找到快乐和愉悦的人,才是内心强大、能够掌控幸福的人。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她坚持看两条正能量的帖子,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上学路上,她在车里给女儿讲自己过去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她说女儿听不听得进去并不重要,就好比我们经常听同一首歌,突然有一天有个场合就会哼唱一两句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为了鼓励女儿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她每天放学后都会问女儿:“今天发言了啊?”有一天,女儿说:“我今天发了七次言,但错了6次。”她就宽慰女儿,“不要怕错,你的思路可能正好代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思路,通过你的发言把这个错误暴露给老师,就是帮助很多同学纠正了错误。”从此,女儿发言愈加积极,因为在她看来,上课发言是带着使命感的。


  她还说,军人的特质告诉她,所有的成功首先是敢于亮剑,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激情并乐在其中。记得女儿小学六年级一开学的时候,42个人一个班,要选拔26个人进提优班,芃芃没选上。她就鼓励女儿找老师,从此成了提优班一员光荣的旁听生。初一的第一次周记,写《我的理想》,芃芃就写了自己的理想是上耶鲁……


  “敢于心想才有事成,耐心静待才有花开,每天坚持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地努力,当你把过程做到最好,结果都是水到渠成。”苗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向我们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


一个有大爱的妈妈

  凡是认识芃芃的老师、朋友都会夸她是个很大气的孩子,这与苗妈的格局和大爱密不可分。苗妈有个信条:“毫不犹豫地帮助别人,就是不知不觉地成就自己。”她不仅自己这么做,也希望女儿不折不扣地去践行。


  苗妈从小就教育芃芃:爱人者人恒爱之。并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她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集体的增加是集体里每一个人的得到,集体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大家的事,更是你的事,你都有责任把它做好。”所以,在芃芃身上,关心别人、服务别人、乐于分享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这里有几个例子特别典型——


  芃芃上课外班的时候,因为课外班老师不排座位,所以就出现了大家抢座位的现象,早到的同学通常把好的位置都占了,最后到的只能坐最差的位置,有时甚至没有位置坐。芃芃发现这一现象后,就跟妈妈讲,说觉得这样不好。苗妈因势利导,让她每次提前15分钟到,主动坐最差的位置,并招呼陆续到的同学坐到自己身边,慢慢地,就形成了大家自觉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最后到的同学。


  又比如,一起在她们家上课的小伙伴通常都是在她们家吃饭,偶尔有个别同伴因特殊事情耽搁来晚了,芃芃一定是先把最好的部分留给这个同伴、装好放好,才开始动筷子。


  又比如,她担任学校辩论社社长后,经常有学弟学妹QQ、微信她,咨询各种问题。她不管学习多忙,哪怕在外面打比赛,也必定每天抽出10-15分钟,统一回复,做到有问必答。


  作为学生,很普遍的一个心理是担心同伴超过自己,有好的学习方法、好的资源通常不会分享。芃芃则非常乐意把自己摸索到的好的学习方法、独特的笔记分享给小伙伴。因为苗妈经常跟她说:“你永远做不到全世界第一,与其这样,不如让身边的亲朋好友因为你的一点分享而进步和提高,哪怕超越你。因为他们的提高,会让整个团队水涨船高,让你的参照系提高了,从而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助推你的进步。”


  苗妈始终坚信,关爱别人,可以快乐自己。因此,她希望任何一个活动、任何一个场合,都能因为芃芃的一点点付出,而多哪怕一点点的快乐、一点点的温暖,一点点的正能量。



结 语

  苗妈说,作为母亲,她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守望者,以“静待花开”的心态,守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彼此滋养,相互成就。

  她说,芃芃被耶鲁录取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因此,她们并没有过多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已经在制定晋级“准耶鲁人”的目标计划了。

  下面这首诗,是在得知芃芃被录取后,苗爸即兴所作,从中多多少少可以窥见芃芃的家庭教育环境——


十年磨砺宝剑成,芳苞初绽香未浓。

国外风光开胸臆,须知还有更高层。

昔日荣光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

芃芃雨露偏尧日,苗壮勋业振中华。


苗妈口头禅

  1、“我们家是三好换一好,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最后才是学习好。”


  2、“所有孩子都想好,但不知道什么是好,如何达成。作为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明事理,擅规划,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甚至创造方法。”


  3、“百善孝为先。如果连深爱你的妈妈都不能孝顺,你将来怎么感恩别人,感恩这个社会呢?”


  4、“考试就是搭积木,在失败和成功的无限反复中摸到方法,调准心态。”


  5、“总是鼓励和引导孩子用美好的眼睛去看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6、“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幸福感。一定要让孩子觉得活得有生趣。(这个趣,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穿名牌、吃大餐、出国旅游,而是孩子世界里的那个趣,也许是喜欢搜集别致的笔袋,也许是在别人过生日的时候送一张特别的贺卡……)”


  7、“孩子懂一,我们不要只讲二、三,而要讲十的高度,但要用她听得懂的语言。”


  8、“重要的事情先做,请别人帮助的事情先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有资格做自己喜欢的事。”


  9、“毫不犹豫地寻求帮助也是一种能力。”


  10、“不论朋友,还是母女,都需要相互成就。只有相互成就的历程,才是愉悦而长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