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香药性(第144期)

 致虚守静666 2015-12-23

此文出自《典藏茶艺》杂志第23期。


(四)历代医家沉香治病记载

据很多历史资料和本草记载,历代医家用沉香治病,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在历代本草者有精辟的论述。如《日华子本草》谓:“调中、实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破症癖。”《药品化义》曰:“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之,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总之,疏通经络,血随气升,凡属痛痒,无不悉愈。”还有《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以及《珍珠囊》等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如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黄宫秀撰著的《本草求真》书中,对沉香的药性药理、药效等等方面,作了全面的综述:沉香、辛温,体重色黑,落水不浮,故书载能下气坠痰;气香能散,故书载能入脾调中;色黑体阳,故书载能补火、暖精、壮阳。是心腹疼痛,禁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气痢气淋,审其病因属虚寒,据可用此调治。盖此温而不燥,行而不泄,同藿香、香附,则治诸虚寒热,病妇女强忍入房,或过尿以致胞精不通;同丁香、肉桂,则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则治胃冷呕吐;同人参,则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则治命门火衰’同肉苁蓉、麻仁,则治大肠虚便。又说:“古方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法,也有介绍:“色黑中实沉水者良,香甜者性平,辛辣者热,人汤剂汁用,人丸散纸裹置杯中,待燥辗之,忌火。”


据有的史书记载:沉香与乌药、木贼同用,可治寒凝气滞、胸腹胀痛;与肉桂、附子、千姜同用,可治脾胃虚寒、积冷, 脐腹胁疼痛;与附子、丁香、麝香同用,可治命门火衰,手足厥冷,脐腹疼痛,已回阳救急;如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配以白豆蔻、丁香、紫苏同用,为散,柿蒂煎汤送服。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寒性,气逆喘急之症,常与熟地、补骨脂、五味子及人参、蛤蚧、胡桃肉等同用,用治男子精冷早泄、可与附子起阳石、补骨脂同用,取其补火暖肾之功。此外,沉香与肉苁蓉、当归、枳壳等同用,可治大肠气滞、闭虚不行。亦取本品有温中暖肾、行气导滞之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沉香性辛,微温、无毒、有降气、纳肾、调中、清肝之效,为香帘冲动药。”据近代临床试验研究:沉香是胃痛特效药,又是很好的镇痛药,有补脾益肾、壮阳助阳、降逆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恶气恶疮等症。所以沉香用途广,许许多多中成药都含有沉香。


现将历代医家对沉香治病的一些记载摘要如下:

1.《名医别录》:“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2.《神农本草经集注》:“疗恶核毒肿。”

3.《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主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4.《日华子本草》:“味辛、温,无毒。”“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5.《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6.《本草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7.《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