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月仙》及与其相关书目汇总链接共12部

 赵太尉 2015-12-23

    说王月仙也是万能下手也是有根据的,不过那王月仙和江文兰比较却是没有必要,因为她们毕竟属于两个世代,虽然年纪差不多,毕竟资格还是王月仙老。问题是王月仙没有像江文兰那样在上海评弹团有那么多的机会接触和排演不少现代题材的中长篇书目,属于比较传统的一位。我们从她过去和杨乃武名家李伯康合作录音那精彩的密室相会到最后和苏州评弹团的老艺人谢毓菁合作录制的雍正皇帝等书目,不难看出这位擅长弹唱的老艺人的深厚功底。在新长征评弹团,她不仅和张文倩合作弹唱三笑,又和周剑萍拼档,所谓超级、万能也就体现在这里,无论和谁合作,都能够给人留下精湛艺术的印象。

    可惜的是王月仙仅仅活了68岁就走了,当然,比起她的同门姐妹徐丽仙来,她还算是长寿的,徐丽仙连花甲之年都没有跨过去。录像资料中的一段宝玉哭灵是王月仙晚年的作品,为她三弦伴奏的是上海评弹团的王锡钦,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有什么合作弹唱的经历,因为在国外已经不怎么清楚了。王锡钦的老师张鉴庭生前和王月仙交好,从这一层的关系上来看,他们的合作也不奇怪。听过同样是王锡钦伴奏王月仙唱的开篇剑阁闻铃,为此写过评论文章的,王月仙弹唱的「蒋调」很有她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王月仙的音质,厚实而又绵长,听起来很舒坦的。这段宝玉哭灵,依然是很有王月仙特色的唱段,最初听宝玉哭灵还不是薛筱卿的而是黄静芬的,比较王月仙和黄静芬的同样开篇,黄静芬唱得灵巧而王月仙则唱得凝重,都是「蒋调」风格为主而又唱出自己特色的段子。

    王月仙擅长各种流派,尤其是「俞调」和「蒋调」的弹唱很有心得,对于她们那一代的艺人而言,「俞调」是打基本功的唱腔,人人都由此而进入唱腔;而「蒋调」又是最时髦的,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老调”和“新调”的区别很明显,「蒋调」的出现自然让那些年轻的艺人趋之若鹜,这在张如君刘韵若编写的中篇《说书先生》中也有所表达,年轻的艺人在学艺的同时,自己也偷偷地学着哼「蒋调」,如果能够唱好了,很卖座的。

    王月仙具备了一个下手艺人最上乘的素质,和江文兰比较起来,王月仙的琵琶较强,江文兰的琵琶有一个弱点就是手指比较短,听她弹唱「薛调」唱腔技巧都没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感受到琵琶的伴奏有些缺憾,而王月仙的琵琶,正如蒋云仙所介绍的那样,功底很厚,听起来除了舒坦还更多享受,在上海评弹团的时候,曾和张鉴庭拼档,后来离开上海评弹团也是和张鉴庭有关的。听过“蒋(云仙)王(月仙)档”和朱雪琴三股档的宣传弹唱一直是我自豪的津津乐道,三人的“合肥”更具分量。

-------------------------------

                  漫谈苏州评弹   2010-07-08   叶毅

......光裕社亦有历史局限,比如到了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依然歧视女性登台。更有甚者,即使书场偶而有女听客,一些保守的艺人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自己的艺术竟卖给女人。我们可以在马如飞留下的很多有关的传说和他创作开篇等资料中了解这一历史现象。民国年间的苏州弹词的前辈艺人张云亭(也是“评弹皇帝”蒋月泉的恩师),如果看到书场里面有女客,他一定要以污秽之语将女听客挤兑了出去,这才开始弹唱正本,可见传统观念之顽固。为争取男女同台弹唱的钱锦章(弹词名家徐丽仙的养父)因为在解放之初被镇压的,所以他的那些历史的进步也就没有人再提及,而正统的光裕社在男女合演的问题上吃了败仗。所以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光裕社、润余社和普余社共存的历史,对光前裕后的苏州评弹正宗而言,有点屈辱。......
-------------------------------

                 记弹词艺人黄异庵 2007-05-01  梁捷

......仙字辈   
   钱家班钱锦章夫人是陈亚仙,大师姐曹醉仙,其他有刘美仙(仙字辈也称她师母的,最后一任丈夫是黄异庵,黄刘录有长篇《西厢记-游殿》和开篇《莺莺操琴》)、徐丽仙、蒋云仙、侯莉君(凌仙)、顾凤仙、王月仙、李婵仙、程若仙等。(我只知道这么多了!)
  曹醉仙的学生是蝶字辈,如金月庵的格子布花蝶敏,苏毓荫的格子布周蝶影等。
  醉霓仙不是钱家班,而是醉家班的,他们也是仙字辈排行,先生醉霓裳,有醉霓仙、醉迎仙、醉红仙(即余红仙)等。......

-------------------------------

                   闲话苏州评弹  2012-04-02 yk43yang   

......钱锦章的“钱家班”是培养评弹女演员的一朵奇花。当然,在旧社会,当徒学艺都有一番辛酸苦难的历史。钱家班的许多学员还多做了钱锦章的养女,其艰辛又更非一般。钱锦章本人在解放初被镇压,不清楚其具体罪名究竟是什么。后来这些女演员对钱回忆当然全是负面的。
依我看来,钱锦章只是一个说书的艺人,一个培养女演员的班主,能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我想,无论如何,他的艺术和对艺术的推进,都不应该全盘否定。
从钱家班出了好多著名的女演员。有曹醉仙,刘美仙,徐丽仙,侯丽君,蒋云仙和王月仙等等。钱家班的规矩,女弟子必须改姓,所以她们以前分别叫做钱醉仙、钱美仙、钱丽仙、钱凌仙、钱云仙等等。要说这就是钱锦章的罪恶,怕也谈不上,因为醉家班的女弟子也要改姓的。
徐丽仙创造的“丽调”,侯丽君创造的“侯调”,都是最受书迷热捧的流行。蒋云仙轮番演唱各种流派的“什锦调”也是当时的时髦。但如果没有钱锦章,她们的成就会从天上掉下来吗?后来,她们对钱锦章的回忆竟没有半点正面评价,怕也就是因为“凡被当局诛者必为坏人”的逻辑吧。......

-------------------------

                       侯调 2005-05-04 朱寅全

    你听过侯莉君演唱的开篇《莺莺拜月》吗?“丝纶阁下静文章,钟鼓楼中刻漏长。檐铃响,响叮当,。。。。。” 委婉加肠的演唱,勾了出了一个封建礼教束缚之下的相国千斤那种忧郁无告的烦闷心灵,象微风细浪,打动了听众。这是1962年问世的侯调传名之作。

  1925年,侯出生在无锡惠山脚下,父亲很早病故,依靠在丝厂做工的母亲度日,家境清苦,只读了三年小学就失学了。但是她爱唱爱跳,天生一副好嗓子,邻居都说她是一块吃开口饭的料子,幸得一个在书场里当职工的亲戚的帮助,她才得以经常混进书场听站书,。后经人介绍,跟当时评弹界的霸头钱锦章学艺,改名钱凌仙。师父的艺术“传子不传婿”,女艺徒更学不到什么,她就偷偷学,从捧琵琶的姿势,乐器的弹拨,到调弦,唱腔,表演,起角色,出效果,勤记勤练,逐渐摸到了艺术之门。1946年的冬天,她不堪虐待,逃离了钱家班,结束了卖艺生涯,做了家庭妇女,解放以后,钱锦章被镇压,侯莉君的艺术之心又复活了,参加了评弹协会,又走上了从艺之路。曾先后与曹醉仙、苏似荫、徐琴芳拚档演出,1953年,她在上海“米高美”书场演出中篇《玉堂春-苏三起解》时,设计了一套新的唱腔。为了倾吐苏三的满腔愤怒和寄托,把俞调冲上去,揉进了京剧的长腔,再还原俞调,加上她特有的颤音和泣音,声泪俱下,赢得了掌声,崭露头角,名声大噪,以后,经过一段艰苦漫长的探索之路,突破了弹词音乐的音区,扩大了音域,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个性的流派:节奏舒缓缠绵,行腔柔软的侯调。侯调以俞调为基础,把蒋调生高八度,吸取了戏剧婉转动听、娓娓不断的拖腔,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声情并茂,并善于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受到了江浙沪听众的热烈欢迎。

  侯调的传人有潘莉韵、高莉蓉、张文婵、侯小莉、唐方莉等,尤其是女儿小莉,儿媳文莉得以真传,在唱腔上更有侯调清、细、高的特色,即清如碧水,细如毫发,高入云际。(朱寅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