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变法前北宋财政问题

 红豆居士 2015-12-23

与汉唐相比,宋朝给人缺少意气风发的印象。汉朝、唐朝都进行远征,跨越天山,以壮丽辉煌的举动装饰自己的历史。而宋朝在不同时期遭受辽、西夏、金、元的侮辱蹂躏,没有令人振奋的消息,总体上令人感觉沉滞低迷,缺少活力。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那个朝代,就会知道宋朝在经济上的实力远胜于汉唐。我们在比较长安与开封的时候就说过,宋朝民众所具有的能量是汉唐无法比拟的。长安的夜晚,灯火熄灭,一片漆黑,而开封瓦子之夜,灯火辉煌,人潮涌动,洋溢着激情的活力。

宋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经济大国,甚至用金钱换取和平,每年都要向辽、西夏输纳巨额岁币。

无论多么强盛的经济大国,也经不起毫无节制的经济支出,发生财政危机不可避免。

向辽、西夏输纳岁币成为国库的巨大负担。这笔钱称为和平款项,但并不能绝对保证获得和平,在与辽、西夏的国境线上还配备大量的军队。这种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的很大部分。

以文官政治取代军阀政治的宋朝拥有大量的官吏,而且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向宋朝这般给予官吏如此优越的待遇。明朝官员的薪俸最低,《明史·食货志》还特地记述到:

自古官俸之薄,未若如此。

唐朝官俸算是比较好的,下面将唐、宋、明三个朝代的官俸做一个比较。当然因为有物价指数、生活质量等的差异,难以准确比较,但可以了解大致情况。

从官阶稍低于阁僚的从四品官员为例,唐朝是秘府少监和京兆府少尹,宋朝是国子祭酒和谏议大夫,明朝是布政使左右参议和国子祭酒,这些官职离各省次官都只差一步。

唐朝是每年二百六十石大米、七顷职分田(卸任后归还)和十二顷职分田(无需归还)、月俸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七文。

宋朝每月五十石大米,一年就是六百石。月俸五万文,其他还有春季和冬季的衣料,每年绫两匹、娟五十匹、罗一匹、棉五十两。

明朝只有月俸二十一石,一年就是二百五十二石大米。而且这只是名义上的薪俸,实际上一部分薪俸还会换算成金钱。从四品官员真正得到的大米只有原来四五成,其他都以极低的换算率折合成钱支付。不同时期有所差异,有时候一石支付二三十钱,有时候只有十五钱,不过是聊胜于无的程度。

从宋真宗开始,还设立祠禄制,对于卸任的官员授予道教寺院的使这个职务。首都开封的玉清昭应宫使这个职务的薪俸相当于在想的一半。

宋代还有恩赏,大臣患病可以得到五千两白银的赏赐;死后可以得到香典的赏赐。寇准的政敌王钦若是宰相在任时死去,就得到白银五千两的赏赐。立功的时候就自不待言,不少人仅任新职就得到几十万钱的赏赐。另外皇帝死去,将很多贵重的物品分给大臣做纪念。宋仁宗死去的时候,各个大臣就得到百多万的遗赠。当时司马光代表大臣提出,如果无论如何不得退还的话,请求捐献给营造陵墓,但未得到同意。

宋朝的官员实在太多。有一种恩荫制度,就是有功之臣的子弟无条件录用为官员。这个制度被滥用,例如,王钦若死后不仅得到五千两白银,他的亲属和亲信有二十多人被录用为官。这样子官员的人数自然大为膨胀。

州县不光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官员人数是唐朝的一倍。史书记载,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这样说道:

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谓光拿钱不办事的官员将近二十万。如果按照别的方法计算,也许这个人数会更多。

尽管具有强大经济实力,但是坐吃山空,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国家就会破产。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思考重建国家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称之为“新法”。对此,有人提出反对,认为过激的改革只能导致国家混乱。相对于新法,这些人被称为旧法派。北宋的政治就是新法派与旧法派的斗争。

而这些就是王安石变法前的宋王朝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